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泾渭分明的压力与支撑

泾渭分明的压力与支撑

时间:2023-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泾渭分明的压力与支撑带状能量线CR是笔者早期引进钱龙软件的指标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笔者一直对于这一个指标着墨不多,因此,尽管时间已经匆匆过去16年,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真正认识这个指标用法的股民恐怕不多。从CR的曲线与其“主带区”、“副带区”的互动之间,不仅可以被视为交易的机会点,甚至于可以作为评估行情是否触底的依据。此时,CR带状能量线却能够提供辅助确认的作用。

泾渭分明的压力与支撑

带状能量线CR是笔者早期引进钱龙软件的指标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笔者一直对于这一个指标着墨不多,因此,尽管时间已经匆匆过去16年,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真正认识这个指标用法的股民恐怕不多。由于,CR指标属于笔者个人相当仰赖的技术指标之一,它的某一些技术特征,经常可以在别人意料之外引爆行情,因此,CR指标的某些技术特征,被笔者列为引爆行情的重要导火线线索。

CR带状能量线除了CR本身之外,图表上还另外显示了其4条平均线,分别为10日、20日、40日及62日平均线,而每两条平均线之间又各自构成一个“带状区域”。40日及62日平均线夹成的区域称为“主带区”,10日及20日平均线夹成的区域称为“副带区”。

传统上对于CR带状能量的判断,主要是观察CR值的急升、急跌等等的变化,然而,本章所要介绍的内容比传统研判法则复杂许多。从CR的曲线与其“主带区”、“副带区”的互动之间,不仅可以被视为交易的机会点,甚至于可以作为评估行情是否触底的依据。然而,在正式介绍CR的重要导火线之前,笔者在此先表列原作者所发表的7条运用法则如下:

(1)当“R”值下降到“带状区域”下方时为买进点。

图6-1 A=R值;B=10日平均线;C=20日平均线;D=40日平均线;E=62日平均线。X区域=“主带区”;Y区域=“副带区”

(2)当“R”值急速上升超过2倍时应获利了结。例如从“R”值88直线急速上升超过176以上。

(3)当“R”值以一般的速度移动时并且上升达160%时,应设定为获利了结的目标区。

(4)当“R”值呈一波比一波低波动,而股价却呈一波比一波高波动时,显示股价内部的重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朝下方移动,出现这种征兆时应获利了结。

(5)当“R”值一度下降到40以下,随后开始上升进入“副带区”,视为第一次买进的机会。紧接着如果10日平均线开始从下降转为上升,而且其波动极为细小时,视为第二次买进的机会。

(6)当“R”值上升到“带状区域”上方应获利了结。

(7)当“R”值上升到400以上时应获利了结。

对于部分曾经参考CR带状能量线的股民而言,相信在实战运用时都曾经感到相当困扰,原作者所公开的运用法则当中,确实有很多地方都是语焉不详。先前笔者便已经说过,或许因为原作者刻意隐瞒部分诀窍的原因,很多已公开的技术分析运用法则,在实战中经常与理论所描述的内容大相径庭。正因为如此,导致股民们在获得不完整信息的情况下,研判行情便犹如瞎子摸象一般。

市场上很多指标运用法则的说明不够详细,很多重要的关键窍门可能也尚未被揭露,笔者针对市场已公开的技术分析运用法则,进行长时间观察、测试与记录,但是,所得到的答案却是令人气馁的。这种现象带给股民很大的启示,在未经实验与证实之前,传统技术分析运用法则不一定完全适用于现实的行情。

图6-2 “R”值在A、B位置分别下降“带状区域”下方,但是两次的境遇却是截然不同的

以CR带状能量线第(1)条运用法则为例,在图6-2的A、B位置,“R”值分别下降“带状区域”下方,但是两次的境遇却是截然不同的。“R”值在A位置下降到“带状区域”下方时,出现一次绝佳的买进机会,但是,当“R”值在B位置下降到“带状区域”下方时,股价却呈现持续下跌的状态。

再以CR带状能量线第(6)条运用法则为例,在图6-3的A、B、C位置,分别出现3次符合第(6)条运用法则的条件,但是,3次的境遇同样是截然不同的。“R”值在A、B位置上升到“带状区域”上方时,确实都是绝佳的卖出机会,但是,“R”值在C位置同样上升到“带状区域”上方,股价却拔腿向上狂奔。由于原作者在其所发表的运用法则中,并未对这样的差别详细说明,因此,其中真正的差别所在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

图6-3 “R”值在A、B位置上升到“带状区域”上方时,确实都是绝佳的卖出机会,但是,“R”值同样在C位置上升到“带状区域”上方,股价却拔腿向上狂奔

事实上,就笔者实际进行操作的绩效显示,CR带状能量线确实是一个相当具有参考价值的技术指标,然而却因为原作者对于运用法则的语焉不详,导致它至今仍无法普及造福大部分股民,这是一件相当令人惋惜的事情。笔者在1988年初次接触这一个指标时,曾经强烈感觉到CR带状能量的特殊性,但是,却又苦于原作者残章断句的说明,并没有进一步留下可供研究的线索,让笔者在摸索的道路上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通过笔者对它所进行的长期观测,笔者一直认为CR带状能量线其中必有文章,因此,从此展开了一段漫长岁月的历史图形对比与归纳工程。

在进行对比与归纳过程中,笔者发现4条10日、20日、40日及62日平均线的波动,自成一种未曾被公开的特殊格局,截然不同于股价EMA或SMA平均线的波动。如果将两种平均线的波动摆放在一起比较时,传统股价EMA或SMA平均线的陷阱与盲点,就会像是一面照妖镜般可以把市况打回原形。

在上一章的内容中,笔者提到过平均线“诱敌深入”的陷阱,多头经常在上升趋势中,等待股价向下跌破0.04EMA诱空深入之后,随后立即掉头急转扶搖直上;空头经常在下降趋势中,等待股价向上突破0.04EMA诱多深入之后,随后立即转身跃入空谷深渊。然而,为了确定这是否是真的陷阱,必然须要等待行情确实掉头之后才能判定,时机上难免会慢了半拍,此时,CR带状能量线却能够提供辅助确认的作用。

在图6-4的大空头行情中,EMA在A位置开始聚集,并且股价向上穿越EMA的聚集区,出现了一次空头诱敌深入的陷阱。此时,对照其下方的CR带状能量线,“R”值已逐渐从高处往下滑落,然而,在“R”值下滑的过程中,股价却不断来回穿梭于EMA的聚集区。由于空头正在酝酿其诱多的诡计,因此,行情持续维持着多空胶着的状态,可是,到底哪一次股价向下跌破0.04EMA时,才能确认空头陷阱已经布局完成?股民根本无从分辨。此时,CR带状能量线却能够提供辅助确认的作用。当“R”值从高处下滑,并且向下穿越其10日平均线时,便可以视为片段反弹行情已经结束,同时也间接宣告空头诱敌陷阱已经布局完成。

图6-4 当“R”值从高处下滑向下穿越其10日平均线时,是一种片段行情已经结束的暗示

原作者发表的运用法则中,虽然并未提及“R”值从高处向下穿越其10日平均线,代表片段行情已经结束的信号。但是,通过反复不断的对比与归纳,在500次的采样数据中,实际与行情的吻合度竟然高达了76.62%。除此之外,笔者也发现原作者在第(6)条运用法则中描述:“当‘R’值上升到‘带状区域’上方应获利了结”,这句话应该只是断章取义的内容,不知道是否原作者的发现仅止于此,或者原作者根本不愿意公开?总之,在笔者的对比与归纳测试中,事实并非如此。

原作者描述CR带状能量线的框架,将40日及62日平均线夹成的区域称为“主带区”,10日及20日平均线夹成的区域称为“副带区”,并且在第(5)条运用法则中形容,当“R”值一度下降到40以下,随后开始上升进入“副带区”,视为第一次买进的重点时机。紧接着如果10日平均线开始从下降转为上升,而且其波动极为细小时,视为第二次买进的重点时机。然而,通过原作者的如此描述,想要进行对比实验困难度相当高,同时也无法确定测试的标的物是否正确。因此,笔者决定改变对比实验的方向,把目标转向CR的4条平均线与股价平均线之间的对比,尝试找出两者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

对比实验的结果相当令人兴奋,CR的4条平均线确实拥有自己的逻辑性,它与股价平均线之间的不同步波动,提供了破解一般股价平均线形态盲点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在CR的4条平均线中,对比结果显示以62日及10日平均线最具代表性意义,尤其,CR的62日平均线与股价的0.04EMA之间,隐藏着相当具有价值的交易秘诀。

在图6-5的(A)、(B)、(C)区域,各出现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应关系。“R”值在(A)位置首先向上突破了其62日平均线,然后,股价随后也向上突破了其0.04EMA。股价在(B)位置来回穿梭于0.04EMA线上下,此时,无法预知股价是否可视为真突破或者真跌破。然而,对应其下方的“R”值,很明显并未向上突破其62日平均线,紧接着股价果然反弹无力掉头重挫。第三次“R”值在(C)位置,再度领先向上突破其62日平均线时,然而,虽然当时股价相隔其0.04EMA还有一段距离,可是,随后股价便正式向上突破其0.04EMA,并且展开另一片段行情。

经过抽丝剥茧的观察之后,CR的62日及10日平均线应该暗示着某种交易信息,然而,原作者为什么只强调“主带区”与“副带区”的作用,是不是代表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呢?因此,既然CR的62日及10日平均线,可能透露着某种有价值的交易信息,或许它与“主带区”、“副带区”具有直接的关联,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往下探索。

img105

图6-5 “R”值在(A)、(C)位置,领先向上突破其62日平均线后,股价随后都能向上突破其0.04EMA。“R”值在(B)位置并未向上突破其62日平均线,暗示该区域是一处空头陷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