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研究
杨永德1 陆军2
(1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南宁530004;2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桂林541001)
【摘 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容,是发展特色旅游的重要资源。文章分析研究了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背景,并就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无形的文化特质与有形的旅游产品转化的悖论进行了探讨与修正,指出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需要从整体联合、动态开发、主题特色化、“官、产、学、民”一体化、创意等方面进行发展的理念方略。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旅游;旅游发展;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一词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仅在我国通用,这个概念国外有不同的称呼,国际上更多的是把它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来加以评定和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不同于一般城市,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和一个城市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它们拥有重要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属于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反映了一个区域城市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等文化底蕴。同时,它也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法律角度而言,它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确认的,具有法定意义的历史城市中的杰出代表,城市非经批准不得以历史文化名城自称;从保护角度而言,它在我国城市中首先建立起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从旅游角度而言,虽然它的提出最初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和政府的保护策略,但后来更多地在旅游开发中被用作旅游宣传的形象与品牌。正因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如此之重要,同时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有名称的文化遗产符号,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极大关注,截至2006年5月30日,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历史文化名城”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献共有436篇,比较系统研究的有9篇,这些文献多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对名城的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专门探讨的则凤毛麟角,只有在一些文献当中稍有论及,这些研究缺位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拓展空间。
1 研究的缘起与动因
桂林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长期以来,桂林一直致力于山水景观资源开发,以“山水甲天下”自居,形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优质旅游品牌,在这个优质旅游品牌的光环照耀下,旅游者只知道桂林拥有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山水,却不知道也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被自然资源所掩盖,这种重观光轻文化的旅游发展方略使得桂林旅游虽然取得了游客数量增长上的优势,却在旅游质量、旅游业在对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游客停留时间及消费支出水平等均不高的尴尬局面,因此,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如何与山水观光旅游并驱发展方略问题就成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也要承认,在旅游市场逐渐转向以文化取胜、以质量制胜的新形势下,桂林市也积极探索了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发展问题,开始从单纯的山水风光旅游逐渐重视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塑造过程。这些探索成果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逐步开发了甄皮岩古人类洞穴遗址、李宗仁官邸、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桂海碑林、桂林博物馆等历史遗址和场馆;整修了靖江王城、王陵;修建了虞山公园、华夏之光历史文化广场;2000年随着桂林市大规模城市改造的深入,也加大了对桂林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工作,当年以桂林作为宋代的“岭南会府”这个无形的文化遗产为凭借,兴建了木龙湖仿宋古城,并将“两江四湖”环城水系通过雕刻、塑像、石刻、古典园林等环境营造手段再现了桂林的古代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2005年推出了以秦文化为背景的兴安秦代灵渠水街,将兴安县的旅游定位为“历史文化主题城镇”,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年兴安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城镇”。从桂林近几年来的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实践看,有两种明显的模式,一是以单纯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景区景点进行开发,像甄皮岩古人类洞穴遗址、李宗仁官邸、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等,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证明是不成功的,投入大收益小,游客不感兴趣,哪怕是黄金周期间,这些景点也是门可罗雀的;二是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山水景观融合在一起,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动交融,相得益彰,如桂海碑林、仿宋古城、靖江王城王陵,这种发展模式是取得很大成功的,这些景区景点经常游人如织。这说明,历史文化遗产即使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或者历史研究价值,但未必就具有旅游价值,诸如甄皮岩、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等等,那些研究价值不是很高的未必就不具备旅游价值,诸如宋城、环城水系、栖霞寺等等。因此,如何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用价值及其旅游发展的基本方略,就成了研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
2 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理论悖论及其修正
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中,一直有几个基本的发展悖论在困扰着人们,使得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难以开展或者是滞后,不但达不到保护利用之目的,也没有得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之目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悖论进行剖析并予以修正。
2.1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悖论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不管是用它来发展文化产业还是发展旅游产业,由于其具有使用频度高,开放时间长,具有商业炒作与操作等特点,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保护对象的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但如果是将其静止地进行保护,那么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又如何体现?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政府投入有限的现状下,保护基金又从何而来,没有基金能谈上保护吗?再说静态的禁锢式的保护由于受自然客观或者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也不可能保证其不会受到损坏或破坏,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困扰名城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关键是要找到两种良性互动发展的切入点,寻求新的发展理念,设计合理的开发与保护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在发展理念上要突破“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加强管理”这个传统的习惯思维发展理念束缚,构建“积极开发、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统一管理”这个新的更为科学和准确的发展理念。原因是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就是可资利用的事物,换句话说,有利用价值的才能称为资源,不进行开发利用就很难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故可开发利用是资源最本质的特性,进行开发利用是资源存在的基础和内在要求。但资源的功能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某个方面的开发利用不应影响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基本保持资源自身的功能特征不发生变化,因此,“积极开发”就是开发有利用价值的资源,是一个具体发展思路,而“合理开发”是一个抽象的发展思路,怎么样的开发才是合理的开发,很难界定,这就给保护与开发造成了悖论的根理。“严格保护”强调的是静态的禁锢的保护,搞绝对禁锢和封闭的保护,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要使历史文化名城得以保护和传承,必须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力量和发展理念进行“有效保护”(所谓有效保护就是达到预期的保护目的),在利用和发展中寻找出路,通过使它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自觉地去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从而达到“永续利用”。但由于历史文化名城涉及文物、文化、园林、旅游等不同职能部门,只有在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前提下实行“统一管理”才能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和谐发展,“统一管理”理念里包含了“加强管理”内容,只有在“统一管理”的管辖范围内才能发挥强化管理之功能,如果是单独强调“加强管理”,同样也是使人无法准确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内容和管理手段。
在保护与开发方案上可以通过合理的游览布局、项目布局、功能布局、环境容量控制等避免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形物质文化遗产造成损坏或破坏。
桂林市在开发靖江王城王陵的过程中就充分运用这些发展理念,在开发当中通过设计文物保护范围(核心带、缓冲区、环境协调区)等进行旅游项目布局开发,在开发管理上,成立了有文物局、文化局、旅游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使得靖江王城王陵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发展,丰富了桂林市的文化内容和旅游产品。
2.2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中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悖论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最好载体,城市的规划格局、景观风貌、建筑特色以及地表、地下文物古迹反映着不同时代人民文化发展的不同成就,形成了城市独特的文化风格,代表着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使居民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给外来客人一种鲜明深刻美好的印象。但是,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突然变得飞快,笔直的大道、高耸的摩天大楼、令人目眩的玻璃幕墙好像一夜之间长出了地面,众多的城市失去了工业化以前发展了几百年的风格而渐渐趋同。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其现代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景观文化风格逐渐泯灭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协调传统文化发展和推进现代化进程这一矛盾体是名城旅游发展不得不尽快解决的问题。
消除这些悖论的有效方法就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重点保护能够体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与历史的文化遗存,恢复能够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划定合理的城市功能区等。桂林市在名城旅游发展同样面临着这种悖论的困扰,在1999年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之前,桂林市政府也聘请不同学科的著名专家对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改造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证,在名城旅游发展过程中采纳了专家的意见,那就是选择靖江王城王陵、宋代城墙遗址、体现桂林历史名城民居文化的靖江王城周围的民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李宗仁官邸、广西省立艺术馆遗址等具有重要价值的重点地段和文物,将其完整保存下来,对于一些在历史上能够体现桂林特色的抗战文化,明清时期的“四湖”名人文化,宋城文化等在名城旅游发展中通过建立木龙湖的“宋城夜市”,“两江四湖”明清时期的名人雕刻、石刻、画像、园林文化,城西民俗文化步行街等等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景观,同时不时地将现代化的休闲设施景观、城市景观、欧美园林建筑景观、高楼大厦、商业城、正阳街和中山路休闲商业街等等现代文化景观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为辉映,相得益彰,塑造了一个既有现代化气息又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
2.3 无形的文化特质和有形的旅游产品之间的悖论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悖论,那就是其发展依托的是历史文化,具有差异性和特色化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确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但与自然吸引物有所不同,它有很多内容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而旅游产品为了增强游客的感性认识一般是有形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的物化过程,物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这无疑就增加了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难度和风险。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如果把握不好历史文化这个核心特质,其效果只会是适得其反,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太成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这一潜在的旅游吸引物转化为现实的旅游吸引物,将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深度开发和产品结构优化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桂林的历史文化,经过1962年、1964—1965年、1977年、1982年、1983年、1985年、1997等7次计近9年的文物普查,初步查明,桂林具有以甄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古人类文化、以灵渠和相思埭(即是桂柳运河)为代表的古代水利文化、以靖江王城王陵为代表的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八路军办事处和“西南剧展”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以栖霞寺和湘山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陈鸿谋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以桂剧和彩调及傩戏为代表的桂林本土文化、以桂林米粉为代表的地方饮食文化等等文化体系,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根据桂林市资源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截止1999年底,桂林旅游资源类型实体初步调查统计为1099处,其中地文景观类231处,占21.0%;生物景观类112处,占10.2%;水文景观类78处,占7.1%;历史遗产类364处,占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占15.0%;旅游服务景观类150处,占13.6%。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服务三大景观资源系列中,以山水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主。如此高密度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足可以显示桂林历史文化的繁盛。仅在桂林城区,就分布有9种基本类型,231处类型实体的134处,占58%。这些都是桂林可利用开发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资源和基础。然而,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到底以哪种文化为主题,如何挖掘和筛选这些众多文化的特质和内涵,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至今还没有更好的发展思路和方案。这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一样,严重地影响了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进程。
3 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方略
桂林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不是指单纯的开发一种或几种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或几条历史文化旅游线路,而是指如何立足于山水旅游观光这个优势品牌,结合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使自然观光旅游活动中融入更多的文化性、历史性,使得旅游活动更有亮点和生命力,使游客在游览桂林时不仅感受到自然之奇美,而且在旅游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真正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
只有将静止的自然山水旅游资源与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桂林旅游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品位,使旅游者能够真正体会到桂林不仅有甲天下的风光,更有可与其媲美的深厚文化,以保证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整体联合发展方略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整体性的文化共同体,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形成与传播的集合点,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旅游开发,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从整体层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的对外宣传营销,通过旅游线路和划定主题旅游功能区进行互补性整合优化开发,同时加强与自然观光旅游整合,使得人文景观旅游与自然景观旅游有机结合,多元化互动和谐发展。此外,从发展区域旅游的视野当中加强与旅游目的地内相关旅游资源的互动互补发展,把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城市旅游、工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型强的旅游产品,增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宣传促销、产品开发、线路设计、项目布局等方面从整体全局出发,将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融入到大桂林旅游圈的旅游整体开发当中,加强与区域内各种旅游要素的整合联动、互动,强化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与漓江观光、恭城生态、阳朔休闲度假、龙胜民俗风情等旅游整体联合推介营销。对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比较分散的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文化遗存,可以其周边知名度高、开发经验丰富的旅游区或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为依托,实行捆绑式营销,带动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
3.2 旅游产品动态开发方略
从桂林市目前所开发的甄皮岩、桂林博物馆、靖江王城王陵、李宗仁官邸以及七星公园、象山公园、伏波山公园等等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来看,绝大多数为静态的展示性的旅游产品,对大众游客的吸引力不强,要不是将他们融入到独秀峰、漓江等山水观光旅游产品当中,恐怕这些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也难以开发成功。对其诊断的结果就是这些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没有从游客的需求心理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其实,桂林市拥有众多的可以开发成为动态旅游产品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参与性、娱乐性、教育性和体验性作为总的设计原则,围绕某个主题设计娱乐性强、参与性多、体验性好的旅游产品,比如开发靖江王城王陵的仪仗队、古装片摄影、“孙中山在王城的演说”、当一天王爷、做一回王妃等等动态产品,实现动态的旅游产品与静态旅游产品相结合,比如现在在“两江四湖”开发的桂剧彩调表演就很成功。
3.3 主题特色化发展方略
主题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是形成特色的关键要素,也是最大程度上避免旅游产品重复建设的有效途径。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线,特色是旅游产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精品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关键在于特色和产品附加值,因此,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的研发,老产品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品组合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围绕主题进行特色化创新性研究。
旅游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产业,市场变化很大,根据旅游者的消费心理,结合并正确预测旅游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而设计开发旅游产品,以确保市场占有率,并刺激产品竞争的“张力”。诚如前面所述,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的无形特征要转变为有形的旅游产品,需要根据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确定旅游产品开发的主题,有针对性地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创新带动需求,引导市场消费潮流。
3.4 构建“官、产、学、民”一体化发展运作模式方略
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开发运作模式,根据笔者多年的旅游规划和旅游策划实践,认为构建“官(指政府)、产(指企业)、学(指专家)、民(指社区居民)”一体化完整的运作模式是开发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是政府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过程中主要负责协调、引导、规划、出台相关投资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而企业具体负责对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管理等市场化运作工作,专家负责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特质内涵挖掘与产品有形化设计、发展咨询等智力支撑,涉及社区居民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还需要倾听社区居民的意见,并吸纳他们参与到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当中来,减少开发阻力,实现旅游和谐持续发展。加强“官、产、学、民”合作是提高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市场的创新活动中,要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官、产、学、民”联合创新。要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同时吸引社会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完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创新产业化链条,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产业突破和实现产业化。
3.5 创意发展策略
创意发展策略就是利用新的思维、新观念和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挖掘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主题,将其转化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过程。桂林市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分散性、深厚性等特点,决定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发展必须要有全新的理念(也就产品开发的创新),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文脉)是创意的物质和精神载体,挖掘文脉、寻找文脉、提炼和升华文脉的目的就是为创意注入鲜活的灵魂和持久的生命力。良好的创意不仅使文化特征具体化、视觉化、艺术化,更能使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创意是建立在对桂林市2100多年的历史文化调查研究和对旅游市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对历史文化的调研需要从桂林所处的大区域内宏观大文化背景、微观的民间文化背景和历史的时间背景和竞争合作者着手进行的,比如分析近距离的柳州、长沙等历史文化名城及自己的优劣与机遇,然后确定自己的创意,以设计相应的主题产品以及是否与竞争合作者进行竞争或合作等等发展问题。
4 结语与讨论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加快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是丰富一个城市文化内涵和提升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发展思维之约束,因此,促进其发展必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樊篱,建立全新的发展理念。然而,如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它的价值内容体系是什么、该体系与旅游发展有什么关系、如何处理发展过程中城市建筑环境的“新、旧”问题、如何建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怎样将无形的文化转化为有形的旅游产品,其旅游市场如何确定及营销创新等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文伟.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05
2 周新生.云南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以建水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师范大学,2000
3 桂林旅游资源编委会.桂林旅游资源.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4 桂林市人民政府文化研究中心.桂林旅游大典.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5 阳国亮,周作明.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认识与开发实践——桂林历史文化旅游系列研究之一.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8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ourismin Guilin
YANG Yong-de1LUJun2
(1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
2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1)
Abstract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featured their diversifi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nts,are not only an invaluable heritage of culture,but also(considered as)important resources for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tourism.After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ourism in Guilin,the paper casts some insights into the 3 paradoxes related to this given type of tourism,namely,preservation versus exploration,tradition versus modernization,and intangible cultural nature versus tangible tourist product.To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the paper suggests Guilin employ strategies such as horizontal&vertical integration,dynamic exploration,theme characterizing,government-enterprise-expert-resident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al planning.
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heritage tourism;tourism development;cultural heritag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