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再造的对策思考
(一)要加强对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的认识
加强家族企业家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动积极地建设企业文化。家族企业家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首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家族企业的必然选择。家族企业家们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失败家族企业的教训总结和自己在经营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会感觉到企业的发展除了“天时”、“地利”的因素以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和”。因此,必须要注重以人为本,在企业中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家族企业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其次,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方法必然要求家族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目前不少家族企业采用的是单一的老板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管理模式,如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任意增加工作量,任意克扣工人工资等,此种传统管理方式,在家族企业主与员工之间产生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家族企业主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反思目前的管理方法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员工的工作疲于应付,根本顾不上质量,可能给企业的声誉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企业效益下降,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倒闭。因此,家族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采用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显得更加重要。再次,为增强家族企业的凝聚力也必然要重视文化建设。家族企业发展越来越意识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性,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来增进员工同企业之间的感情,让员工把企业当作是自己生活的大家庭,这样员工才会更尽心尽力的维护企业的利益,才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最后,还要树立家族企业文化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的科学理念。家族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它的构建是着眼于未来和整体的一项战略,不同于追逐短期收益和季度利润的企业自然本能。大量研究表明,一个家族企业要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建立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或更长时间。因此家族企业家必须对此有清醒充分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培育的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精心维护。
(二)要坚持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文化以人群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的第一要素。家族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还应该包括家族企业的全体员工。家族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和谐环境,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2.表里一致的原则
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员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家族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员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
3.注重个异性的原则
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家族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4.分阶段逐渐实施的原则
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扩散与物质生产不同,主要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来反映,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所以,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
5.遵循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规律的原则
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常常以不同形式运行,通过多种方式或渠道来发挥企业文化力的作用。若企业文化再造违反了其运作规律,主观随意进行,不考虑人们的思想状况及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拔苗助长式地进行再造,就会给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带来很大障碍,造成企业文化力的巨大破坏。
6.促进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原则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新型企业文化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更快地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如不能实现这一点,家族企业文化再造就没有必要。所以,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应是家族企业文化再造的出发点和本质要求。
(三)要把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学习西方家族企业文化的经验结合起来
家族企业文化重构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1.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思想,必然灌注于家族企业的文化中,对现代家族企业文化构建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1)传统文化中诚信为本、以义取利的思想有利于家族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导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家族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就要正确处理个人、企业和社会三者的利益关系。正当的个人利益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追求个人利益必须符合社会的共同利益,要以不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前提。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正当的,但求利的手段要合法合理,要符合法律法规、社会秩序、社会道德,要坚决反对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不义行为,要用儒家义利观去引导家族企业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正当利益。
(2)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教化的思想有助于提高家族企业员工的素质。儒家特别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认为行政和法律虽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是有限的,而道德教化的作用则是长久的、内在的。儒学认为人人皆有羞耻之心,关键在于要用高尚的道德去教育、感化他们,使他们明白何为高尚、何为卑鄙、何为道德的行为、何为不道德的行为。在家族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入重视道德教化的思想,有利于企业中优秀价值观的培育,并由此来引导和制约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素质。
(3)传统文化“重人和”、“仁爱”的思想有利于家族企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教是一种“人学”,认为需靠“人为”来经世治国,因此与西方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弃绝了天与人的相异,将人生的价值实现全部投入于现实人生中,注重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的协调。“仁爱”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它对人对己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对待自己方面,“仁爱”思想主张正人须先正己,对个人提出严格要求。在对待他人方面,要求人们做到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因此,将这一思想引入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职工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2.必须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我国传统文化毕竟是在长期自然经济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本质上是小农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因此是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对现代家族企业文化的构建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
(1)传统的贵义贱利观念束缚着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传统文化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不提倡人们去追求合法的经济利益,崇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伦理至上”、“道德至上”,并根据上述道德标准把人分为两类:把致力于追求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忽视物质利益的人看做是“君子”,而把那些追求物质利益的人视为“小人”,提倡精神上的追求应当优先于物质上的满足。这种观念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进取方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又要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是家族企业生存的前提,当然,也不能见义忘利。
(2)“中庸之道”与平均主义思想压抑了人的创新进取精神。“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以“中和”为准则,回避斗争,主张维持现状,其实质是不提倡冒险精神、开拓精神、进取精神,在家族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防范这些消极方面。中庸的另一形式———平均主义这种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市场经济提倡创新、开拓进取,并通过竞争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树立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是建设家族企业文化的迫切要求。
(3)传统文化的“奉献观”过分强调群体意识,忽视个体,不利于家族企业家的开拓。我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群体的作用,因而注重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这种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奉献观”,在家族或国家利益需要的时候,应该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对个体权益漠视的观念压抑了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发展停滞的根源。事实上,市场经济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活力,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键就在于它承认、鼓励并保障人们追求利己这一巨大的动力。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奉献道德观的利他性与市场经济中利己的等价有偿原则是矛盾和冲突的,家族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必须正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3.学习西方家族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是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的竞争,是开放文化与保守文化的竞争。积极、开放的现代企业文化具有拼搏、奋进、灵敏、宽容、理性、民主的精神,无论环境怎样变化都可以赢得主动;消极、保守的家族企业文化具有排外、唯亲、集权、专断的特征。家族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融合,一方面要对原有的家族血缘文化进行理性的变革,客观的保留与摒弃;另一方面要虚心学习西方家族企业文化中的成功经验,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求知若渴,博采众长,努力学习西方工商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研究行业规则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管理技术和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探索出一条将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与家族企业文化有效融合的道路。
总之,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族企业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扬弃;同时,要立足于当代,将世界一切优秀的文化吸收和运用进来,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家族企业文化,为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四)要与时俱进,注重家族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
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家族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创新:
1.从信任型文化向契约型文化的创新
契约型文化是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契约型文化就是规则文化、法制文化,它讲求原则和制度。而家族企业的信任型文化则大多是靠道德、信任与默契等非正式制度去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实践表明,这种文化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家族与企业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家族企业中靠信任维系的文化容易把家族文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渗透到企业中去,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尺加以规范,就可能会导致家族事务和企业事务的过分纠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在经济利益与亲情、血缘产生矛盾时,经济利益反过来要伤害到原有的亲情。因此,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若能通过制度化,抛弃传统家族文化中非理性的血缘观念,转变成契约型的文化,则家族企业内的各种摩擦必会减少,企业中已有的一些良好的价值观念也会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不会由于创业者的日后退出而消失。所以家族企业要建立起严格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以理性的契约、法规来调整和处理各种利益和行为。在这种文化模式下,家族企业内会呈现出企业制度是至高无上的,企业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各种制度、操作流程是规范的、齐全的、高效的。有着严格的制度管理体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严格认真,企业管理就会呈现井井有条的景象。
2.从传统型企业文化向社会型企业文化的创新
家族企业要做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融合,需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把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分开。企业的利益不仅包括家族的利益,家族利益只是企业利益的一部分,企业文化要体现各种利益的协调、共赢。二是把家族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分开。既然家族的利益不等于企业的利益,那么就不能把家族的价值观强加给企业,要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价值观。三是把家族所有与企业经营分开。在形成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的经营观、人才观。
3.从非职业化主导的企业文化向职业化主导的企业文化的创新
所谓职业化,就是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规定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对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来说,职业化要求提高专业水准,强化职业意识,争取成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对于员工来说,职业化有三个层次:(1)要专业化、知识化、技能化;(2)要有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爱业、乐业、敬业、勤业;(3)要懂得职业规则。具体来说:一要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员工职业资质;二要以“胜任愉快”为目标,保持员工职业体能;三要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员工职业意识;四要以“适应市场”为基点,培养员工职业道德。
4.从改善企业文化向企业人力资源的变革的创新
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应是解决矛盾,不断升华,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企业文化的科学合理与否,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将改善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变革相结合,方可真正发挥出文化的巨大效能。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努力营造一种信任、坦诚的氛围,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在企业内部应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员工的意见能及时“上传”,高层的指令能被充分地理解和执行。此外,企业要重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与知识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运用群体(团队)的智能进行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2)建立公平的考核升迁制度,促进人力资源流动。通过健全、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纳外部人才,逐步建立完善的职业化管理队伍。
(3)重视薪酬的激励作用,建立有效的奖励体系。合理的报酬是满足员工需求的基本手段,差异化的工资策略是保证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企业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奖励富有创新精神、高业绩的员工,从而激发企业团队的工作热情。
(4)建立“人本”工作体系,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企业必须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和发展需求,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以人为本,设计出最为合理的工作体系,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使传统的工作系统向人本工作系统转换,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5)重视人才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人才的培训不仅包括业务培训,还应包括企业文化的培训。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其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也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创新步伐的加快。
(6)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科学设置奖惩制度。通过奖惩使员工真正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企业文化的习惯。
5.从创造诚信的市场环境向倡导诚信的企业行为的创新
(1)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要使中国家族企业将信任扩大到家族成员以外,需突破家族制管理模式,从文化的角度看,关键要有社会信用制度的支撑。
(2)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市场的信赖和认可。在当前情况下,当务之急,家族企业要继承传统的儒商精神,以诚经商,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塑造诚实守信的企业价值观和信誉高于一切的企业形象。
6.从突出家庭亲和力向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创新
家族企业是家庭关系与企业相结合的产物,其所具有的独特企业文化传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但同时,家族企业作为社会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细胞,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企业所在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因此,家族企业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尽到责任。构建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不仅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五)要构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固基础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视,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因此,要想成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家族企业还应该关注以下关键要素,使企业文化建设在一个坚固的平台上进行。
1.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实践中,家族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经常是脱节的,结果造成战略的失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无效。鉴于此,家族企业在开始文化建设时,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使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得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将家族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奋斗目标相统一。家族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多是从企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很少考虑到员工的可接受程度。许多家族企业的员工正是由于所在企业的文化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不一致而放弃了高额薪水离开企业。特别是那些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中层骨干,往往是最不稳定的,他们既可以为企业主的一句贴心话而打动,也可以为了一点点的经济利益而另觅高枝。这也是家族企业想尽约束办法和激励机制却总留不住人才的原因之一。如果一个家族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既能够从企业发展角度考虑,更能够把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出发点和依据,两者合二为一,这样就容易让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企业员工也会自然产生同企业患难与共的心理,并把这种心理转化成他们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因此,只要让企业员工感受到家族企业在做每样决定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保障员工自己的利益,那么,企业所做的任何一种努力都会得到员工的支持。
2.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企业家是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统帅和精神活动的核心,企业文化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职业素质。一个成功的企业不可能没有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如海尔的张瑞敏和联想的柳传志。同样,拥有优秀企业家的企业肯定会拥有独特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家要运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规范指导企业行为,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和推行自己已经认同的企业文化并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为此,企业家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创新求实,注重自身形象的树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家族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传统家族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与新的价值取向相互碰撞的问题。如果这种旧观念不能及时得到修正,则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就难以进行。因此,家族企业主应勇于自我否定,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和专业水平。也只有企业主自身具备了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素质和正确的经营思想,才能在员工中倡导和推行,带动和建立起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企业文化。由于在家族企业中,原先的企业文化往往是由创业者(即企业主)塑造起来的,因此,在为适应企业发展而进行的文化转型中,企业主会比企业中任何员工都痛苦。企业主此时只有认识到企业文化转变对于企业生存和延续的重大意义,改变自己的习惯思维和独断作风,才能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并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3.制度化和柔性化管理相结合
制度是一种刚性的原则,企业制定的原则必须遵守,否则就会使制度形同虚设。但是,在坚持刚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提倡柔性化管理,即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能灵活地做出调整。实践证明,对于我国广大的家族企业而言,制度化和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是可行的。一方面,没有完善的企业制度,不能明确地分工和划分责任,就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不断变化的经营又要求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4.创建学习型组织
家族企业想要超越自我地发展,仅靠提高企业主个人素质是不够的,只有把整个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家族企业应当与时俱进,加快企业学习文化的塑造。一方面,企业上下都要树立重视学习的价值理念,共同搭建企业学习文化的思想平台;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提高家族企业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