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振兴传统节日文化

振兴传统节日文化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振兴传统节日文化——中国文化崛起中的重要一环柯 杨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关键领域之一,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已显得越来越突出。

振兴传统节日文化——中国文化崛起中的重要一环

柯 杨

(兰州大学文学院,兰州730000)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关键领域之一,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已显得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外交、科技、商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了相互交融的程度,并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于是,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就成为构建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必然趋势。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来讨论中国文化崛起的必然性和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走向世界的可行性这一重要命题的。

1 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及其在我国文化崛起中的作用

传统节日是任何一个国家历史集体记忆和文化积淀的生动体现;是所有国家时间管理制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内部合理安排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社会群体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黏合剂;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最先被其他民族所乐于接受和参与的一种活态文化现象。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待本土传统文化遗产方面文化自觉意识不强,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内涵及其现代价值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够,再加上在节假日制度安排上存在着缺陷,因此,至今仍未能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新形势下得到充分展现,也未能使节日的工具性和社会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近年来,由于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纷纷建立,我国优秀出版物在国外的批量发行,中国文化年在一些国家的相继举办,中国京剧和民间歌舞在许多国家的成功演出等等,都意味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在加快,效益在提升。唯独传统节日这个环节相对滞后,有待全国上下一致的努力和改善。

文化的崛起,有国内与国际两方面的意义。在国内,就是要使全体国民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尽量形成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价值取向和认同感,并对国民的不文明行为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从国际层面来说,不但要使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发挥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积极作用,而且要用这种文化来规范国民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行为,使其成为别国人民可接受、可信赖、可预期的中国人民良好道德风貌的展现。欧、美、东亚各国华人社区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我国综合国力逐步提升的背景下,由于其参与性、娱乐性相当突出而受到所在国民众的青睐。相比较而言,反倒是我们国内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安排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之处。其中,当务之急有两点:一是应当深入探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恢复历史文化记忆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方面大做文章。比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时间持续最长的节日,它那除旧布新、振作精神以迎新春的祝愿,感谢大自然赐予之恩的情怀,探亲访友以维系人际交往的功能,官民同乐以利于上下沟通的作用等等,都应当认真加以挖掘、继承和弘扬。再如清明节祭祀扫墓、慎终追远、不忘祖先功德的隆重仪式,端午节纪念诗人屈原、龙舟竞赛和对卫生防疫的重视,中秋节以家庭、单位、群体团聚为宗旨的节日活动等等,都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在节日活动内容与运作方式上要不断创新,进一步增强其娱乐性,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比如元宵节自古就有猜灯谜的传统,这是一种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很有趣味的有益娱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每年在春节期间开展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谜语有奖竞猜活动。端午节的龙舟竞赛,也可以从南方局部地区向全国推广,使其全民化、普遍化。再比如,乞巧节是我国传统的女儿节,其祈求智慧与技艺的良好愿望,以及女孩子们交流茶饭针线经验、参与歌舞表演、开拓社交渠道等许多节日活动,对于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使传统节日热起来,就必须使广大群众乐起来。如果我们能够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方面狠下工夫,在活动内容与运作方式上不断创新,使其与时俱进,我国传统节日的“节味”就会越来越浓,不但能使国人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认同与强化,在行动上也必然会积极参与,这就大大有利于它在我国文化崛起的进程中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使其逐步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节日文化。正如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于2007年2月22日在联合国总部为庆祝我国农历新年所举办的“和谐之声”文艺晚会上所言:“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春节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这台在联合国举办的新春文艺晚会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2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宽容心态的培育和养成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条件之一

费孝通先生在论述文化自觉问题时,从世界公民的角度,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这四句话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原则和对国人的殷切期望,我以为相当重要。“各美其美”是说各国人民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但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有自信之心与自爱之情;“美人之美”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优秀文化要善于和勇于接受、吸纳,以丰富自己、不断进步。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谈得上“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亦即全球各种族优秀文化的共享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前年由于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曾引起部分中国人的极端不满和激烈争论。其实,韩国申报书一开头就说明“端午祭”来源于中国的端午节,只不过在韩国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又增添了许多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人家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这种跨国界、跨民族的文化事象在全球十分普遍,非独中韩两国为然。更何况中国今后仍然有权把端午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申报。国人如果对此类文化事象有明确认识,且具有一种正常、健康的文化心态,就不会大动肝火了。去年圣诞节前夕,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在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的看法》的宣言。绝大多数网友对此并不赞同。尤其是十博士“宣言”中把抵制圣诞节提到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高度,更是有点儿小题大作,表现出一种“义和团式的”凡洋必反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本人的确难以苟同。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我国是一个国门敞开、日趋进步,而且文化正在崛起的大国。今天的中国人不但应当是合格的爱国者,同时还应当是合格的世界公民,应当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健康心态和气魄。正如胡锦涛同志前不久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讲演中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共同推动各国加强对话、取长补短,尊重和卫护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不同文明和睦相处,增强世界发展活力。”

我们对国际反华势力的阴谋和别有用心的文化入侵,当然必须提高警惕,并坚决予以反击,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国内城市中遭到冷遇,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觉意识欠缺,时间管理制度和节日立法存在缺漏,自信心与自强力明显不足,与圣诞树的摆设和圣诞老人的“来访”毫无关系。在欧、美诸国的华人社区,过春节的民族习俗流传已久,对各国的影响力也不算小,但我们并未听到“中国节日文化大举入侵”的说法。美国纽约市早就专门立法,允许华人社区在春节期间和婚丧典礼仪式中燃放鞭炮。去年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在签署了一项保护中国月饼的法案后说:“加州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让人们体验多种文化所体现出的各种各样的传统,其中包括享用所有种族在他们不同的传统节日中所奉献的传统美食。”许多国家的元首在中国春节将临之际都要向我国领导人发电祝贺,今年2月5日晚欧盟委员会轮值主席巴罗佐在布鲁塞尔向中国人民提前拜年,祝中国人民“新年快乐”、“猪年兴旺”。这些例子说明,美国等国今日的强大,与其文化上的包容性不无关系。今天的世界已越变越小,地球村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闭关自守和夜郎自大的心态都是要不得的。所以我认为,培育和养成一种文化上的宽容心态,是国际文化交流和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条件之一,应当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

3 三点具体建议

(1)重要的传统岁时节日应当成为法定假日。春节放长假是完全必要的,但应当把除夕这一天也加进去。至于“五·一”、“十·一”这两个为推动国内旅游消费而定为长假,弄得交通部门紧张异常,似乎大可不必。这两个节日最多各放假3天,把节约下来的假日分配给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岁时节日,以保证有时间开展节日活动。传统岁时节日的立法,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我国轻视传统节日已造成了传统文化缺失和城市群体冷对的严重后果,必须尽快立法,使其成为法定假日,以利于传统节日的恢复和振兴。

(2)各级政府领导人在传统节日里,应坚持与民同乐的原则。在我国古代,上至皇帝,下至县令,在传统节日里都要与民同乐,普天同庆。它既有利于改善官员与百姓的关系,也有利于官员们了解下情。建国后曾担任过甘肃省长的邓宝珊将军,每年春节期间都要在兰州街头悬挂他自己创作的灯谜让民众猜射,并自己出钱购买奖品赠给猜中者,长期传为佳话。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下,我们的各级政府官员更应该缩短与民众的距离,坚持到最基层去与民同乐。只有“乐起来”,才能“干起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3)希望各类媒体把宣传、弘扬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并长期坚持下去。在近期,尤其需要对如何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展开全民大讨论,既可以为各地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可资参考的民意依据,也能发挥舆论引导的良好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