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年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张庆善
(2007年2月28日,南京)
尊敬的陈刚副市长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朋友:
大家下午好!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组委会共同主办,南京市旅游局、东西方艺术家(纽约)民俗艺术委员会承办的“中国年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论坛”,今天在古都南京隆重举行。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为本次论坛筹备工作付出了心血的诸多同志、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是正月十一,我们还在过年。在过年期间举办这样的论坛是很及时、很有意义的。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前几年有一首歌很是感动了许多人,这首歌就是《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上了年纪的父母,是亲情,是人之常情,这是非常需要的。然而常回家看看和过年回家还是很不相同的。每到过年,成百万上千万的中国人纷纷回家团聚,这其中凝聚了多么大的精神力量,包含了多少期盼。过年对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中国人情感的寄托,是亲情的纽带,是祥和的表现,是吉祥幸福的期盼。我们现在不是说构建和谐社会吗,而过年无论是对每一个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最祥和、最和谐的时期。
这些年来大家常常说过年时的“年味”不够,但我感觉今年的过年似乎与以往有了些不同,人们对“年”的感觉更重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有了更多的感受。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几年来我们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有了重要的进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我想起去年过年在北京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也就是在丙戌年元宵节的那一天,由文化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文物局等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正值“两会”期间,从中央领导、“两会”代表,到普通百姓,参观人数达35万人次之多,展览非常成功,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盛事。这次展览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影响,受到那么广泛的关注,不仅仅在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全面反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型展览,更在于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标志,因而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几年发展很快,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我国连续三届成功地申报了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与蒙古国共同申报的。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到2006年的3月,就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而在2006年的6月10日,就有了我国最年轻的节日——我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届时还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活动;同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也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这一切表明,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十分重视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进入科学、全面、系统的阶段。
2001年成功地申报昆曲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时候,多数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然而短短的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了热门话题。据说“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2006年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2006年真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从领导到普通百姓,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确实值得高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不容易,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以及我们以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失误,使得目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甚至是难题。比如说如何处理好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就是一个难题,甚至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而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遗产对于旅游来讲都是非常好的资源,比如我们今天讨论的过年和年俗文化,许多地方的年俗文化丰富多彩,对游客自然非常有吸引力。但实际是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发展旅游事业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那么旅游越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就越大。我们要做好保护工作光有热情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认识、科学的办法。我们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我们举办学术论坛的任务所在。我们只有真正搞清楚了为什么保护、保护什么、怎样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有保证。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任重道远。
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自身文化传统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我们从来没有失去自己的文化传统。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对于我们来说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础,是我们的民族血脉和魂魄。中国人的特征不只是黑头发黄皮肤,更重要的特征还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因此,当我们奔向现代化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文化传统,不要忘记回家的路,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要守护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