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节中将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变量包括企业特征及环境变量、衡量业绩指标采用程度及重视程度的变量、衡量评价指标采用业绩后果的变量、衡量被调查者对所在企业现行评价指标体系满意程度的变量。
一、企业特征及环境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5-1中列示了六个特征及环境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为了得到更清晰的认识,下面对各变量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
表5-1 企业特征及环境变量描述性统计
1.公司规模SIZE
158家样本中,资产规模最小只有9.9万元,资产规模最大有50 389 281万元。均值634 928.2677万元,中位数19 679.5万元。其中,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只有5家,资产规模大于等于5 000 000万元有3家。为了保证结论的可靠,在做完全样本分析之后,又剔除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5家企业和资产规模大于等于5 000 000万元的3家企业做可靠性检验,结论与全样本时一致。
表5-2 样本公司规模分布
2.竞争程度COMP
本书借鉴了Lokmam Mia和Brian Clarke(1998)、Khandwall(1972)的计量方法给出了7个问题,分别从公司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生产(或服务)技术更新速度、新产品出现的速度、竞争对手的数量、公司占所在行业的市场份额、公司所在行业受政府管制的程度、公司所在行业价格竞争的程度等七个方面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根据七方面的得分汇总得到每个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COMP。每个方面的得分范围均为1至6,因此,COMP的取值范围为7至42。从图5-1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程度接近正态分布,处于中等竞争程度的企业较多,竞争程度非常低和竞争程度非常激烈的企业都较少。
图5-1 企业竞争程度分布
3.公司已经采用的管理技术GLJSH
通过问卷提问列示了14种可供选择的管理技术。要求被调查者选择,在进行绩效评价之前,贵公司已采用哪些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请打钩,若有贵公司已采用但没列示的管理技术,请补充。统计结果如表5-3所示。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有17家企业没有采用其他的管理技术。其他141家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管理技术,最少的1种,最多的达8种管理技术。平均采用的种数是2.5823种,中位数是2种。其中,只采用1种管理技术企业最多,有55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4.8%。采用8种管理技术企业最少,只有3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9%。
表5-3 公司已经采用的管理技术方法数
续表
从表5-4中可以看出,全面预算是采用得最多的一项管理技术,共有73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20%,其次是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成本法,分别为63家和62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9.87%和39.24%。顾客满意度调查、本量利分析等管理技术也较常采用。用得最少的是价值链分析,只有1家。我还注意到,只有4家企业采用了平衡计分卡。作为一项先进的将战略纳入管理控制系统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早已在许多国际知名公司采用。但我国企业还没有广泛采用。
表5-4 公司已经采用的管理技术
续表
4.公司领导者的前途PROM
公司领导者的前途通过公司最高领导年龄、公司领导层平均年龄、公司最高领导文化程度三个方面的得分加总计算。三个方面分别描述性统计在表5-5、表5-6、表5-7中。
表5-5 公司最高领导年龄描述性统计
表5-6 公司领导层平均年龄描述性统计
表5-7 公司最高领导文化程度描述性统计
在154家报告公司最高领导年龄的企业中可以看出,89.6%的公司最高领导年龄在40岁以上,99.4%的公司最高领导年龄在35岁以上。96.1%的领导层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最集中的年龄段是45—49岁,有58家,占154家报告公司的37.7%。公司最高领导最多的三个年龄段是40—44岁、45—49岁、50—55岁,分别达到了20.1%、27.3%、26.6%,可见40岁至55岁是担任最高领导最集中的年龄。这个年龄段是既有丰富的经验,又年富力强的时间,适合担任领导职务。
在155家报告公司最高领导的文化程度企业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公司最高领导的文化程度都处于大专至硕士之间,占有效企业总数的85.9%。其中最高领导的文化程度为大专学历的39家,占25.2%,最高领导的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的最多,有61家,占39.4%,最高领导的文化程度为硕士学历的33家,占21.3%。
5.生命周期LIFE
本书借鉴Merchant(1984)和Hoque(2000)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Emerging)、成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e)、衰退期(Declining)。与Hoque(2000)类似,本研究也是通过提问,了解企业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百分比,而后计算LIFE值。表5-8分别四个生命周期阶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表5-8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描述性统计
6.企业战略STRAT
借鉴Porter(1980)对企业战略的划分方法,把企业分为两种战略类型的企业,即成本领先战略(Cost leadership)类型的企业和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类型的企业。
图5-2 样本企业战略分布
其中:0.00———成本领先战略,1.00———差异化战略
二、衡量业绩指标采用程度及重视程度的变量
1.综合业绩指标的采用及重视程度描述性统计
表5-9 综合业绩指标的采用及重视程度描述性统计
a:存在多个众数,除了30以外,36和38与30并列最多分别为10家。这里报告了最小值30。
从表5-9中发现,MULTIIMP的均值、中位数、众数均大于MULTIUSE的相应值,说明企业对综合业绩指标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对综合业绩指标的采用程度。为了了解综合业绩指标中各个方面业绩指标的采用和重视情况,下面按不同方面业绩指标采用均值分析,见图5-3和图5-4。
图5-3 各个方面业绩指标的平均采用程度
其中:1———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
2———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
3———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
4———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
5———内部经营管理的指标;
6———客户方面的指标;
7———质量管理方面的指标;
8———员工方面的指标;
9———综合社会贡献。
从图5-3中可以看出,平均采用程度最高的指标是“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4.36),第二位是“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4.10),第三位是“内部经营管理的指标”(3.93),接下来分别是“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3.90)、“客户方面的指标”(3.83)、“质量管理方面的指标”(3.79)、“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3.78)、“员工方面的指标”(3.63),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综合社会贡献”(3.26)。
从图5-4中可以看出,平均重要程度最高的指标是“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4.71),第二位是“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4.45),第三位是“内部经营管理的指标”(4.21),接下来分别是“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4.18)、“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4.07)、“客户方面的指标”(4.05)、“质量管理方面的指标”(3.97)“员工方面的指标”(3.76),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综合社会贡献”(3.50)。
显然,不管从业绩指标的平均采用程度还是重视程度来看,“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都是第一位的,第二位“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也是财务指标。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非财务指标很重要,但无法取代财务指标而只能成为财务指标的一个重要补充。Tower Perrin咨询公司的一项对平衡计分卡实施情况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平衡计分卡使用者采用最多的仍然是财务指标(平均值=56%),接着是客户指标(平均值=19%)和内部经营指标(平均值=12%)。
图5-4 各个方面业绩指标的平均重视程度
2.各方面评价指标被采用程度的调查
被调查者被要求对9个方面评价指标的采用程度进行的回答,表5-10列示了9个方面评价指标的采用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及排序。
表5-10 各方面评价指标被采用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及排序
从表中可以看出,平均采用程度最高的指标是“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4.3571),第二位是“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4.1039),第三位是“内部经营管理的指标”(3.9281),接下来分别是“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3.8954)、“客户方面的指标”(3.8301)、“质量管理方面的指标”(3.7857)、“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3.7778)、“员工方面的指标”(3.6299),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综合社会贡献”(3.2632)。
3.各方面评价指标被认为重要程度的调查
被调查者被要求对9个方面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的回答。表5-11列示了9个方面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及排序。
表5-11 各方面评价指标被认为重要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及排序
从表5-11中可以看出,平均重要程度最高的指标是“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4.7261),第二位是“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4.4747),第三位是“内部经营管理的指标”(4.2278),接下来分别是“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4.2051)、“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4.0892)、“客户方面的指标”(4.0759)、“质量管理方面的指标”(3.9873)“员工方面的指标”(3.7911),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综合社会贡献”(3.5226)。
三、衡量评价指标采用业绩后果的变量
我们请被调查者对本企业的业绩相对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业绩在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到远远高于平均水平之间按1—6选择。在158份问卷中,除了4份没有报告业绩情况外,其余154家公司分别报告了10个方面的业绩情况。
不同特征及环境变量以及业绩指标采用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已在上一章讨论,本章只讨论企业业绩的描述性统计。前文已述,对企业的计量方法采用的是相对行业水平的综合业绩打分方法。表5-12和表5-13反映了样本企业在各个方面业绩的统计情况。
表5-12 企业10个方面的业绩情况分布
表5-13 企业10个方面的业绩情况分布比例
续表
表5-13反映了样本企业各个方面业绩的描述性统计,业绩1至业绩10分别表示企业近三年与行业水平相比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平均销售毛利率、设备有效利用率、总资产周转率、偿债能力、客户满意度、职工满意度、产品质量、综合社会贡献、产品合格率10个方面的业绩。从表5-14中可以看出产品合格率的得分最高不管是从均值、中位数、众数还是总值,都优于其他业绩指标,可见样本企业的战略管理意识比较强。10个指标的选择范围是1-6分,除了客户满意度最小值是2分以外,其余9个指标得分范围都是1—6分。从均值来看,10个指标都在3—4之间,符合平均水平,数据比较合理。
表5-14 10个方面业绩的描述性统计
四、被调查者对所在企业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满意程度
我们提供了三个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①对贵公司业绩评价系统,你总体上满意吗?②与你预期的相比,贵公司的业绩评价系统达到预期了吗?③与理想的业绩评价系统相比,贵公司的业绩评价系统怎么样?每个问题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的得分区间是0—6分,三个问题的得分总和范围从0到18分。共有149家企业就这个问题给出了回答。得分分布见表5-15。
表5-15 被调查者对所在企业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满意程度分布
注:satisfied———三个问题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的得分总和;satisfaction———满意程度。
从本次问卷调查分析,被调查者对公司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并不是很满意。只有10.7%的被调查者对公司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给分在15分(83.33%的满意度)以上,即达到非常满意。只有33.5%的被调查者对公司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给分在12分(66.67%的满意度)以上,即达到比较满意。却有26.8%的被调查者对公司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给分在9分(50%的满意度)以下。39.6%的被调查者对公司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持中立的态度。给分在9分(50%的满意度)到12分(66.67%的满意度)之间。被调查者对现行指标体系的满意程度的比例如图5-5所示。
图5-5 被调查者对现行指标体系的满意程度的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