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 循环经济政策分析框架
从国外有关循环经济政策的研究来看,当前已有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大多采用了“政策评价——政策改进设计”或者“政策预评价——政策设计”的分析框架,在政策工具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强调综合运用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和政府管制的政策工具;二是,认为应当以政府管制为主,辅之以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三是,强调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的主导作用。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采用的循环经济有关的政策模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采用“命令—控制”方式,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生变革,20世纪80年代主要政策模式从“命令—控制”方式过渡到市场手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认识到前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以及两者之间的互补性,逐步采用了混合政策模式,即将“命令—控制”方式和市场手段综合起来形成混合政策工具(12)。
近年来,由于循环经济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循环经济实践的展开,国内对于循环经济政策的研究也逐步得到关注。有研究建立了“对象—主体—政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行管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和参与性政策等政策设想(13),生命周期评估理论也被应用到循环经济政策分析,在生命周期评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循环经济政策的有关模型,分别就输入端控制、过程中控制和输出端控制进行了政策分析(14)。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采用了“政策执行主体—政策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的分析思路,并且通过对资源流动过程阶段的划分(输入端、过程中和输出端)或者结合循环经济“3R”原则来设计政策。
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公众。因此,政策的目标群体就是企业、公众和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通常不直接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因此,政府的角色主要是制度供给、有效监管和提供有关公共产品,因此,设计和出台的政策应当促使各级政府担当提供制度、积极监管和提供有关公共产品的角色。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收益的考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考虑,因此,政策的立足点应当是通过政策实施改变企业的成本收益,从而促使企业从事循环经济活动。就公众而言,公众主要是处于资源消费者的角色,要使得公众的资源消费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话,成本效用的改变是关键,因此,针对公众的政策应当注重改变资源消费的成本对比,并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和资源环境观念。从我国对循环经济的定义来看,循环经济不是简单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问题,而是包括了“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目标在内的复杂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及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广泛参与,因此,在政策设计时,必须重视政策的层次性。从政策主体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立法层次、组织层次和操作层次。因此,在政策设计时,应当从不同层次综合考虑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对象和政策工具。这里建立“主体—目标—对象—工具”分析框架,如图14.1所示。
图15.1 “主体—目标—对象—工具”的政策分析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