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发达国家是指世界上那些工业化进程已完成、科学技术水准和生产力水平高、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实力更为强大,仅美国就创造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财富并参与了八分之一的国际贸易。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发达国家是指世界上那些工业化进程已完成、科学技术水准和生产力水平高、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是当代最主要的发达国家[1]

一、发达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

(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高

历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都发生在发达国家,它们的科学技术水准代表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水平。二战后,以信息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也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尽管发展中国家在新技术革命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从总体上来看,发达国家仍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准的代表。在诺贝尔科学奖中,有95%以上是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获得的;世界科研活动的8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仅美国发表的科学论文就占世界科学文献的40%以上;世界应用的技术专利、专有技术大都出自发达国家,战后应用的主要技术革新成果中美国就占了大约40%,而日本在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方面则走在世界前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发达国家凭借自身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准创造了领先于世的生产力水平。历史上看,在“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中,发达国家的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二战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人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04年,发达国家仅拥有世界16%的人口却创造了世界80%的价值,其人均收入为33 547美元,远远高于6 329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2]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根据美国2006年《总统经济报告》的数据,1975年美国的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是:3.3%、28.1%和68.6%(见表4-1)。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美国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二产业)的比重显著降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明显提高,到2004年,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1.2%、18.3%、80.5%。

表4-1 美国三大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1974—2004年)单位:%

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2006年。

第一、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农业、工业等产业的落后和退步,恰恰相反,战后发达国家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电气化,目前正向着生物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第一、二产业已经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劳动生产效率空前提高,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就可以满足全社会的需求,同时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开拓了发展空间。

(三)市场经济成熟

自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经过数百年的探索、发展和完善,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都已经比较成熟,并根据各国自身特点,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如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协调发展;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制度发达;完备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经济运行的法制化;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间接方式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4年在美国新开一家商业机构所需要的时间仅为5天,是全世界市场效率最高的,而同期世界的平均水平为50.2天(见表4-2)。

表4-2 主要发达国家新开一家商业机构所需要的时间(2004年)单位:天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平台,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又推动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二、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生产力水平高、生产关系相对完善、经济实力强大,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支配作用。

(一)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从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来看,当代发达国家中的大部分,如英国、美国等,是世界上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历史上它们曾经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原料产品市场,从而奠定了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战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异军突起,它们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制定了符合自身条件经济发展战略,使国民经济迅速赶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其中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韩国等,就一跃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

发达国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之所以发挥着巨大的支配作用,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在国内产出和对外贸易方面看,发达国家拥有最强的经济实力。表4-3中,2004年GDP世界前十位的国家中,有9个是发达国家的成员,只有中国不属于其中。从表4-4中可以看出,

表4-3 市场汇率计GDP前十位国家(2000—2004年)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2005。

表4-4 发达国家GDP、货物与服务贸易、人口占世界比例(2004年)

img28

资料来源:WB,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April 2006;UNCTAD,Handbook of Statistics On-line。

2004年,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15.6%,却创造了世界近80%的财富,控制着世界近70%的国际贸易。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实力更为强大,仅美国就创造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财富并参与了八分之一的国际贸易。

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发达国家拥有绝对优势。表4-5显示,200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6 374亿美元,占全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87.3%,累计总额占全世界的88.5%,成为世界直接投资主要来源;而发达国家在2004年吸引的FDI占世界FDI流入量的近六成,累计总额占世界的七成多,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投资场所。

表4-5 发达国家FDI在世界中的份额(2004年)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UNCTAD,Handbook of Statistics On-line。

就国际储备来说,发达国家的国际储备占世界的32.1%,日本的国际储备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发达国家的黄金储备占世界的五分之四,其中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的3成(见表4-6)。

表4-6 发达国家的国际储备在世界中的比重(2005年)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Online。

发达国家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在信息技术方面,信息技术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7.1%,而发展中国家只有4.6%。在通信方面,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固定和移动电话数量为1 309部,是发展中国家的近3倍;在互联网方面,发达国家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互联网用户,而发展中国家该指标仅有14%(见表4-7)。

(二)发达国家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赋予了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巨大的影响和支配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不断紧密,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支配作用不断得到强化。

表4-7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部分情况对比(2004年)

资料来源:WB,Key Development Data &Statistics。

1.影响全球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

由表4-8可得,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都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变化而变化。当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上升的时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快;当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下降的时候,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增长便会放慢。

表4-8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际GDP增长率(1970—2004年)单位:%

资料来源:UNCTAD,Handbook of Statistics On-line。

2.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主要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以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发达国家通过跨国生产体系对资源进行整合,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能源、原材料,并通过自身发达的生产体系将这些资源加工成成品再返销给发展中国家,将产品价值链中利润最为丰厚的部分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或者把自己即将淘汰的“夕阳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以便集中物力财力发展“朝阳产业”,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保持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三)发达国家支配着国际经济事务

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国际经济事务起着支配作用。

1.控制着IMF、世界银行、WTO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

IMF和世界银行均实行加权投票制,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其中重大事务的决策中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在IMF中,按其规定,重大决定必须由85%的多数票才能通过,一般决策也要75%的多数票通过,而美国根据自己在IMF中认缴的份额就拥有17.08%(2005年)的票数,也就是说,美国在IMF的重大决策中拥有独家否决权,没有美国的同意,IMF的任何重大决定都不能通过。同样,在世界银行中,美国也有四分之一左右的表决权①。在WTO的多边框架

①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9页。

体系中,虽然规定各个成员国都以平等的权利参与WTO的谈判并对最终决议达成统一的意见,但谈判主要还是在发达国家之间,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三方面之间进行。2006年7月25日,由于美国和欧盟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等问题上未达成一致,使得长达五年的“多哈回合”谈判被无限期中止。

2.支配着国际经济中的价格因素

目前,世界上重要产品的国际价格、汇率以及主要国家利率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发达国家的操纵。

在国际商品市场上,粮食、石油、金属矿产、钢铁、化工等大宗商品的主要买家或卖家都是发达国家,因此它们通过自身供给和需求的调节来对这些商品的国家价格施加广泛的影响,压低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价格,从中牟取巨额的利润。

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发达国家通过广泛的货币合作对外汇市场进行有效的调节。例如1985年的“广场协议”,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联合干预国际外汇市场,迫使日元升值,维护美元稳定。近些年,美国长期处于巨额经常项目逆差状态,而此时中国成为其逆差的首要来源,为扭转不利局面,美国政府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威胁采取经济制裁,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并由此造成强大市场升值预期,截至2006年7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已上升到1美元兑换7.989 7元人民币,累计升值近3.5%[3]

在各国利率政策上,发达国家通过彼此之间的协调,确定政策方向,再通过国内的宏观政策加以实施。虽然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意见有时不尽一致,但总的来说通过协调,大都能达到目的。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国家为刺激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降低利率水平,但由于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性大,一国或地区降低利率必然导致该国或地区的资本流入利率高的国家或地区,为此,发达国家进行了有效的协调。1984年美、法、德、意、日等国纷纷下调中央银行贴现率,利率水平普遍下降,为欧洲经济的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七国集团——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七国集团(G7)是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和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霸权逐渐削弱的背景下产生的,又称七国首脑会议。

1975年11月,在法国总统德斯坦倡议下,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六国首脑在法国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召开首次首脑会议,就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问题展开了讨论。1976年,美国前总统卡特召集六国首脑以及加拿大政府首脑在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召开会议,由此开始了会议的机制化。1977年,欧洲共同体代表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峰会,形成了七国集团的规模。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成为了成员,首脑会议正式冠以“八国集团”(G8),但是俄罗斯只参加政治议题的讨论,在经济问题上仍然保持七国体制。

七国集团无论从经济规模、金融指标,还是从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来看,都是世界经济的重心所在,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一)七国集团具有主导世界的经济实力

从经济规模来看,七国集团的GDP在世界中的份额始终在60%以上,虽然近些年略有下降,但降幅不大,2004年七国集团的GDP在世界中的份额为63.3%,其中仅美国和日本两国的GDP就占到世界总额的40%(见表4-9)。从进出口贸易角度看,七国集团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虽然有所起伏,但一直保持在40%到50%之间,没有大的变化。2005年七国集团的进出口规模达到世界总量的42%(见表4-10)。

表4-9 七国集团GDP及其在世界GDP中的份额(1995—2004年)

资料来源:UNCTAD,Handbook of Statistics On-line。

表4-10 七国集团占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1950—2005年)单位:%

img34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Online。

在国际金融领域内,七国集团的实力更为突出。七国集团中的五国货币(美元、日元、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以及之后的欧元)在世界各国的官方储备货币中始终保持在90%以上,1999年欧元启动后,美元、日元、英镑和欧元在世界外汇总储备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98%左右的高位水平,2004年四种货币所占的总比重达到97.7%(见表4-11)。

表4-11 五国货币及欧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1978—2004年)单位:%

img35

资料来源:IMF,Annual Report 1995-2005。

在国际储备份额中,七国集团的储备情况呈逐渐下降趋势,由1950年近66%的份额逐渐缩减到2005年的25%(见表4-12)。国际储备份额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七国集团经济实力的衰退,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七国集团外汇操作水平的提高,使用更少的外汇储备来带动更大的国际资本,以达到规避风险,稳定国内外经济的目的。在国际黄金储备中,七国集团占世界的比重大体上保持在60%—70%,2005年其占世界黄金储备的比重为65.3%(见表4-13)。

表4-12 七国储备在国际储备中所占的比重(1950—2005年)单位:%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Online(2006)。

表4-13 七国集团在世界黄金储备中的地位(1950—2005年)单位:%

img37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Online(2006)。

七国集团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始终占主导地位,2004年七国集团对外投资总额约占世界的60%,其中仅美国就占世界总额的30%(见表4-14)。

表4-14 G7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中的份额(1970—2004年)单位:%

img38

资料来源:UNCTAD,Handbook of Statistics On-line。

此外,七国集团在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IMF、世界银行、WTO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七国集团的控制。在IMF、世界银行、WTO甚至联合国批准采取的政策中,很多都是在G7峰会期间形成的。以IMF为例,七国集团在该组织中所占的份额和投票权2000年为46.8%,而根据按照IMF规定“重大决定必须由85%的多数票才能通过,一般决策也要75%的多数票通过”的要求,七国集团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IMF,任何决定没有七国集团的同意是不能通过的。

(二)七国集团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及其经济表现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深。每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经济规模的大小,开放程度的高低等现实条件来制定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在达成本国的对内对外经济目标时往往会对他国及整个国际经济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即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从反方面来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的今天,各国如果不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便会导致缺乏国际经济的协调,甚至出现以邻为壑的局面,这也必将给各国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带来严重的阻碍。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对外经济关系,使得七国集团的经济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往往有着较强的政策溢出效应。成立30多年来,七国集团在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石油价格、稳定美元汇率、处理第三世界国家债务危机、挽救金融危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1977年伦敦会议和1978年波恩会议分别提出了“火车头战略”和“护卫舰计划”,其主导思想就是通过大国的政策协调来带动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启动世界经济这列火车爬出低谷,走上“快车道”。

1980年代,七国集团对国际汇率体系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广泛的协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广场协议”——“卢浮宫协定”的签订,维护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七国集团还积极参与了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行动,同时,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应对了通货膨胀的威胁。

19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G7又致力于处理劳动力和社会政策、劳动力和环境标准、竞争、信息和科学技术等问题。在货币金融领域,面对不断爆发的货币金融危机,G7采取措施挽救危机,同时积极促进国际金融机构的全面改革。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推动了乌拉圭回合谈判,创立WTO,并处理美国、欧盟、日本等的贸易紧张局势,并为多哈回合提供动力和指导。

此外,七国集团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表现在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扩散上。例如,1990年第2季度加拿大首先进入经济危机,随后蔓延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虽然美国于1991年最先走出危机,德国于1994年最后走出危机,危机历时不长,但还是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扩散到全世界,不同程度的造成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放缓、进出口贸易减少、股票债券市场波动等不良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