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解说词的创作
茶艺表演时一般不能开口说话,只是通过冲泡技艺来表现主题,观众不易理解。同时,茶艺表演又是新兴的艺术,许多观众对此还不熟悉,所以需要对表演内容进行解说,这样可以引导观众欣赏茶艺表演,帮助观众理解表演的主题和相关内容,使茶艺表演能更好地达到艺术效果。
解说词的内容主要包括节目的名称、主题、艺术特色及表演者单位、姓名等内容。创作解说词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观看茶艺表演的群体类别。如果观看者是专业人士,解说词就应简明扼要,并挑要点介绍,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如果是广大的平民百姓,解说词就要通俗易懂,专业术语不能太多,不然会使观看者如坠云雾之中。其次是要注意解说词的内容。解说词的内容应是对茶艺表演的背景、茶叶特点、人物等进行的简单介绍,应能够使人明白此次表演的主题和内容。如江西的《客家擂茶》在表演前有一段这样的介绍:“客家擂茶是流行于江西赣南地区客家人的饮茶习俗。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举族迁居到南方的山区,他们保留了一种古老的饮茶习俗。就是将花生、芝麻、陈皮等原料放在特制的擂钵中擂烂,然后冲入开水调制成一种既芳香可口,又具有疗效的饮料,民间称为擂茶。”这段解说词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擂茶的流行地点、饮用主体、制作方法和疗效,让人对擂茶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增添了兴趣。又如《禅茶》表演前的介绍:“中国饮茶之风早在唐代就普及全国,这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整个表演在深沉悦耳的佛教音乐中进行,表演者庄重、文静的动作使您不知不觉进入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解说词中对禅茶的起源、盛行的原因、追求的意境都作了阐述,即使从未接触过禅茶,通过这番介绍,也能略知一二。第三是解说词的艺术性,茶艺表演有着非常强的艺术性,如果解说词太过直白,就会降低整个茶艺表演的质量,显得俗气。江西婺源的《文士茶》在表演前这样介绍道:“文士茶是流行于江西婺源地区民间传统品茶艺术之一。婺源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文人学士讲究品茶,追求雅趣。因此文士茶以儒雅风流为特征,讲究三雅:饮茶人士之儒雅、饮茶环境之清雅、饮茶器具之高雅;追求三清:汤色清、气韵清、心境清,以达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此美妙的解说词将人们带入了“天人合一”的品茗境界。话虽不多,却将茶艺所具有的和、静、雅的特征一一点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当然,解说词的艺术性并不代表在其创作中一定要用一些晦涩难懂、过于专业或过于艺术化的词语,以免给人在听觉上带来障碍。
茶艺解说词,在语言的表达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标准普通话。作为对公众的茶艺表演解说,应采用普通话让大家都能听懂。若不能使用普通话或普通话不标准则会使人听不懂,减少解说词的艺术性。二是脱稿,在解说时最好不要拿稿,不然会给人留下对表演不熟悉的印象,同时,在解说当中还应与观众交流,拿着稿子就无法交流,也给人一种不尊敬人的感觉。三是语言应带有感情色彩,同样的文字,不同人阐述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我们在解说时应投入感情,语气应抑扬顿挫,注意朗诵技巧。否则即使表演再精彩,解说词写得再美,毫无感情的解说也会使人倒胃口。但要亲切自然,切忌矫揉造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