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乡村旅游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乡村旅游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乡村旅游地的规划设计要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摆脱以往传统旅游发展的固有模式,不能先破坏后保护,必须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因此,在制定乡村旅游规划时,因地制宜成为应当遵循的第一原则。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三、乡村旅游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摆脱以往传统旅游发展的固有模式,不能先破坏后保护,必须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把乡村旅游业与乡镇企业同等对待,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组织实施计划来看,乡村旅游业主要应注意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在全盘筹划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制订规划应因地制宜

中国幅员广阔、地貌复杂、气候多变,在人文分布上民族众多、民族融合频繁,从而形成了中国乡村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因此,在制定乡村旅游规划时,因地制宜成为应当遵循的第一原则。如云南傣乡、贵州苗乡、广西壮乡、湖南瑶乡、海南黎乡、新疆维乡、浙江畲乡、西藏藏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2.合理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并注意与当地公共基础设施的结合

吃、住、行、游、购、娱是现代旅游最基本的六要素,它们对应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饭店、宾馆、道路、景区建设、旅游纪念品、娱乐设施,以及必要的通讯、邮电、卫生等公共设施。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同时,为避免重复性建设,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应尽可能与当地公共基础设施有机结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亦应尽可能考虑旅游需求。

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之前,应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的市场前景进行科学、准确、合理的预测。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再对旅游地的旅游接待设计进行合理的规划。

3.加强管理服务软件建设

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光、独特的民俗等乡村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必备条件,旅游接待基础设施是为旅游者服务的基本硬件条件。在拥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和基础接待设施的情况下,优良的管理服务软件条件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者到乡村旅游,除了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和接待设施提供的旅游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享受服务。由于广大乡村区域的旅游从业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尤其是缺乏旅游接待服务专门培训,经营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管理经验缺乏,导致乡村旅游景区和接待设施管理混乱、服务人员素质低下。软件设施建设滞后所导致的种种问题伴随着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的升温,已明显地突显出来,成为在客观上限制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定乡村旅游规划的同时,应将软件建设纳入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组织乡村旅游管理者和服务员培训等办法加强管理服务软件建设,更好地推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4.近期发展与远景目标相结合

乡村旅游是一个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旅游产业,必须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经济、社会的进步,满足现实社会需要和产业发展的长远要求。乡村旅游规划必须将近期发展目标与远景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既满足现实的需要又不影响长久的发展并与长远的发展目标相衔接。而且,根据其他旅游区的建设经验,若能将近期和远景的发展目标通过规划很好地结合,必将有力地促进旅游地更好地发展。

【案例4-6】

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区开发

2006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游”旅游主题年,也是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成都作为中国乡村旅游地代表————农家乐的发源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其经验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评价和推广。在成都轰轰烈烈的乡村旅游活动中,锦江区三圣花乡的“五朵金花”为其代表性的旅游地和重要的示范地,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区。

锦江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形成了整体改造东郊三圣乡境内五个落后村的构想,并最终形成了“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区。“五朵金花”作为成都乡村旅游品牌旅游区,包括位于素有“花木之乡”美誉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境内的五个特色旅游村(项目),即“花乡农居”(春)、“荷塘月色”(夏)、“东篱菊园”(秋)、“幸福梅林”(冬)、“江家菜地”。

一、花乡农居

“花乡农居”是2003年3月锦江区三圣乡以筹备首届花博会为契机,按照“市场带动、基地生产、企业经营、政府服务”的模式,“农户出资40%、政府补贴60%”的原则,对红砂村农宅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的第一个特色旅游村。因该村以花卉基地建设为主题,农居以创新的小青瓦白墙体川西民居建筑为基本风貌,当春花烂漫时节,古朴清丽的座座川西民居风格院落鲜花簇拥,故取名“花乡农居”。

该村改造的农宅共203户,面积达2.5万平方米。原有平顶建筑全部改成坡屋顶小青瓦白墙建筑,山墙两端仿川西民居木梁柱勾画出梁柱线条,或添加女儿墙、飘檐等,每户院落设计皆不尽相同,新建的3.9万平方米房屋亦采用川西民居风貌进行设计。同时,还将污水管网对接到每户民居,增设了卫生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达3 000多万元。

红砂村一户一景,与万亩花卉相得益彰,营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旅游业因之红火,游客络绎不绝。游人除赏花、买花、观赏农家民居外,还往往到环境优美的农家小院喝茶闲谈、棋牌垂钓、品尝农家菜肴,享受清新的空气,感受乡村的恬静闲适与惬意。

二、幸福梅林

按照规划,幸福村对各家各户的梅花进行调整,适当集中,并引进珍稀品种新建了“岁寒三友”、“梅花三弄”等精品梅园,兴建了别具特色的“梅花博物馆”,还对全村农舍进行统一设计(主要是外墙粉刷并略作装饰,形成统一的农家风格),形成以梅花为特色的冬季花木旅游地。通过成都市政府在此举办“中国成都首届梅花文化节”,使“幸福梅林”的品牌迅速得到传播,成为冬季成都市民赏梅购花、农家休闲的又一胜地。

三、江家菜地

“江家菜地”为以品味乡村野趣、体验农事劳作的方式让市民享受农事休闲的特色旅游村。锦江区利用江家菜地,将农民单家独户的零散种植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到江家菜地农业合作社,再由合作社通过统一包装后租给城里的市民,使农户获得租金和管理费。

合作社将菜地零租给城里人种植,每分地一年租金可高达800元,种子、肥料、管理由农民负责,租地的城里人利用周末假日带着孩子到自己的菜地里锄草施肥、体验农家生活,所种新鲜蔬菜可就地由农户加工食用或带回家,吃不完的蔬菜可由农民代为出售。这种方式,城里人觉得新鲜、有乐趣、能教育孩子,农民们则将过去一亩地七八百元的收入变成了现在一年七八千元的进账,一户农民三四亩地的年收入达几万元。

通过政府补助、个人自筹,村民将自己的房屋按照川西民居风貌进行改造,村民的居住环境获得大幅度改善。

四、东篱菊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晋代诗人陶渊明《饮酒》诗中的意境。继成功推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后,锦江区将驸马村打造为以菊园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村。

东篱菊园主要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驸马村菊花种植的传统和规模优势,挖掘菊花的观赏、文化、经济价值,依托省农科所的技术力量,引导和鼓励农民规模化、多样化大田种植菊花,引进盆栽菊花新品种和切花类菊花优势品种,形成3 000余亩、100余个品种、120余万盆的种植规模。同时,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异地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对区域内农房、景观进行生态打造,完善园区内水、电、气、光纤电视、道路、污水管网、村卫生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鼓励农户依托改造后的农房,自主经营、联营、出租,引进“赏菊吃蟹”等特色餐饮和多种形式的休闲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延伸菊花产业链,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三圣乡“五朵金花”中最后完成的特色旅游村。该村借助水田种植大面积荷花,形成荷塘景观吸引游人,结合农家院落改造并经营“农家乐”,成为夏季农家旅游新亮点。

我国最早以荷花为题材的诗词见于周代的《诗经》,用荷花喻女性之美,并与蒲草并提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历代文人对荷花之美及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品德推崇备至,荷塘月色更成为文人雅士夏季观花赏月、净化心灵的一大胜景,留下了大量吟诵诗文以及绘画作品。该项目创意正是来源于此,希望在都市的喧嚣中让城市人得到心灵的洗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