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利用WTO规则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11.3.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壁垒、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以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为理由,通过立法和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的进入进行限制的各种贸易措施(李吉明,2003)。它主要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等规定来强制性实施,内容涉及产品的研制、生产、运输、使用、废弃和循环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有无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11.3.2 绿色贸易壁垒的利与弊
绿色贸易壁垒的初衷是好的,它体现了消费者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等正当合理的要求,是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和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在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环保理念也保护了产品出口国的生态环境。但是绿色壁垒在很多情况下被政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手段,成为阻止国外商品进口的一个借口(Kohn,2003)。特别是作为WTO的成员,在遵循贸易自由化原则,致力于消除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同时,绿色壁垒成了一个最好的贸易保护主义护身符。不过从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角度来看,设置绿色壁垒是公平合理的。它避免了一些国家利用环境成本的外溢来降低产品出口成本,强化自己的出口竞争力。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看,绿色贸易壁垒是通过贸易手段解决国家间环境保护发展不均衡的一个有力手段。
11.3.3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从我国目前的出口情况来看,主要出口地为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的环境标准较严、环保技术先进,我国的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它们的标准,它们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已经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2002年初,欧盟停止从我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产品,原因是这些产品中检出有残留抗生素。2002年1月,我国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市场——欧盟全面禁止进口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到2002年5月,我国水产品出口下降了70%以上。在美国市场,2002年1—3月,我国沿海地区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扣留产品累计896批次。我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出口最多的国家。2002年上半年,传统出口的冷冻菠菜因为个别批次农药残留超标而导致日本政府的全面禁运(王小兰,2004)。
从1996年起,我国对欧盟的服装出口趋缓,主要原因是服装的残留污染不符合环保标准。出口到美国的药品必须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越来越严格的检查,而我国目前只有20多个厂家的单个品种能够通过其检查。2000年7月1日起,欧盟正式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最大允许限量值,限制使用的农药增至62种,按新标准实行,我国至少有30%的茶叶不能出口欧盟。由于我国海洋环境不断恶化,欧盟已不再进口我国贝类产品。调查表明,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遭受绿色壁垒限制,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其中食品、土畜产品受到的损失最大,有近90%的企业受限,造成损失约90亿美元(武振,2004)。以上案例都说明,各国的环保措施已经直接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削弱,出口市场范围缩小,出口产品不断被发达国家阻止进口,绿色壁垒正成为21世纪初我国出口贸易的巨大障碍。而积极应对绿色壁垒,也成为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而要应对这些壁垒,需要构建绿色企业,实行以绿色产品引导出口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加强认证机构建设以及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认证机构的合作,积极实施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健全环保法律体系等等。
11.3.4 中国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性保护国家的环境利益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曾经有过一段以“先污染后治理”思想为指导的、不重视环境保护的历史,遗留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国家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的投入,但新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到了威胁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地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向我国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甚至直接输出污染物(洋垃圾),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壁垒具有双重性,中国的出口遭受国外的壁垒,同时中国也可以用环境壁垒应对那些进口产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更应主动采取措施,按照相关法规和协议,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迅速设立我国合理的绿色壁垒。具体而言,就是制订一套严格的、符合WTO规则的控制进口的环保标准、法律法规,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和对环境与健康有害的产品(废旧电器、转基因食品、外来物种等)的进口加以限制,以保护本国的环境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