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 循环经济伦理的内涵
循环经济伦理是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用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人类对待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应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突出体现。显然,生态文明为循环经济伦理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伦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循环经济伦理是指人类需要遵循的自然规律,其根据资源存量、环境容量和生态阈值的内在要求规范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行为规则。广义上,循环经济伦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有利于维系这一和谐关系的人类社会内部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是为了保障人类平等、持续地享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从伦理学的角度制定的,用来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及由此引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总称。其内涵着重体现如下:
(1)循环经济伦理承认资源有限、环境容量和生态阈值
循环经济伦理研究的前提是承认资源的有限、环境容量和生态阈值的限制,从而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时要遵循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少对环境排放污染物,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道德准则,形成资源节约集约型、生态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模式。
(2)循环经济伦理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内部之间的关系
人类开发、利用和对待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的道德行为准则是循环经济伦理研究的核心,其前提是人类社会内部之间和谐。具体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和谐;另一方面是同代人之间的和谐。前者要求当代人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资源、生态和环境,并保证后代继承到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在相对数量上至少不比当代人继承到的少,在质量上至少不比当代人继承到的差;后者要求同代人享用自然的权利和保护自然的义务要求等,如发达国家要为自己在工业化进程中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环境的过度污染、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支付更多的补偿,用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施行的掠夺异国能源资源、转嫁污染等策略已严重违背了循环经济伦理的宗旨。
(3)循环经济伦理的归宿是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伦理要求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以及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输都要遵循能源资源减量投入、再利用、循环利用及污染减排、生态平衡的道德准则,经济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从而改变人类依靠无限制的资源投入、环境的过度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伦理通过协调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4)循环经济伦理是生态文明的突出体现
循环经济体现了生态文明和谐观、持续协调观和伦理观,循环经济伦理是生态文明的突出体现。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人类社会系统内部和谐,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经济实体都能自觉地发展循环经济,这就需要循环经济伦理从内在道德的角度加以约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