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区别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区别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及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以环境资源配置为中心,以环境资源的市场配置—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环境经济制度为线索建立理论体系,主要针对环境问题特别是污染问题,依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从微观上提出环境问题的外部性特点,并认为环境污染控制的最优水平应该是社会纯收益最大化时的污染水平。

1.5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区别

“生态”与“环境”两个概念密不可分,经常有人把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同起来,虽然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借鉴了环境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方法,但是两个学科之间还是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别。

(1)学科起源的目的不同

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背景下形成的。

生态经济学是人类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系统关系的反思,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生态学和经济学,此外还涉及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学、人口学和哲学等。其方法主要是新兴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认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成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学科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及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属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最初产生的目的是探讨在市场机制下如何控制污染,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如效用理论、外部性、公共产品等,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法以及影子价格、机会成本等方法。环境经济学认为外部性的存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而解决外部性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明晰产权和市场交易为外部边际成本定价,从而使外部成本内在化。

(2)研究对象不同

生态经济学以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动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环境经济学以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研究对象。

(3)学科性质的差异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经济学及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揭示的生态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态经济学修正了单一的经济增长观,修正了传统的生产观、消费观和价值观。而环境经济学则是西方经济学对环境问题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从新古典经济学、福利经济学逐渐演化而来的,是西方经济学逻辑体系的自然延伸和组成部分。

(4)理论体系和学术观点不同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内经济、技术、资源、环境、人口诸要素协调发展的学科。它以生态经济系统为中心,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关系,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生态供给与经济需求的矛盾,在实践上则规划了从全球到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农业生态经济最优模式等。环境经济学以环境资源配置为中心,以环境资源的市场配置—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环境经济制度为线索建立理论体系,主要针对环境问题特别是污染问题,依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从微观上提出环境问题的外部性特点,并认为环境污染控制的最优水平应该是社会纯收益最大化时的污染水平。环境经济学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根源,提出了环境问题防治的经济对策,提出了将环境价值货币化的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环境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此外还从宏观上提出了考虑环境问题的新的国民核算体系,分析了环境保护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王东杰等,1999;吴玉萍、董锁成,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