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引入
集群[1]现象成为当代引人注目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这样的地方产业区。集群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马歇尔(Marshall,1922)提出的中小企业产业区的概念。然而,大约过了50年之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社会学家巴格那斯科(Bagnasco,1977)关注到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发现这些专业化区域与当年的马歇尔在英国观察到的“产业区”存在惊人的相似,并提出了“第三意大利”的概念。此后这类中小企业的地方集群又重新进入了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视野,尤其在波特(Porter,1998)于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集群与新竞争经济”之后,这样的研究文献可谓是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然而当前的集群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的地方生产系统,从马歇尔到当代的经济学家,中小企业一直是集群研究中最突出的研究对象,甚至在新产业区学派的研究中,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产业区是指柔性专业化[2]的中小企业集群所组成的地方生产系统。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当代的产业集群是否只是中小企业的专利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首先来看看一些全世界众所周知的产业集群区。
硅谷——全球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区,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引用的集群研究对象,然而参与其中的企业却不仅仅只是中小企业,微软、英特尔、IBM、苹果、Yahoo等等企业,细心一数,跨国型大企业不胜枚举。
离开硅谷,到伦敦、东京、纽约这类世界型大都市,繁荣兴旺的金融产业区让人眼花缭乱,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公司到处林立,定眼一看,招商、渣打、花旗、汇丰等全球知名型跨国公司令人瞩目。
即使回到那些传统型中小企业集群,似乎也多少与跨国公司有所关联,我国浙江大唐袜业产业区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当地的中小企业集群将低成本、高效率与跨国公司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国际市场。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参与非常普遍。
不仅仅产业集群的关联者,参与者存在着跨国公司的足迹,就是先前的某些中小企业集群在动态演化中也不断产生出跨国经营的大企业。我国浙江省温州市柳市镇以生产低压电器为主的产业区内,企业的数量从当初80年代的几家到几十家再发展到目前的1 400多家。尽管这个专业化的区域仍是以1 000多家资产少于1 000万的专业化中小企业为主,但近年来德力西、正泰等大型的跨国经营集团公司的迅速扩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这几家大的企业往往成为区域内领导型的企业,几乎控制着整个区域内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大量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成为它们的分包商或下承包商。又如在我国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当地的许多IT小企业群体从为美国IBM、苹果、康柏(现被惠普兼并)等跨国公司做OEM起家,目前已经形成了本地化的网络,并出现了宏基、华硕、大众等世界级的电脑跨国公司,直接参与国际经营。美国的硅谷不仅成为成千上万的小企业的诞生地,而且还造就了像惠普、网景、雅虎、英特尔等几十个这样成功的跨国公司。
无数的现存实例表明,跨国公司不仅是当代产业集群的重要参与者,即使在原来的中小企业集群中,也不断衍生出新的跨国公司,由此可见,跨国公司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它却一直游离于集群研究的视野之外。
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集群的研究中一直忽视了这种力量?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与中小企业的集群究竟存在怎样的区别?为什么某些原来的中小企业集群区域不断孕育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这些集群涉及哪些产业?具有哪些特征?组织结构具有什么特点?又如何动态演化发展的?跨国公司作为一直重要的参与力量对这类集群的发展、演化存在什么样的影响?
这样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对问题解答的探询首先应关注于当代产业集群与19世纪初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在时代背景上的差异,当代集群产生的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交通和通讯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相隔万里的区域不再遥远,全球资源、技术、知识的流动使集群区域不再是19世纪20年代马歇尔所观察到的封闭性的地方系统。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是当代集群研究中首先值得探究的重要因素。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的认识是分析上述问题的第一个契入口。
而恰恰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化与区域化联系的重要载体正是跨国公司,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内部以及彼此之间的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的全球性流动使集群区域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地方化的区域创新为了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必须保持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因此必须用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集群的区域化发展。
然而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但没有消除区域和地方特色发展的意义,反而加强了其发展的重要性,集群区在提升地方生产效率,孕育新企业的产生,促成区域创新网络方面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正是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网络的有益补充,并成为当代跨国公司重要的区位优势源泉。这些地方“根植性”的特色网络使跨国公司除了选择利用或直接参与已别无他途。
在硅谷,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如IBM等,纷纷在此将工程、资金、智力资本投入到区内或支持本地供应商活动,或将总部迁于此,或将研究与开发中心迁入,因为只有参与到本地的创新网络当中,才能获得集群效应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企业集群也吸引了许多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英特尔、IBM、摩托罗拉、朗讯以及许多著名的信息技术跨国公司,而且跨国公司在这些区域的投资也日益增加。对于形成弹性生产系统的制造加工企业集群,跨国公司或者将某些业务外包给当地贴牌生产,或者直接将加工制造部门迁入。集群区内分工协作,信息交流,不断创新的区域生产效率成为当代跨国公司从外部获取并加以吸收为己所用的重要竞争优势源泉。而跨国公司从这种集群区内所获得的竞争优势更不易被其他公司模仿或移植,因为这种竞争优势根植于集群区域内,存在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网络中,其他跨国公司要想获得这种优势必须将这种集群区的生产链纳入自身的全球经营网络中,而且这是唯一的选择。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跨国公司如何获取集群中的区位优势?进入方式如何?跨国公司如何管理和控制集群中的子公司,如何协调全球网络与地方网络的组织结构?集群中的子公司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既然集群作为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网络对跨国公司的战略和组织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那么跨国公司该如何面对?
这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解答又对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提出了深入研究的要求,集群中跨国公司的存在必然使其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