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闫 妮1 万全友2
(1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6)
【摘 要】在南京的文化遗产中,民国建筑具有突出地位和极高价值,是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牌,也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民国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以保护为基础,对民国建筑进行规划,将民国建筑应用到旅游业上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人们对民国建筑的重视与保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实现这种良性互动,让民国建筑充分展现魅力,彰显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带动南京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国建筑;保护;旅游开发;良性互动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名城、重要考古遗址和有永久纪念价值的巨型雕塑及绘画作品。从文化遗产的定义可以看出,民国建筑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遗产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不容忽视。从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这段历史时期,在我国南京、上海、武汉、北京等城市出现了大批的民国建筑。其中,南京作为当时的中华民国的首都,所拥有的民国建筑数量众多、独树一帜,而且地位独特。如总统府,中国只此一个,原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原交通部、原中央大学、原励志社、原体育馆、原外国使馆等大量官方建筑和公共建筑是中国独一无二的。
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必要的。下面将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南京的民国建筑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在保护的前提下,将民国建筑应用到南京旅游事业的发展中,实现民国建筑和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保护中促进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彰显南京的文化特色,提升南京的旅游品位。
1 民国建筑旅游开发的内涵
(1)民国建筑是民国建筑旅游开发的核心资源。把民国建筑作为资源进行规划、保护和开发,使其成为旅游审美对象。南北朝文化虽是南京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但目前保留完好的景点、遗址也并不是太多,大规模开发旅游的难度相对较大。明文化一直是南京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但现存的旅游资源没有特别的优势。由于历史因素,南京的民国文化是独特的,民国的旅游资源更是丰富。现存的民国建筑只要保护利用好,很容易吸引广大旅游者。
(2)民国建筑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属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丰富的民国建筑,南京作为历史上的民国政府首都,其民国建筑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特征,代表一定地域、民国时期到现在的民风习俗和审美情趣,记录着城市的形态,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每栋建筑还与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所以民国建筑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品位。
(3)民国建筑通常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这个空间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划分的。建筑空间是城市特性和特征的物质表现,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的部分,是城市魅力的展示场所。可能是相对独立的整体空间,也可能是相互有联系的序列空间。由于城市中建筑功能、形态的多样化,通常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民国建筑旅游也就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在开发中要注意旅游场所与民国建筑空间上的统一性。
(4)民国建筑之所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形成美好、生动的画面,在于它们之间以及与城市和谐统一。刘先觉教授认为,民国建筑托起了南京城市的骨架。如今的南京,没有了民国建筑这道美丽的风景将是不完整的。在旅游开发中,同样要继续维护、营造民国建筑与南京城市的和谐。
2 民国建筑旅游开发的意义
民国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城市建设进程的同时,改善和提高南京旅游的人文质量,开展具有南京特色的、融合原有历史文化基础和现代化气息的和谐的民国建筑旅游,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合理的民国建筑旅游开发,是为了增强南京旅游资源的历史延续感,有助于南京的民国建筑保护。在过去几年中,大量的民国建筑被拆毁,一些较有特色的民国建筑遗憾地“不见了”。如成贤街原园林局内的4幢民国建筑,1998年尚在,如今却已荡然无存。所以通过旅游开发对南京民国建筑的规划,也会引起相关方面对于民国建筑的重视。将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将南京这种独特的文化遗产留住,并发扬,让其成为一张城市名片。在物质文明发达、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代社会,经过适当规划和管理的民国建筑旅游活动无疑是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民国建筑应当在旅游中被观赏、被了解;在观赏、了解中被保护和延续。
(2)和谐的民国建筑旅游开发可以优化城市的旅游功能。通过规划达到充分利用空间、优化土地利用,协调城市的旅游功能,使旅游的休闲娱乐、商业等各项设施布局和谐,从而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民国建筑旅游观光事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通过对民国建筑的合理规划设计可以挖掘民国建筑的旅游价值,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打造南京旅游精品和旅游特色路线,吸引外地游客的旅游观光。
(3)通过民国建筑塑造南京的旅游形象。既有利于满足游客的审美要求、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能提升南京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塑造南京的美誉度和良好形象。民国建筑作为南京的一种文化遗产,只有被大众关注和分享,才会具有更加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在类型上,民国建筑作为建筑,本身类型比较丰富,据统计,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民国优秀建筑目前在南京主城内共有248处约320栋,涵盖行政、文教、科研、宗教、使馆、民居及公共建筑等多种功能。相当一部分民国建筑分布比较分散,与周围不够和谐。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完善民国建筑整体风貌,突显南京“人文绿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3 民国建筑旅游开发以保护为前提
民国建筑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城市的一笔财富。这些不可替代的“老房子”作为历史过渡期的见证,无论是从建筑学还是从旅游审美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后人参考借鉴。失去了这些建筑,南京的历史就失去了连续性,中国的历史也就有了缺憾。所以在旅游开发中,要首先本着保护第一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如果要进行改造,也应该加以严格的论证。注重保护性开发,确保街区风貌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早在1992年,南京就划定了门东、门西、大百花巷、金沙井、南捕厅5处传统民居作为历史街区予以保护,但遗憾的是,到2002年已有3处遭到严重破坏,有的甚至基本消失,大量历史建筑被拆除,古树名木被砍伐。这对于南京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开发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当出现矛盾时就要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首位,在首先搞好保护的基础上才能有序的进行开发利用。这是旅游业发展中要首先坚持的第一原则。
(1)对民国建筑的价值进行评估,对民国建筑资料进行归档。民国建筑的价值也包括历史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社会价值。成立民国建筑价值评估委员会,由建筑、史学、艺术等专家组成,对民国建筑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作为旅游开发的参考和依据。通过对民国建筑的调查,为民国建筑建立科学完备的档案,包括原状、现状、本体组成、产权和历史事件等,有助于民国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同时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弄清民国建筑旅游资源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
(2)完善民国建筑保护的制度,建立必要的法律保障机制,发挥政府对旅游市场的管制和监督作用。对文化遗产旅游这一特殊市场,政府应该进行必要的管制。这样有助于避免对文化遗产产生负面作用,能有效地确保社会和群体的利益。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涉及经营者、游客、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因此,政府的积极引导协调和有效的管理会产生更加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另外,要具体确定出民国建筑的空间范围、等级层次以及相应的保护方法,并且要把这一原则纳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整个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
(3)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法》,对民国建筑实施保护。要注意保护民国建筑的整体风貌及相关的环境构件、它所依存的空间环境、文化环境。保护者绝对不能用现代的观点去随意改造。采取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保护和有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对建筑外观与整体形象进行必要维修、保护的同时,允许内部和局部的更新改动,不可随意地进行复古和仿古。
对现有应用于旅游开发的民国建筑要采取保护措施。对于未开发和将要开发的民国建筑应当统筹规划、合理、科学、有序地进行开发、利用、严格禁止乱修乱建行为。在对民国建筑的旅游开发中要有明确的规划。规划中要有保护和赢利目标,包括民国建筑的具体状况,哪些允许改动,哪些不允许等等。规范旅游部门行为,既要避免影响合理开发利用,也要避免片面追究经济效益、危及民国建筑安全的过度开发。
(4)向游客和管理人员认真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坚决制止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和打击违法行为,在这方面政府应当统筹协调。要培养整个社会的保护意识,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并且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民国建筑的保护得到公众的认同是保护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5)民国建筑的维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开辟广泛的投资渠道,充分利用旅游收入。设立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专项基金,通过旅游业发展获得的收入成为资金来源,对民国建筑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修葺,形成保护和开发的良性循环。
(6)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和利用。民国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和南京的一种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国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妥善的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础,而合理的利用又为有效地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4 保护前提下的民国建筑旅游开发构想
适当的开发利用是有助于保护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宝贵的可以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让一些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民国建筑,会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开始走进广大旅游者的视野,引起更多人们的关注。民国建筑作为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包括中国的历史、建筑艺术,促进了文化交流。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设,可以取得源源不断的旅游收益。
南京的民国建筑和建筑群的分布受民国时颁布的《首都计划》影响,分布为一线八片。一线是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陵这一历史性道路及两侧大量的民国官邸建筑、公共建筑及行道树。八片为:①北极阁—鸡鸣寺片(以“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学”、宋子文公馆为主);②颐和路—宁海路片(以北京西路两侧民国公馆区,金陵女大建筑群为主体);③新街口—汉口路片(以新街口数处银行建筑及金陵神学院、天主堂、莫愁路等金融、宗教建筑为主);④鼓楼—汉口路片(以马林医院及金陵大学建筑群为主的教会建筑);⑤傅厚岗—高楼门片(以民国时期高级官员官邸集中区域为主,如李宗仁公馆等);⑥长江路片;⑦东郊片;⑧太平南路片(以圣保罗教堂、建康路及数处银行为主)。要在这一雏形的基础上对民国建筑旅游进行规划。
4.1 首先要审视城市建设与改造规划
按照建筑的历史、艺术和技术价值、不同层次的保护要求和民国建筑使用的资质制度,要确保旅游开发能够严格保护重要民国建筑的周边环境,周边建筑在色彩、高度方面也需与民国建筑相协调。一定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使二者相得益彰。特别是对于有着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国建筑群,要根据民国建筑群的特点,在对原有的民国建筑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慎重规划,精心设计施工,保护并强化原有的民国风格,形成一片文化街区,开拓新的旅游资源。
4.2 规划建设民国建筑景观路、景观区
例如将长江路路北、中山东路路北辟为民国建筑景观路,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开发。将这些民国建筑较为集中的地段,用街的方式将各幢建筑串联起来,在这里或者以复原民国风貌的方法,形成具有民国风情的文化景观街,建筑层数以两层为主。或者通过新旧建筑景观的碰撞、穿插,营造一种相互融合的街区,使得街道、界面、广场都以相对混沌的态势出现,以增加街区的空间体验性和空间复杂性。
对于鼓楼区的原使馆区、玄武区鸡鸣寺、鸡笼山前等民国建筑保持完好的片区,规划为民国建筑景观区或者民国建筑广场。以民国建筑为核心,打造高品位的民国文化区域,方便市民、游客,走近、认知、游览民国建筑。通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融合,使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区成为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地方。
4.3 加快民国名人故居旅游开发
民国名人故居在南京数不胜数,目前绝大多数没有开放,要有选择的开发利用。对于富有特色、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民国建筑,设法将原有住户和使用单位置换出来,使其成为可供市民和游客参观的场所。或者依托名人故居开发文化街。例如广州路拉贝故居,百子亭依托傅抱石、徐悲鸿故居等建设“字画书卷街”。
4.4 民国建筑旅游线路
对于旅游线路中的民国建筑来说还要把握好节奏。在设置民国建筑标识系统,组织各片区、主题民国建筑游览线中要把握好韵律和节奏。对于旅游景点来说要尽量避免重复,要把握好民国建筑的序列,不断的重复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要尽可能的塑造各具特色的民国建筑线路,或者在序列上做文章。
在整个线路游览过程中,游客会形成一个视线走廊,要使游客保持一个美好的视线感觉,有的地方需要贯通,有的地方需要遮蔽,在民国建筑旅游的线路组合方面下工夫,总体来说应该是形断神不断,作用是通过视线走廊把各个民国建筑景观连接起来。
4.5 加强对南京民国建筑旅游的宣传与推广
进行南京民国建筑旅游多媒体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仅可以为对民国建筑感兴趣的游客提供便捷的先进手段,从中可以获取旅游查询的CD-ROM光盘,作为旅游购物品公开发行,包括旅游活动的行、住、食、游、娱、购等各方面的内容,以及建立专门的网站,系统地介绍民国建筑的建设背景、建筑风格、建设年代、主人、历史演变,使游客能随时随地更详细的了解关于民国建筑的信息,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不只停留在观光的层次,同时为其旅游活动提供充分的准备。
同时开发一些相关旅游纪念品,注意纪念品应该体现南京的文化底蕴,应该富有特色。开发纪念品不仅可以带动南京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一部分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这些纪念品被游客带回家乡,让更多的潜在游客了解南京的民国建筑特色,相当于帮南京做了免费广告宣传。
4.6 拓展民国建筑的旅游功能
学习上海开发“新天地”和南京1912街区的做法,将民国建筑开辟成酒吧休闲街,或文化活动区,增加民国建筑的旅游功能,可以考虑开设一些文物店、茶楼等,但要注意高雅和文化品位与民国建筑相得益彰。同时也要注重民国建筑附近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在营造民国建筑旅游的同时,还要兼顾人的需要,因为人是旅游主体,所以不可能脱离了人的基本需求。旅游服务的中心是人,民国建筑景观必须具有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配套设施。因此,在旅游开发中要注重好、使好用这个基本要求,以满足游客在旅游中的基本需要为前提,为游客创造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有情趣的旅游环境,以此来创造以人为本的具有文化意味的旅游场所。
很多游客来南京,是奔着南京的民国遗迹而来的。民国建筑展示着南京城市面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是因为有了民国建筑的资源,就可以一劳永逸。还需要广大市民和有关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开展有南京特色的民国建筑旅游。历史在不断前进,文化却在不断沉积,而民国建筑正是历史留给南京的一种文化标识。我们要挖掘民国建筑的价值,使其带动南京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南京的城市建设,提升南京的文化品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反复的研究和论证以实现民国建筑在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 黄慧英.南京民国建筑.华人时刊,2001(5)
3 齐康,杨志疆.民国文化的坐标.建筑学报,2006(1)
4 林挺,刘维荣.民国时期的南京建筑.档案与建设,2000(9)
5 卢海鸣.南京民国建筑评析.城市管理,2002(2)
6 邵振琦,曹荣林,宰娟.城市—文化—建筑.城市问题,2004(6)
7 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城乡建设,2002(8)
8 潘谷西.南京的建筑.南京出版社,1995
9 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首都计划.1929
10 林挺,刘维荣.民国时期的南京建筑.档案与建设,2000(9):33
11 王能伟.南京的民国使馆建筑及其保护.江苏地方志,2006(2):44-49
12 杨新华,卢海鸣,黄继东.南京——民国建筑的博物馆.钟山风雨,2003(1):4-8
13 严为洁,姚亦峰.南京民国城市风貌调查及其保护规划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6(2):77-82
14 冯春龙,卢海鸣.南京民国建筑的价值及其保护利用.南京社会科学,2003(12):102-107
Research on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ing of 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of Nanjing
YANNi1,WANQuan-you2
(1Department of Tourism,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 2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Scienc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du 610066)
Abstract Among the cultural heritages of Nanjing,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are a trademark of the city image.They are also unique tourism resource.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ourism developing can realize mutual benefit. Basics on protection,applying 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ourism developing can enhance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Nanjing.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an also make people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how to realize this kind of mutual benefit to let 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disp 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njing and improve tourism industry of Nanjing.
Key words 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protection;tourism developing;mutual benefi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