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及其分类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及其分类

时间:2023-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1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及其分类在介绍企业生态系统理论时,我们曾经提到企业处在一个大的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及其经营者生存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中,其所具有的社会联系也是企业的社会资本。与企业界外实体间的社会资本。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其他行为主体和企业之间的社会资本也归于此种社会资本。

7.1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及其分类

在介绍企业生态系统理论时,我们曾经提到企业处在一个大的企业生态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建立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我们如果对企业层次的社会资本分类,就要对企业与不同行为主体建立的关系进行分类。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将企业对外的联系分为三类,即企业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

企业的纵向联系是指企业与上级领导机关、当地政府以及下属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这种纵向联系的取向主要是向上的,目的是从“上边”获得和摄取稀缺资源。他们指出,这种纵向联系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独有属性,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与政府也存在纵向联系,只不过较为松散和间接。

企业的横向联系指的是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是业务关系、协作关系、借贷关系和控股关系等等。他们提出,在计划经济就存在着企业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不仅是沟通信息,而且是解决资源短缺和突发事件的最后保证。在转型经济时期,作为独立核算单位,企业的横向联系大大发展起来。横向联系如果少而窄,企业就闭塞,机遇就少,只能在有限的空间求生存。

企业及其经营者生存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中,其所具有的社会联系也是企业的社会资本。边燕杰和邱海雄论述道:“企业经营者的社会交往和联系虽不是企业的属性,却是企业必要的财富,这是因为企业经营者非经济的社会交往和联系往往是企业与外界沟通信息的桥梁和与其他企业建立信任的通道,是摄取稀缺资源和争取经营项目的非正式机制。就像很多企业家所说的,企业经营者不但要头脑灵、点子多,而且要路子广、朋友多。”

陈劲、张方华(2002)在论述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著作中,也按照企业与外部不同实体的联系将企业的社会资本分为三类,即横向企业间的社会资本、供应链上的纵向社会资本和与企业界实体间的社会资本。

横向企业间的社会资本。他们认为企业间的横向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在生产过程中有同等地位的伙伴之间(通常是产品的竞争者)的关系。存在横向关系的企业对基础技术有相似的需求,只是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可能会形成竞争关系。这些企业之间形成某种形式的社会关系,容易将各自拥有的互补资源(包括资本、人力、知识等)结合在一起,加速技术、信息和知识的转移和扩散,也有利于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更加快速有效地利用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技术,从而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

供应链上的纵向社会资本。陈劲和张方华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分析了企业与供应商、用户之间的联系。所谓与供应商的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与提供原材料、零件、设备及服务的供应商之间的一切联系。企业也要积极建立同用户的联系,理解用户需求,建立并保持明确的市场重点。他们认为这些纵向关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创新过程的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

与企业界外实体间的社会资本。因为企业界外的实体很多,这方面的理论相对来说比较分散,陈劲和张方华主要选择了政府和大学两个实体,认为企业与这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作用最大,被研究的也最多。他们认为,企业从政府那里不仅获得某些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有力地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些政策工具包括直接地投放资金,也包括间接地通过税收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等来影响企业[1]。他们还提出,大学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公开的正式的联合和非正式的往来渠道,大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越来越大。

其实,对于企业间的纵向与横向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划分方法:

横向的企业间关系指的是在企业间网络内部,企业间的关系是以平等交易为主,各生产企业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的生产。这种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企业与大企业间的合作,以日本的六大集团(三菱、三井、住友、三和、芙蓉和第一劝银)间的联系最为著名,它们的主要做法有相互持股、设立经理会、互派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等,在日本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一种形式以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关系网络为代表,在这种网络中,独立企业之间长期合作,没有总部和科层,分工明确,义务与承诺所致的特殊信任和暗含契约往往比正式的契约合同更为可靠。

纵向企业间关系是以大企业为中心的众多外围企业组成的,这个大企业处于整个关系网络的支配地位,其他企业作为外围与下属,主要为“核心企业”进行特定的专业化加工,或根据要求提供专门化产品或销售。大型的企业集团大多是通过这种方式组成。大企业和相联合的企业命运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维持共同体的延续,大企业和外围企业就要不断地相互合作,建立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系(彭文兵,2001)。

上述三种分类方法都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社会资本提供了思路,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种分类方法中,边燕杰与丘海雄研究的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资本;第二种方法中,陈劲和张方华研究的是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第三种方法中的划分主要是企业间的关系,而没有考虑企业以外的实体形式,而且三种方法都没有区分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对于本书(揭示企业社会资本源头)而言,如果完全采用上述三种方法中某一种来划分社会资本都会有所偏颇。所以本书综合了上述分类方法并稍作改进,根据研究的需要,将企业层次的社会资本划分为下述两种类型,即企业与其他企业(包括银行)之间的社会资本和企业与企业界外实体间的社会资本。

企业与其他企业(包括银行)之间的社会资本。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这类社会资本大都伴随着频繁的业务关系(这里所说的业务关系包括借贷关系、合作关系、参股控股关系等),或者企业寻求社会资本的目的就是获得联盟资本,所以笔者将这种社会资本称为“业务社会资本”。农垦集团公司与其分公司、子公司、供应商、客户之间建立的社会资本就是典型的业务社会资本。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其他行为主体和企业之间的社会资本也归于此种社会资本。在这种业务社会资本中,如果要分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的社会资本,笔者倾向于采用上面的第三种分类方法。这是因为,无论是从企业间的正式关系还是非正式关系的确立来看,第二种分类方法中纵向与横向的区别都不如第三种明显。与之相应的联盟资本可以被称为“业务联盟资本”。

企业与企业界外实体间的社会资本。能与企业产生关系的企业界外实体远不止政府(包括工商和税务等)和大学,还有媒体、法院、民间团体、行业协会、周边社区等等,它们与企业的业务关系虽然不像上面那种关系那样频繁或明显(并非没有业务关系),但是对企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将这种社会资本叫做“其他社会资本”。需要指出,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上级主管政府部门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在改革中在不断地削弱,但正式和非正式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这也说明“其他社会资本”有时可能高于“业务社会资本”。另外,边燕杰和丘海雄所说的企业及其经营者的社会联系也被放在这个社会资本类型之中。很多社会联系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时间和效果并不确定,但是这种影响是潜在的,是有预期的,所以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其他社会资本”。与之相应的联盟资本可以被称为“其他联盟资本”

通过图3.1和图3.3我们可以看出,翻译公司所具有的社会资本比较简单,而农垦集团公司的社会资本涉及了上面所说的方方面面,非常复杂,通过业务社会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的归类,我们可以将分析简化,得到普遍性的结论。

上一章提到群体可以有感情,既然如此,部门和企业中都会有感情社会资本的存在,前文已经阐述了部门的感情社会资本,那么,企业中的感情社会资本又是怎样的呢?

前文曾经分析过部门的目标可能与企业的目标不符,在最终目标的问题上,这个结论也是成立的。虽然企业也可以像部门那样存在感情社会资本,但是由于理性企业以营利为最终目的这点与部门不同,所以其感情社会资本比部门的感情社会资本还要弱,甚至可以不用考虑。笔者将个人层次、部门层次和企业层次的社会资本分类总结为表7.1。

表7.1 各层次的社会资本分类

需要注意,不同层次的业务社会资本、其他社会资本的内涵都是有所不同的。并且从实际出发,本书忽略不计企业层次的感情社会资本。

总结来说,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业务社会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