首页 百科知识 高淳县傩祭文化遗产的实验性保护

高淳县傩祭文化遗产的实验性保护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高淳傩祭文化遗产的试验性保护为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提供了可资参考与探索的范式。高淳;傩祭;文化遗产;试验性保护1 问题的提出高淳县位于南京南郊,地处苏南与皖南的交界处。由于这一概念的被接受,目前高淳的傩祭文化已遍及乡野,甚至转化成旅游产品。笔者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有一种模式,应针对对象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保护方略。具体说,文化遗产的保护可包括立法性保护、封存性保护、

高淳县傩祭文化遗产的实验性保护

陶思炎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6)

【摘 要】高淳县的傩祭文化是地域性特色文化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王会”等作为民俗文化资源正受到试验性保护,其面具、魁头、仪式交织着民俗、宗教、艺术的因素,成为文化保护的对象。高淳傩祭文化遗产的试验性保护为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提供了可资参考与探索的范式。

【关键词】高淳;傩祭;文化遗产;试验性保护

1 问题的提出

高淳县位于南京南郊,地处苏南与皖南的交界处。作为江苏民俗文化的“富矿区”,高淳不仅有古镇老街、民歌民舞、独特方言,更有数量众多的民间祠社神庙和迎神出会的傩祭活动,构成了当地的重要的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木雕面具和木雕魁头的庙祀与出巡在高淳极为普遍。高淳的面具神灵包括祠山大帝、刘猛将军、东岳大帝、杨泗菩萨、关圣帝君、二郎神、五猖神、东平王、土地神、龙王、娘娘等,而“魁头”作为面具的背景,以密匝的金花枝叶和散立花间的众神木雕小像,烘托出一个神秘、庄重、深远、浩大的神明世界。每遇庙会,魁头与面具神的出巡都配有仪仗和神舆,一时间村田男女杂沓,老幼咸集,炮铳连连,出巡队列在走村穿巷中还伴有路祭和户祭的仪式。

这一特色鲜明的傩祭文化,多年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还被视作“迷信”而屡遭禁毁。一些有价值的古代面具被付之一炬,出会用的魁头、仪仗也曾被收缴,甚至乡村的祠社神庙被几度推倒,直到近些年来,庙会文化才得到政府的宽容,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傩文化的遗存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所见甚少,高淳的面具和傩祭已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资源。保护是当务之急,为了避免草率地做出存废的决定和搁置“迷信”与否的论争,于是便提出了“试验性保护”的概念。这一概念的要旨,就是对一时难以定性的传统的民间文化不加人为干预,任其自然延续,在传承中对其加以跟踪观察,从而为科学而负责的存废决策留下空间和时间。由于这一概念的被接受,目前高淳的傩祭文化已遍及乡野,甚至转化成旅游产品。同时,政府的观察、调研工作也更加细致。

2 永城村的大王会

永城村位于高淳县北、溧水县南,与石臼湖相去不远,与皖南隔湖相望。永城村的傩祭活动以阴历三月中的“大王会”最为突出。“大王会”以村民舁神游村为中心,一时间家家设供,户户焚香,人人奔走户外,举村欣喜若狂。本村的、邻村的、外乡的,看会的、摆摊的、走亲的,守候道口的,登上楼顶的,聚集祠堂的,尾随神驾的,人群杂沓,万头攒动,永城村俨然迎来了盛大的节日。

“大王会”的主神是驱灭蝗虫的刘猛将军,作为驱蝗护农的吉神,刘猛将军在中国东南颇受敬奉。“大王会”中,作为配祀的,有祠山大帝和他的长着龙首的“三太子”。刘猛将军的木雕面具为火红色,黑眼白框,竖眼倒眉,一幅怒容威仪,教人望而生畏。祠山神则面黑如豕,与刘猛将军的红脸,对比鲜明,相映成趣,透露出他们的阳与阴、火与水、明与暗的文化象征意义。

面具神所配的木雕“魁头”,造型奇特,构成复杂,体量可观,重量不小。“魁头”一般用樟木制作,宽约80~100cm,高约120~140cm,重量在50g以上。扮神者戴上面具,披上神袍,再把“魁头”扛在肩上,在本村和邻村缓步巡游。

“魁头”正面略呈圆弧状,它主要由边框、金花、众神像、牌位四部分组成,有的还加有太极图或小镜子。边框有彩素之分:彩边框,用油漆绘作飞龙祥云,以点画天界的图景;素边框,不施油彩,取木质本色,刻作枝叶状,与“金花”连成一片,作为众神凭附的背景。所谓“金花”,为密密匝匝的桃叶形花瓣,众神散立花丛中,象征神的出处与归宿。“众神像”,均为木雕,一般高约10~15cm,着彩,有冠服、执物,神有男女、长幼,多为心慈面善的吉神,亦偶见面目狰狞的恶煞。一面“魁头”上的众神数目,少则30种以上,多则超过百种,分5~9排横列。其神包括星神、仙官、神女、娘娘等民间神祇,以及《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等小说与传说中的人物。“牌位”,置于“众神”队列的第二或第三排的中央,宽约6~8cm,高约10~15cm,上书神名,一般白底红字或红底黄字,其文字有“刘猛将军之神位”、“牛王圣君”、“祠山大帝之神位”、“二郎真君”等。

“大王会”中扮神的3人,每年由村民公选,条件是品德端正、身体强健的中青年男性。被推中者,在出会前7天要素食洁身、不近女色。其他擎旗者、鸣锣者、执杖者、拿伞者、举牌者、握扇者、抬舆者等,出会前一日,亦须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除扮神者戴面具、扛“魁头”、着神袍外,其他随神出巡的村民,分别穿红、黄马甲,扎红、黄头巾。所有参与舁神出巡的村民都会受到自家亲友的鼓励与褒奖,亲友们以一条条崭新的被子在临时搭建的神棚前披在出会者或其妻室的肩上,以作为对参与迎神活动的嘉许。

出会的队伍在村前土场上集合,然后经公路、田地进入村庄,一路上行路祭、场祭、户祭,行到祠堂旁简易的神棚前,在激昂的唢呐、锣鼓声中卸下“魁头”、“面具”,安放棚中,由众人祭拜。“大王会”的队列顺序为:长杆牙旗,锣鼓队,巡牌,角旗队,唢呐队,刘猛将军,华盖伞,角旗队,鸾驾队,华盖伞,祠山大帝,华盖伞,龙头三太子,锣鼓队,大扇,神舆等。一路上,锣鼓震响,唢呐激扬,炮铳连连,旌旗猎猎,可谓队伍浩荡,场面壮观。

“魁头”、面具是尊神的标志,也是“大王会”的中心,它们既有道具的性质,使民间宗教仪式带上了戏剧化的色彩,同时又怪异、神秘,充满了乡傩的巫风气息。“大王会”以辟瘟逐疫、除虫消灾、丰穰平安为主旨,以扮神巡游、家祭场祭为形式,将民俗、宗教、艺术等诸多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沿袭了“四月五月跳大王,家家刻木作鬼面”(1)的傩祭传统,成为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3 傩祭文化试验性保护的实践意义

永城村的“大王会”作为傩祭文化的遗存在经济发达的江南都市圈内至今传承,实属意外。在经历了一次次文化的破坏与磨难之后,对民间文化遗产加以抢救和保护终于成为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笔者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有一种模式,应针对对象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保护方略。具体说,文化遗产的保护可包括立法性保护、封存性保护、应用性保护、警示性保护、研究性保护、租借性保护和试验性保护等。“大王会”就是在试验性保护背景下的当代传承。

高淳县的傩祭文化遗产,除了永城村的“大王会”,还有薛城镇的“五显庙会”和“花台会”,东坝镇的“东岳庙会”,定埠乡的“跳五猖”,阳江镇的“祠山庙会”等。庙会中有迎神赛会、商卖交易、搭台唱戏、龙灯歌舞,更有扮神游村的出会仪式,以及面具与“魁头”的出巡与祭祀活动。过去,这类民间信仰活动被视作“迷信”而禁废,一些面具、“魁头”、神像、小庙被毁弃,傩祭的风俗活动断断续续,时隐时现。

交织着民俗、艺术与宗教的傩祭文化在当今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资源,成为应加以深入研究、悉心保护的民族文化遗产。但是,由于狰狞的面具、神秘的“魁头”和非正统的民间神庙所固有的宗教与巫风气息,长期以来受到普遍的蔑视,甚至乡民们的傩祭活动不少至今是悄悄进行的,并不让外人拍摄和采访。

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需要思想解放,需要突破对信仰文化认识的误区,需要明辨迷信和俗信(2),需要在实践的层面上真正重视我们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在人们存有疑虑或难作判断的情况下,先不必急于破除,而是让其自然传习,以观后效。为此,便有了“试验性保护”的倡导。笔者多次在调查报告、有关会议上强调“试验性保护”的必要性,一方面避免新一轮的人为毁损再次发生,同时也为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积累经验。

高淳县永城村“大王会”及其他乡村傩祭庙会的至今传承,表明了高淳县委、县政府对信仰性民俗文化实事求是的态度,表明了他们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重视,也表明了他们对傩祭文化作“试验性保护”的认同。目前,每年正月、三月、七月在高淳都见有庙会活动。

从高淳县傩祭文化遗产的试验性保护效果看,这一保护具有多重的实践意义。首先,它为傩祭这一古老民间信仰的传承赢得了自然传习的空间与时间;其次,面具、“魁头”的祭供与出巡,丰富了当地的民俗庙会活动,使特色文化资源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再次,面具、“魁头”作为宗教艺术和民俗艺术造物,为民俗、宗教、艺术的田野调查和综合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最后,高淳傩祭文化遗产的试验性保护为经济发达的都市圈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启迪了思路,并提供了探索与参照的范式。

4 结 语

高淳的傩祭文化作为江苏省的特色文化,具有保护与研究的特殊价值,尤其是其面具与“魁头”的制作与并用,在全国堪称罕见的文化现象,成为宗教艺术、民俗艺术研究的珍贵资料。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决定着保护手段的多重性,它启示我们对不同的文化遗产应取不同的保护方略。保护可以换来空间与时间,保护可以换来良知与人心,保护是为了“守旧”,也是为了创新。

高淳县傩祭文化的“试验性保护”,既是文化保护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可贵实践,具有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试验性保护”的思路作为一种范式,对民间信仰和民间庙会的判断、存废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实践的意义。

Tentative conservation of Nuoji cultural heritage in Gaochun County

Tao Si-yan

(Department of Ar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6)

Abstract Nuoji cultural heritage in Gaochun County is very important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featured regional culture.“Da wang hui”is under tentatively conservation as folk culture,whose mask,“kui tou”and ritual incorporating with folk,region and art,are the targets of cultural conservation.Tentative conservation of Nuoji cultural heritage in Gaochun County provides a paradigm for reference and exploration of current practice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Key words Gaochun;Nuoji;cultural heritage;tentative conservation

【注释】

(1)语出清代释成鹫:《跳大王歌》。

(2)详见陶思炎.迷信俗信与移风易俗.民俗研究,19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