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群与经济全球化对立统一

集群与经济全球化对立统一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集群与经济全球化对立统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和交通、通讯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许多要素和中间产品都能很便捷地从全球范围内获取,众多产品也是面向全球销售的,靠近市场不再是企业生产决策的决定因素。根据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可行之策是将对成本敏感的生产活动安排在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进行。

三、集群与经济全球化对立统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和交通、通讯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许多要素和中间产品都能很便捷地从全球范围内获取,众多产品也是面向全球销售的,靠近市场不再是企业生产决策的决定因素。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似乎正在抵消地区之间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和快捷的交通通讯降低了竞争中的区位作用,因为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全球市场和公司网络从遥远的地方有效地获取任何所需的东西,企业所处的区位从本质上而言已不能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然而如果说区位优势已不再重要,为什么在现实经济中,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集群特征?硅谷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好莱坞的娱乐影视业,意大利北部的制鞋产业,我国温州地区的服装,打火机等加工产业等等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化特色,和所处的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非但没有消除区域和地方特色发展的意义,反而加强了其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可行之策是将对成本敏感的生产活动安排在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但问题在于,任何能够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从远方有效率地获得的好处,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获得,因此,这不能创造竞争优势。

波特(2001)认为,从总体生产力和创新来看,远距离搜寻资源与进入一个充满竞争的本地产业集群相比是一个次佳方案。“要在一个全球经济体中保持竞争优势,通常必须高度本地化……进入21世纪后,地点只会更重要”。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01世界投资报告》中也指出:“产业集聚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优势,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这种明显富于地方色彩的“集群”(cluster)现象与全球化趋势表面上看去似乎截然相反,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全球经济中的区位悖论呢?其实不然。集群区在提升地方生产效率,孕育新企业的产生,促成区域创新网络方面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正是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网络的有益补充,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地方集群区域既是独具特色的本地化系统,更是不断发展的动态化系统和开放性系统。

首先,不同的集群区域将融入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当中,传统产业的小企业集群如零配件制造,鞋类,服装的企业集群与跨国公司参与的高新技术集群,市场型知识集群在全球的生产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一些集群成为某个产业的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相关技术的研发机构和企业,掌握着核心技术和产品生产,把握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而另外一些集群则成为生产和加工制造的基地,其技术创新依赖于创新中心的扩散。

其次,尽管集群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化经济系统,然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本地。外来的知识和信息是集群区本地知识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源泉,而外部的交流是获取外来知识的必要途径。因而尽管不同的集群区虽明显带有地方化的烙印,但仍是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全球经济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集群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彼此依赖,相互促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