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源经济与开发政策】江苏拓展海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探讨

【资源经济与开发政策】江苏拓展海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探讨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江苏寻求战略接替资源保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方向。组建专门的海洋地质调查机构,对于海洋大省和经济大省的江苏来说是势在必行。因此这次海洋地质工作必须系统化、一体化、区域化。

【资源经济与开发政策】江苏拓展海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探讨

吴富强

[摘要]首先分析了江苏省沿海地区总体概况与海洋地质调查现状,然后阐述了江苏拓展海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重要性及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开展海洋地质工作的可行性,其次探讨了江苏省发展海洋地质事业方向,最后提出了江苏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江苏;海洋地质;海洋经济;数字海洋

[中图分类号]P74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吴富强,男,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后。

一、江苏省沿海地区总体概况与海洋地质调查现状评价

(一)江苏省沿海地区总体概况

江苏沿海区位优势显著,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3市14县(市),人口1 964万人,陆地总面积2.98万km2,海域面积3.75万km2,海岸线长954km,海州湾北部的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为砂质海岸,长30.1km,连云港西墅至烧香河北口为基岩海岸,岸线长40.2km,其余884km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海洋资源密度指数列全国第二位,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滩涂面积1 031万亩,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且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在增长;全省可建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130km,已建和可建的大中型港址11处;矿产资源丰富,南黄海的石油地质储量2.9亿t以上,天然气资源量大于100亿m3;在海州湾发现砂矿异常区13个。

波浪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中盐城沿海风力发电厂的开发潜力占全省可开发风电容量的2/3以上,是江苏“海上三峡”风力发电的主要实现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13处。

江苏海洋经济在全国海洋经济总量中常年徘徊在第七位、第八位,处于中下游水平,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3.7%,是江苏经济洼地。

(二)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江苏省早期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主要以海岸带陆上部分为主,对水深大于30m的水域调查程度很低,缺少基础性海洋地质数据。

(2)江苏省沿海地区已做过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年限跨度大,精度差,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又不是按国际分幅调查,多以自由分幅的形式进行。

(3)在固体矿产方面,对江苏省海域的滨海砂矿资源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得很少,资源的分布情况不清。

(4)由于历史原因,江苏省地勘单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大多局限于陆地,对江苏省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涉及很少,且有关海洋地质的研究手段和内容较单一,缺少综合性、系统性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江苏省地勘单位与外省及国家专业性的海洋地质调查机构的合作还不够充分。

(5)江苏省除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主管海洋综合管理与渔业工作外,没有专门的海洋地质调查机构。

出现上述情况(江苏沿海经济洼地),除了各种历史、地理的原因外,缺乏专业队伍、专业调查设备,方法手段单一,海洋基础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落后,且是零星的工作,深度在30m以浅、比例尺小、精度低,缺乏科学、系统、合理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也是重要原因。可以这样说江苏沿海地质有一定研究,但缺乏系统的、精细的为沿海经济建设服务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二、江苏拓展海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重要性

江苏是人口和经济大省,资源紧缺是长期制约江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江苏寻求战略接替资源保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方向。江苏拥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是海洋经济崛起的先导和驱动力,是基础性、先行性工作,但由于江苏省无海洋地质调查专业队伍,致使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明显滞后,导致既无法承担国家海洋地质调查任务,又无力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提供发展海洋经济所急需的基础性海洋地质资料,制约了沿海开发经济建设。江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应尽快组建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加快海州湾海域、灌河口海域、废黄河口海域、辐射沙洲及内缘海域、长江口海域等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海洋环境地质勘查与评价、海岸带灾害地质调查与评价、海洋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调查、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滩涂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以及相应的海洋地质科研工作,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提供发展海洋经济急需的基础性海洋地质资料和技术服务,为实现江苏“两个率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环境服务。组建专门的海洋地质调查机构,对于海洋大省和经济大省的江苏来说是势在必行。

与过去江苏沿海开发相比,新一轮沿海开发在思路、定位、重点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基本实现了由分散开发向统一开发、由低层次开发向高起点开发、由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开发的根本转变。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强势推进和沿海开发研究的深入探索,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原则性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1)时间节点是2020年,周期长。因此必须从战略上制定《江苏沿海2009—2020年海洋地质中长期规划》,做好长期服务沿海开发的准备。

(2)空间特点是对沿海地区的部署着眼区域规划,要求一体化科学布局,而不同于以往的分散、零星的开发。因此这次海洋地质工作必须系统化、一体化、区域化。

(3)“九五”、“十五”,江苏沿海开发以种植、养殖为主,而这次江苏沿海开发着重三港建设:港口、港城、临港工业,目标是把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因此,必须精细化、科学化、务实化。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邵毅局长给我们海洋地质工作的定位是以政府需求为导向,紧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像天津为了开发滨海新区实施“908”海洋专项、上海实施三维城市地质一样,必须进行系统的、精细化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为江苏省沿海大开发摸清资源和环境家底,使《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铺在坚实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公益性海洋地质事业。本次江苏省三维沿海地质调查力争达到沿海100米以浅“玻璃计划”或“数字沿海”,即通过将多元地质信息纳入到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个丰富多彩的沿海地下图景便跃然而出。

三、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拓展海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可行性

(一)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具有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的实力

有色金属华东地勘局诞生于1955年3月,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既能从事基础地质工作,又能进行固体找矿,也能进行油气勘探的地质勘查单位;是一支既能进行地质勘查,又能承担国家“973”等高端科研项目,同时具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队伍之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现有下属地质调查、地质建设两大集团、8个地质勘查单位、7个科研机构(其中就有华东海洋地质调查与地球化学勘查研究院)、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企业研发中心和22个矿山、工勘、钻探企业。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拥有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等从业资质,其中14个为甲级资质,拥有国际领先的各类专业仪器设备200多台(套),专业软件30多套。现有技术骨干队伍涵盖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工程、环境工程、测量、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分析化验、信息处理等各种专业人才,已能够满足海洋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以为实现江苏省“两个率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环境服务为重大战略使命,坚持勘探与开发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围绕从陆地资源勘探向海洋资源勘探进军的战略目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水平,综合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的实力大大增强,改革发展走在了全国地勘单位的前列,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

(二)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具有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1.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具有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经验和业绩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在海洋矿产资源勘查、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海洋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在东海及黄海的海上承担过海洋石油物探以及吴淞口长江入海口地质工程施工项目;承担过沿海码头地质工程勘察项目5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地质工程勘察项目6个;承担过水上砂矿勘查项目12个,其中滨海砂矿勘查项目7个,河流砂矿勘查项目5个;2003年至今,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共承担过地面沉降观测等环境地质项目871个。

2.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具有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队伍和条件

在仪器设备方面,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拥有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大地电磁测深(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磁力仪,瞬变电磁仪,连续电磁剖面法勘探(CEMP),海上地震仪,海上重力仪,自然电位勘探,V5、V5-2000、TDEM 67等各种电法勘探仪器60台套,GPS中远程测量系统、全站仪及配套的采集、处理软件和适应海上钻探的钻机等;在专业机构方面,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现有华东海洋地质调查与地球化学勘查研究院、遥感地质研究所、物探研究所、地下空间与环境地质研究所、钻探公司等;在施工队伍方面,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质调查、地质建设两大集团都拥有水上作业队伍及钻探队伍。可以说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已具备了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条件。

(三)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已基本建立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必需的科研、技术支撑体系

近两年来,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坚持科技兴局、人才强局的方针,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吸纳社会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构建了全新的事业发展宏图。目前,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已分别与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涉海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就开展海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项目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让等领域的合作签订了协议书。

另外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还聘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六位院士及三所高校的19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为首席科学顾问、高级科学顾问、特聘研究员。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为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的首席科学顾问,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同济大学海洋学院的创始人,被国内外科学界誉为“中国海洋地质之父”,由刘先生挂帅完成的“中国海洋地质构造研究及含油气性质研究”和“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地质矿产部科技一等奖。在以刘光鼎院士为首的科学顾问团队领导下,江苏省发展海洋地质事业必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为江苏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继而实现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四)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为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近年来,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主动适应江苏省委、省政府推进沿海开发、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时代要求,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把“进军海洋”作为促进全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服务江苏“两个率先”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抓好陆地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地质勘查领域从陆地向海洋拓展。

2008年,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门筹建了华东海洋地质调查与地球化学勘查研究院,引进了与海洋地质专业相关的博士、硕士等20多人,开展了大量的海洋地质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正在积极与同济大学共同申报国家“973”项目——大洋现代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两年来先后调研了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涉海机构;已相继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了著名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王颖教授,以及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多名专家和学者作专题报告,进行交流研讨。

(五)以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组建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局快捷、经济

2005年底,经海南省政府批准,海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正式加挂“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牌子,按照“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专业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组建三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西也正在积极筹建北海海洋地质调查局。

目前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无论在科研能力、人才队伍、技术装备上,还是在实践经验、综合实力上,都具备了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可借鉴海南省组建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模式,在“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的基础上,再增挂“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牌子,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方式,无需增编,无需增加投入,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现有内部机构大部分可直接移植到拟组建的“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局”,少部分单位仅需适当调整职能即可满足要求,无需增设机构,通过赋予其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职能,即可将原有的地质勘查队伍培育成为一支精兵加现代化的海洋地质调查队伍。

四、江苏省发展海洋地质事业方向探讨

(一)指导思想

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要以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地质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贯穿于长期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江苏“两个率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环境服务为重大战略使命,以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域使用效率、遏制海洋生态恶化、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江苏海洋地质工作全局,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动力,紧密围绕《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工作,抢抓机遇,发挥海洋地质调查的基础性、先行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加强海洋资源勘查与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全方位推进江苏省海域的综合管理,确保江苏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江苏省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做出特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原则。

(2)坚持“两个更加”的原则: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3)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地勘工作能力原则;有利于地勘经济做大做强,增强地勘经济实力的原则。

(4)坚持大力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海洋地质工作,更好地发挥海洋地质工作在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的原则。

(5)坚持与《江苏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相衔接的原则。

(6)坚持科技兴海、人才强海、科技创新的原则。

(7)坚持海洋地质调查与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

(8)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原则。

(9)坚持由海岸带至近海,再到远海循序发展的原则。

(三)主要职能

(1)围绕《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提出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海洋地质区域调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包括滨浅海区域地质调查、海洋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海洋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海洋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调查、大陆架和深海地质情况探测等海洋地质综合调查工作。建立沿海开发急需的海洋地质基础数据库,推进江苏省“数字海洋”信息化建设。

(2)围绕《江苏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等社会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开发规划,针对江苏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滩涂资源,开展滨浅海海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海底地质环境的监测,为海洋生物资源、滩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的海洋地质依据;开展江苏海底地形动态测量、海洋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与研究工作,为海港建设、沿海水利工程、围(填)海造地工程、沿海城市建设、海洋空间的规划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技术咨询服务;开展海洋资源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及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开展江苏省海洋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加强海岸侵蚀防治、沿海地面沉降防治以及地震灾害预防等研究工作。

(3)围绕《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江苏省科技兴海战略方针,开展海洋遥感、近海环境以及海底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围绕海洋资源、环境和灾害的重大问题及国际海洋科学前沿,开展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包括海洋资源勘查开发技术研究、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研究、海岸带环境变异与沿海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工作;同时为将来发展远洋经济、开发利用深海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等资源创造条件,为建设“海上江苏、和谐海洋”服务,为江苏省成为海洋经济强省服务。

定位:是一支从事海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研究工作为主,兼顾市场项目,努力肩负起部分与海洋地质有关的行政管理职能的精兵加现代化的公益性海洋地质调查队伍,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提供发展海洋经济急需的基础性海洋地质资料和技术服务。

(四)发展方向

总体发展方向:实现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由滨浅海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滩涂资源调查、海洋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勘查、海洋地质灾害预防、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扩大到大陆架及深海的油气资源及可燃冰、海底喷流多金属硫化物及远洋锰结核调查评价工作。

近期发展方向:完成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矿产勘查现代化装备建设,全面与国家海洋保障工程、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和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对接,组建一支能承担国家海洋地质调查、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和海洋地质科研的高素质的海洋地质专业队伍,积极承担并完成江苏省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区近海海域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的海洋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基本形成与江苏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相适应的海洋地质新格局。

中远期发展方向:积极向中远海方向发展,争取申报及组织实施国家“863”高技术计划、“973”基础研究计划、“908”海洋专项,参与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的海洋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海洋地质市场。

五、江苏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对策

(一)建立起与海洋大开发相适应的海洋地质调查队伍

江苏区位优势明显,全省大陆岸线长954km,管辖海域3.75万km2,海洋资源密度指数列全国第二位,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江苏省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江苏海洋经济在全国海洋经济总量中常年徘徊在第七位、第八位,处于中下游水平。苏北沿海地区经济也滞后于沿江发达地区,形成沿海地区经济的“洼地”,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沿海,而江苏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却在沿海。要发展江苏省的海洋经济,实现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海洋经济在全省GDP中的比重,就需要开展江苏省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上海和浙江四省市都是沿海省份,也都是经济大省,但在海洋事业乃至海洋经济发展发面却很不平衡。如从海洋科学和海洋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层次来考虑,山东和上海属第一档次,浙江属第二档次,而江苏则属第三档次。江苏的涉海机构主要以科研为主,其中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在相应的研究领域享有盛誉,但在海洋地质调查领域与兄弟省份相比则存在着很大差距,可以说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江苏省内没有国家海洋局的下属机构,也没有中国地调局下属的专门海洋调查机构,这种情况在沿海省份中是不多见的。从北向南,辽宁大连有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天津有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海洋信息中心、山东青岛有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海洋一所以及中国地调局下属的海洋地质研究所、上海有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和中石化所属的上海地质调查局、浙江杭州有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海洋二所、厦门有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海洋三所、广东有中国地调局下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目前,沿海省份中只有河北、江苏、广西和海南没有国家海洋局或中国地调局下属的海洋调查生产机构。这其中,河北因其地理区位特点(海岸线较短)和受辽宁、天津和山东相应海洋机构的强力辐射,已基本失去了独自建立海洋调查机构的可能性。而海南和广西,目前已建立或筹建了专门的海洋地质调查机构。

由于江苏省无海洋地质调查专业队伍,导致既无法承担国家海洋地质调查任务,又无力完成江苏省沿海开发所需要的基础性地质资料,致使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的海洋地质工作滞后,甚至制约了沿海开发经济建设。为了适应沿海大开发的需求,江苏省理应建立起与海洋大开发相适应的海洋地质调查队伍,发挥海洋资源调查的基础性作用,为江苏省港口开发、巩固提高传统海洋产业、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深化海洋资源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提供基础性物质和技术支撑。

中国地调局启动“1+3+11”的海洋计划(1是指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3是指3个大区地调中心(华北、华东、中南),11则是指沿海11个省,江苏省就包括在内);海洋保障工程项目(项目总经费87亿元)也已得到审批。江苏省理应抓住时机,尽快组建精兵加现代化的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代队伍,大力发展海洋地质事业。

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江苏是人口和经济大省,资源紧缺是长期制约江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江苏拥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海洋调查与海洋科研事业是海洋经济崛起的先导和驱动力,因此,在海洋调查领域相对落后的江苏理应加大海洋事业的投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尽快组建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起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海洋、岛屿与河口、港湾、湿地、滩涂等地质环境调查及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部分海域管理行政职能,为政府海洋开发规划、管理、保护和维权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说组建专门的海洋地质调查机构,这对于海洋大省和经济大省的江苏来说是势在必行。

(二)实施科技兴海、人才强海战略

海洋地质工作是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一项工作,只有加速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仪器设备的改造、研制和引进,才能使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达到更高的技术水平。由于海洋地质工作的性质,陆地地质工作常用的锤子、罗盘、放大镜三大件已无法适应海洋地质工作,而像陆地深部、隐伏矿床一样需要高技术物、化、遥方法和设备、需要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否则仅是望洋兴叹。因此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必须遵循海洋地质工作规律,必须实施科技兴海、人才强海战略,加强海洋资源勘探与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培养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寻求科研院校的智力支持,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政府对海洋科技能力建设的投入,要重点支持对海洋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海岸带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港建设工程勘察、滩涂开发利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若干海洋科技领域有所突破。

争取申报及组织实施国家“863”高技术计划、“973”基础研究计划、“908”海洋专项项目,力保获得10项国家海洋项目。

(三)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联系

由于海洋地质工作公益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调局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政策上的、项目上的、经费上的、设备上的政府支持,并向国家争取海域管理权力,发挥江苏省沿海地区自身优势,制定有利于加快发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具体措施,推动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积极主动融入沿海开发地方经济建设

根据温家宝总理对地质工作提出的“两个更加”的指导思想,江苏海洋地质工作必须围绕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积极主动加强与沿海三市、十四县的联系,建立地方地质工作体系,积极主动地将地质工作纳入地方经济工作规划、计划,扩大地质工作总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真正达到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地勘经济的发展,以地勘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009年6月23~26日,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在邵毅局长率领领下,赴沿海三市就促进江苏省沿海发展与沿海三市地方政府对接,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形成了战略合作意向,为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发展海洋地质事业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将围绕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切实做好沿海三市配套工程和资源、环境的勘查工作,服务沿海地区的发展。

(五)加强与相关院所的横向合作

由于海洋地质工作科研性、高科技性、探索性很强,因此必须加强海洋地质调查与海洋科研工作相结合,海洋地质调查为海洋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海洋科研将提升海洋地质调查的水平,发挥调查队伍与科研队伍的比较优势,实现江苏省海洋地质工作跨越式发展,努力赶超以北的山东、以南的浙江海洋地质工作水平。

(六)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要拓宽海洋地质调查投融资渠道,引导企业投资发展海洋经济,发挥大型海洋产业企业集团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作用,努力提高重点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各类投资者依法平等参与海洋经济开发,以加大海洋资源地质调查的投入,推动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

六、结 语

21世纪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世纪,为保证江苏海洋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江苏必须全力发展海洋地质事业。在这里我们憧憬即将成立的江苏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美好明天,我们更需为之努力奋斗,增强江苏人的海洋意识和海洋理念,铸就海洋文化底蕴下的江苏海洋精神则是我们需要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将以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为实现江苏沿海开发的目标而拼搏创新,做出我们地勘人特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宪军,伍忠良,郝小柱.海洋地质调查方法与设备综述[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9,26(1):111-117,120.

[2]沿海经济版.中国海洋报[N].2000-10-17.

[3]任美锷.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4]沈正平,韩雪.江苏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初探[J].人文地理,2007(6):47-51.

[5]王艳红,陆培东.江苏省沿海港口开发机遇与挑战[J].水运管理,2006(12):28-31.

[6]吴维登.江苏海岸带资源开发现状与建议[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学术版,9-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