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企业如何长寿
因为引入企业基因视角后,我们发现了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周期具有可延长、周期可逆转以及在给定时间内企业并不注定消亡三个特点,企业长寿的根源得以揭示。那么,下一步我们关心的是企业如何得以长寿。
我们知道,在企业基因经过复制、重组、变异和诊断之后,企业基因也就具备了长寿的特质。但是,企业要真正实现长寿,还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正如我们在长寿企业的文献综述中提到的,《长寿公司》的作者阿里·德赫斯根据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长寿企业的四点共同的关键特质或要素,本书将在认可这些特质的基础上展开,即认为:长寿公司均拥有“凝聚力和认同感、宽容、对周围环境敏感又善于学习,以及保守的财政政策”四个基本特质。见图9-3。下面我们从企业基因的角度分析这四个层面的特质。
图9-3 长寿企业的实现
9.4.1 企业通过精确复制带来“认同感和凝聚力”
在生物学中,所谓认同感和凝聚力是建立在同一种群、同一种生物基础上的。我们知道,生物总是按照门、纲、目、科、属、种、亚种进行基本分类,这是由于同属一类的生物与同等级的其他类生物相比,其共性大于个性,例如哺乳纲的动物如大象和豹子,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物,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但是如果与鸟纲、鱼纲、爬行纲的动物相比,大象和豹子的共性远远大于个性。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基因遗传复制中的精确性。除了在神话故事中,没有听说过某一种生物会繁殖出另一种生物来。那种认为乌龟脱了马甲就是蛇的说法显然只是在喜剧作品中才会发生。基因遗传复制中的精确性保障了生物种群的存在。
对于人类来说,则有所不同。首先作为生物的一种,人类的认同感肯定只有在人群当中、人类组织当中才会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人类来说,对某一个(群)人或某一个人类组织的认同感主要源自价值观,也就是对事物的价值判断。这里并不是忽略了人种和民族的差异和共性,而是认为构成人种和民族的差异和共性的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遗传而是文化。有一些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同为埃塞俄比亚黑种人的图西族和胡图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种族仇杀、前南斯拉夫的穆斯林人与非穆斯林人之间的冲突,他们依据的不是遗传而是文化(民族)差异;美洲的基督徒与欧洲的基督徒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同样依据的不是遗传而是文化认同。已经很清楚,在认同感和凝聚力这样一个特定的问题上,就人类自身而言,与生物基因传递和复制相对应的因子,就是价值观的传递和复制。准确一点说,就是基因的传递和复制。
针对企业而言,基因的传递和复制就是对特定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复制。生物种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靠基因遗传复制中的精确性来保障。那么作为仿生生存的企业,自然也要模仿生物精确地复制和传递它们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与企业职工共有的价值取向。长寿企业应该注意到精确和全面的复制、传递自己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这就必然带来员工的认同感和企业凝聚力。
因为生命体会有自己的意志,仿生生存的企业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意志,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在企业自主地做出选择时,价值取向会导致企业做出某些选择而摈弃另一些机会。而选择本身就是决策中最重要的部分,甚至是决策的全部。但是说到底,所谓企业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人员的选择,企业的意志实际上是企业人员所做出的选择。那么其选择过程是怎样呢?企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企业人员对企业运作经营的共同价值观。那么当企业人员做出符合企业价值观的选择时,这个选择代表了企业的意志。同样,当企业人员做出不符合企业价值观的选择,也就是说这个做出特定选择的企业人员自身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存在差异时,企业会自动地抵制这样的选择,这种抵制一般情况下是温和的和无形的,帮助这些人修正自己的价值取向。
长寿企业总是会对这样一些持不同价值取向的企业人员产生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体现了企业自己的意志。在这样的压力下,持不同价值取向的企业人员,要么修正自己的价值取向,要么离开这个企业,以保证企业的健康生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情况所说的企业人员是针对全员的,并不涉及这些企业人员在企业内所处位置的高低和分工不同。这种企业内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企业基因,实际上保障了企业内部的合作和团结,保障了企业的繁衍生息。
9.4.2 企业通过基因突变实现“宽容”
我们将长寿企业的宽容称为“多基因”行为,宽容导致企业中总是存在向各个方向发展的种子(基因)。这样,当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出现危机时,容易出现正好适应这种变化而存在的企业内部基因,而这些适应环境的基因得到增殖和发展,能够使企业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公司的存活。
前面已经论述过,基因的遗传方式是由DNA分子的断裂和复制构成的。我们也讨论过,虽然基因复制是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准确进行的,但是由于DNA分子中包含的天文数字般的核苷酸(如人类DNA包含一千万亿个以上的碱基对),在复制中产生的微小错误在所难免,这就是所谓“基因突变”。在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这个突变的方向是完全随机的,如图9-4所示。
图9-4中描述了基因突变的方向,可以看出,在没有环境选择的情况下,基因突变的方向是完全随机的。虽然基因突变的方向是随机的,但是由于生物生存的环境会使某些突变更加有利于生存,这些有利于生存的突变基因受到鼓励,生存繁衍得更好,最终成为优势种群。在上面的基因突变图中,如果加上环境变化的选择,就会产生一种优势突变的方向,这个方向与环境变化的方向完全是重合的。如图9-5所示。
图9-4 自由状态下的基因突变的方向
图9-5 环境变化选择下的基因突变方向
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一书中,对长寿公司的宽容有这样的描述:“这些公司对于边缘化的行为总是宽宏大量的。公司本身拥有凝聚力,因而组织对公司边缘上的擦边行为、大胆尝试以及一些古怪的想法能够宽容,这些尝试对于公司多思考一些其他的可能性有着很大的好处。”这正是对基因遗传中突变适应的另一种说法。一个长寿的企业就是应该向企业基因的遗传突变过程学习宽容,这正好符合“长寿公司是宽容的”这样一个特质。
9.4.3 企业“善于学习”以实现创新
竞争是生命体生存的手段和方式。我们不妨首先考察一下生物竞争的方法。很容易地发现,在大自然的万千生物中,取得竞争胜利,保持种群优势的生物大致有两类:第一类生物拥有强健的生物个体,不容易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种群的灭绝,例如大型动物狮子、老虎等等;第二类生物虽然个体并不强健,但却拥有极高的繁殖能力,例如鳕鱼,一次产卵就是上亿粒。这样的生物在环境变化下虽然个体容易消亡,但高繁殖率保障了种群的存在。当然,也还存在一些走中间道路的生物,具有较高的繁殖率和较强健的个体。也就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
那么人类呢?人类与猛兽相比,个体显然是不够强健的,虽然有武松打虎的前例,但公平地说,一般情况下,老虎吃人的案例比较多一些;人类与繁殖率高的生物比较会感到汗颜,能够有五、六个子女就是英雄母亲了。但是,迄今为止人类是通过进化取得绝对优势的生物种群之一,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他们靠的是智慧,也就是学习的能力。如果说宽容导致了对环境变化的被动适应能力,那么学习就将导致对环境的主动适应——实际上是基因的正向变异,对企业来说表现为企业的创新行为。这里的主动适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预见到环境的变化趋势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二是影响环境的变化、改变环境,使之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于是,企业从体会人类的进化中取得了学习这样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向生物界学习。
企业依靠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竞争的形式可以分为下述两类:第一类是替代性竞争,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功能,对原有的类似产品及服务进行竞争。例如电灯替代油灯,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的竞争,甚至是按键电话对拨盘电话的替代。这一类竞争一般不考虑或较少考虑价格因素。当新产品或新服务功能出现时,天生就具有竞争的优势;第二类是成本竞争。对同样功能的产品,依靠价格优势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例如国产小家电产品与进口小家电的竞争,美国小麦、大豆与国产同样产品的竞争等等。这一类竞争一般只考虑价格因素,成本低也就是价格低的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当然,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两种类型混合的竞争形式。
企业的这两类竞争形式在生物界都容易看到。任何一种在生存环境下竞争胜利的生物都是创新的结果。如蛇,这种动物最锐利的武器是毒液。蛇的毒液腺实际上是由它的唾液腺进化而来的,蛇将唾液变为毒液是一个伟大的创新,这个创新使蛇具有更加强大的繁衍生息的能力。尤其是蛇毒还分为神经毒、血液毒、混合毒等,它们的化学成分完全不同,这说明是好几个不同创新的结果。这个创新类似人类的功能创新。另外,蛇由于身体构造的原因,行动并不敏捷(和大多数人的印象相反),获得食物比较困难,因此蛇进化出一个本领,在饱餐一顿后,可以六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进食,蛇为了尽量小的消耗能量,可以保持尽量少的活动。这种充分利用资源、降低能量消耗的本领同样也是一系列创新的结果。这一类创新类似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成本创新。说到底,创新是加强和强制基因突变的行为,使企业更加能够在环境变化的选择中取得成功。
企业要创新,就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说到底,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往往要通过或者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或缩短必要时间,或者为企业提供新产品、为原有产品提供新功能等创新手段实现的。基于基因突变的创新,是长寿企业应该必备的素质。
9.4.4 企业要有“财政保守”特质
生物的首要目的是生存,然后才是繁衍和发展。一个企业要长寿,首要目标也同样是生存。那么,生物为了生存它们会做些什么呢?首先就是储存食物和能量。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例子:肥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很多肥胖者甚至出现了由于肥胖而带来的病症,解决和治疗肥胖很简单,减少食物特别是脂肪的摄入量就行了。但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肥胖者见到食物和脂肪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于是才有了当今价值上百亿的减肥产业,这个产业特别受到年轻妇女们的欢迎。为什么肥胖者会不顾自己的需求而保持对脂肪的嗜好呢?这是由于生物的基因所致,在漫长而严酷的生存竞争当中,如果任何一种生物没有摄入和积蓄能量(脂肪)的欲望,就会被环境无情的淘汰。虽然人类由于农业革命带来的文明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人类的文明史实在太短,有机会就大量积蓄和摄入能量的本能还一直保持到现在。
生命体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生命体都能够高效运转。生命体为什么能够拥有这样的特性呢?所谓高效运转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完成特定功能或目标时消耗的资源较少,二是在完成特定功能或目标时耗费的时间较短。这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通过竞争演进而来的。凡是效率略低的生物都被大自然无情地淘汰了。可以举一个例子:凡是高级动物都具有恒定的体温,而且这个体温都在37摄氏度左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特定温度下,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较快,而这个温度又不至于损害细胞的正常生长。针对企业来说也一样,当一个企业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时,这个企业就有竞争力。保持这个时间越长,企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中国管理学》[3]一书中指出“要达到管理的基本目标——高效、低耗,可靠地输出高功能,还必须能够灵敏地自我适应,并具有不断再生的创造能力”。这体现了企业仿生生存价值的管理原理的正确性。
企业基因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最广泛和最直接的成功经验。要生存就必须保持能量的积蓄和储备,应付由于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危机。作为一个长寿的企业,积蓄能量也是必需的。在企业中,这个能量就是资金,其对应着生物的食物和脂肪。由于生存是第一位的,为了生存,企业必须保证足够的资金储备。这就是保守的财政政策。同时除了储备能量,还必须保证食物和养分的摄入,这就是企业要保证足够的现金流。这就是成功的高效、低耗的企业赢利模式。
总之,通过对生物的生存繁衍、生物的进化、生物通过竞争成为存活的种群或优势的种群的分析,可以将企业长寿的四个关键条件做出全新的诠释:凝聚力和认同感是企业基因传递复制的必然结果;宽容的氛围所容忍的基因突变能够使企业拥有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学习(对环境的敏感)使企业能够把握环境变化的趋势实现正向的基因突变而完成创新,从而掌握先机;保守的财政政策是保障企业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