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部经济性
集群区域经济的集聚引擎主要由外部经济性所驱动(如图9-2所示),外部经济性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前者表现为同行业企业数或生产厂家增加,由于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较大的生产量,从而使成本降低。后者表现为具体产业联系的生产分工到数个企业进行,各个企业实现专业化,它们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形成合作网络。因此外部经济性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共享,二是信息外溢。
从资源共享方面来看,相关产业的企业地理集中,可共享基础设施,节约单位运输成本,树立集群的区域品牌。此外,大量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集聚还能促进地方供应网络和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地方供应网络的形成增加了投入资料或中间产品的可获得性,减少了企业的资源搜寻成本和采购成本。而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解决了大量企业人力资源的来源问题。集群内跨国企业除了可以从区外委派高级人才以外,还可以根据当地生产需求和规模调整需要,及时地补充和减少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数量,节约人力资源的搜寻成本和转换成本。而且劳动力在集群区域的自由流动加速了人才之间的竞争,提高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促进了各类信息的交流与思想的传播,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了集群对区内各类企业人才供给的效率。
从信息外溢来看,由于集群内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区内大型跨国公司往往更集中于核心的产品和价值链生产环节,而大量的零部件、外围产品由区内的供应商或本地企业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完整的生产系统被分解为不同的过程,集群区内的企业不仅成为产业网络,更形成了密切联系的分工协作关系,企业间很容易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市场需求变化的相关信息,容易洞察到产业发展的趋势,技术演变的过程,新市场的开拓情况。集群区内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更加速了这一过程,跨国公司培训的人才不仅服务于本公司,随着人员的流动,这些人员也服务于其他公司,将所获得的知识带到区内其他企业。信息在集群内企业间的交叉互动为集群区内企业灵活的生产方式、快速的应变能力提供了先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