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资源形态

旅游资源形态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资源是可以为人类利用并产生效益的物质与因素,旅游资源顾名思义也就是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利用并产生效益的物质与因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概念亦在不断发展,旅游资源所涵盖的范畴仍在继续扩大。从客观实际来讲,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利用滞后于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从狭义的旅游资源角度讲,成都武侯祠的文物古迹、园林、三国历史与传说等属于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资源是可以为人类利用并产生效益的物质与因素,旅游资源顾名思义也就是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利用并产生效益的物质与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加深,旅游资源所涵盖的范围亦不断扩大。同时,由于旅游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以其他产业作为支撑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旅游学科同样也成为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因研究者视角的不同,各自的认识亦不尽相同。因此,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在中外学者中也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认识乃至争论,对旅游资源的定义也因之多达数十种。

在有关旅游资源的诸多定义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200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国家旅游局共同起草并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中所述的,其中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综观各种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以下两点得到了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①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性,即作为旅游资源必须“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或“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②旅游资源具有经济性,即“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此外,有些学者还考虑了社会和生态效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资源认识还将不断深化。

【知识介绍1-1】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能对群体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的资源才能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旅游者之所以前往旅游地旅游,其动因就是因为该旅游地有吸引旅游者的对象,如优美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宜人的气候、奇异的景物、独特的民俗风情、医疗保健作用良好的温泉等等。由于旅游吸引力是旅游资源最重要的属性,故西方人便常常以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rratction)代替旅游资源的概念。这里要强调的是,旅游吸引物所吸引的旅游者应是群体旅游者而不是个别人的个体行为(如个别人因特殊兴趣或目的产生的行为),如果不能吸引群体旅游者则不能对发展旅游业产生效益。

此外,部分研究者将旅游服务(或称旅游劳务)、旅游服务设施亦纳入旅游资源范畴,甚至有的研究者还将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标识物作为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旅游服务、旅游服务设施不能一概而论地皆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因为普通的旅游服务(如普通导游、服务员、司机、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的一般服务)和旅游设施并不是吸引游人前来(前往)旅游的对象因素,只是一种配套因素。只有优质的旅游服务(如优秀导游、艺术家、名厨师、优秀经营管理人员等提供的可给旅游者带来身心享受的高水平服务)和旅游服务设施(适宜在旅游地特定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条件下建设并可给旅游者带来身心享受的旅游设施),才对旅游者具有旅游吸引力,从而可构成旅游资源。不过,优质旅游服务和优质旅游服务设施亦是人类创造的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至于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标识物,因不能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前往)的对象因素,只是一种旅游地的营销宣传形式,并不能形成旅游资源。此外,吸引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优秀旅游人才、具有应用价值的旅游科研成果与咨询服务等,因能对游人产生旅游吸引力并产生经济等效益,也属于旅游资源范畴。

由于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受社会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及活动时空范围的局限,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总是有限的,人类所了解的资源的范畴亦是有限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概念亦在不断发展,旅游资源所涵盖的范畴仍在继续扩大。因此,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旅游资源代表的只是人类现阶段的认识成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活动时空范围的扩大,旅游资源的涵盖范畴将日益扩大,对旅游资源形成的认识亦将日益完善。许多过去未纳入旅游资源范畴的事物和因素,现在已纳入旅游资源范畴(如工业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军事旅游资源、科技旅游资源等等),而且还将不断有新的事物和因素纳入到旅游资源范畴中。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旅游资源的理解和认识亦不相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还将继续发展、深化和完善。

从客观实际来讲,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利用滞后于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范畴和资源利用率只能随着对旅游资源认识的不断发展、深化和完善而不断扩大与提高。另一方面,已经被人类认识的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可能未被开发利用。已经被利用来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无疑属于旅游资源,那些未被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以及新创造的人造物和因素作为可继续开发利用的对象,仍然属于旅游资源。

从资源存在方式上来讲,旅游资源有物质形态的,也有非物质形态的。在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皆是物质形态的有形资源,而人文旅游资源中一部分为物质形态的有形资源,一部分则属于非物质形态的无形资源。对旅游者而言,熟悉的旅游资源大多是物质形态的有形资源,看得见、摸得着,如山川、森林、建筑、园林以及天象、气候景观等等。而人文旅游资源中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则是非物质形态的、可以感知其存在但却触摸不到的精神层面的无形资源,如音乐、戏曲、传说、历史、文学艺术流派、民俗行为形成过程等等。从广义的角度考察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也是非物质形态的无形资源。非物质形态的无形旅游资源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物质形态的有形资源而存在。非物质形态的无形旅游资源由于在精神层面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往往成为物质形态的有形旅游资源的灵魂。

为了加深对旅游资源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例证作进一步认识。

以三国名胜而享誉海内外的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中区南部,占地83亩(不含新纳入武侯祠博物馆统一管理的原南郊公园部分)。从狭义的旅游资源角度讲,成都武侯祠的文物古迹、园林、三国历史与传说等属于旅游资源。其中,武侯祠的建筑、园林、人物塑像、陵墓、碑刻、楹联等等皆为物质形态的有形旅游资源,而三国历史、关于刘、关、张的忠义故事、诸葛亮的智慧传说等等则属于非物质形态的无形旅游资源。从广义的旅游资源角度来讲,除了武侯祠的文物古迹、园林、三国历史与传说等旅游资源外,景区良好的旅游服务及优质完善的服务设施、每年举办的各种吸引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优秀的旅游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在三国文化旅游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其在工作中的运用、生产制作的大量关于成都武侯祠和三国文化方面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等,均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形成旅游吸引力,皆构成成都武侯祠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的发展,成都武侯祠的旅游资源还将继续扩展,如将光电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对三国历史场景等的复原展示及开展游人参与的旅游体验活动之中,将会扩大成都武侯祠的旅游资源涵盖范畴。

在成都武侯祠的物质形态的有形旅游资源与非物质形态的无形旅游资源的相互关系方面,如果没有武侯祠的建筑、园林、人物塑像、陵墓、碑刻、楹联等物质形态旅游资源的存在,相关的三国历史、关于刘、关、张的忠义故事、诸葛亮的智慧传说等非物质形态的三国文化在这里也就不能独立作为旅游资源而存在,无形的三国文化资源依附于有形资源,非物质形态的三国文化丰富和充实了成都武侯祠的旅游内涵,提升了旅游者在精神层面的感受,大大增强了武侯祠的旅游吸引力,使成都武侯祠成为三国文化旅游的圣地,无形的非物质形态的三国文化成为该旅游景点的灵魂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