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形材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
黑川和夫
前 言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低迷,很多下游产业的生产据点移向海外,素形材产业的国内需求日渐萎缩,再加上下游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更促使素形材产业积极地开展海外调配。这不仅使国内的素形材产业的需求缩小了,还激活了不曾是日本企业竞争对手的新兴工业国的素形材产业。其结果是日本国内的素形材产业越发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松岛宪之(2006)曾讲道,“素形材产业支撑着日本的制造业是没有错的”,并且进一步地指出,“目前支撑着日本经济成长的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是各种技术磨合型产业,其领域的基础材料、素形材等的部品技术对产业成长极其重要,这些竞争力如果下降的话,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就会下降”[1]。另一方面,港徹雄(2006)指出,“需要转移到海外的只限于那些低水准产品,其他诸如高精度、高耐久性产品;多品种、小批量以及短交货期产品还是被维持在国内”,并且主张,“如何把有限的劳动力转向附加价值率高的生产部门是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日本企业全体的课题”[2]。也就是说,促进素形材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活用与现行的技术相关的知识和对技术开发的潜在能力,创造出具有差别性的生产技术、素形材的研究开发及与其素形材相一致的生产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
所以,本文把焦点锁定在技术开发,对素形材产业的技术开发及技术开发的支援方法提出建议,并以此为研究课题。首先概观素形材产业,整理对素形材产业的支援政策,然后就发展素形材产业的技术开发的建议进行了归纳。
素形材产业的概要
所谓的素形材产业就是“把素材用加热、加压等任何方法,运用于变形加工的技术,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形状和拥有某种性能的产品的产业及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机械装置的产业以及对产品进行热处理等,附加某种特定性能的产业”[3]。素材就是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等。最近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也作为素材被广泛利用。作为加工方法,有铸造、锻造、冲压等。素形材的性质具有强度(耐热、耐力等)、耐磨耗、耐腐蚀等特征。应下游产业的需求,选择素形材的性质、加工方法等。素形材产品的主要用途有汽车用零件、产业机械用零件、电气以及通信机器用零件等。素形材产业为了满足下游产业的需求,从制铁产业、非制铁产业的“上游产业”购进钢铁、铝等素材,进行加工。素形材产业也被称作“服务产业”,是形成日本在世界上也引以为自豪的汽车、通信机械等下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源泉。下游产业以最终组装厂家为顶点,由一次加工组装厂家、两次加工组装厂家等构成,呈金字塔构造。很多的素形材企业是这些厂家的承包单位,按着这些组装厂家的图纸制造加工。素形材企业既有中小企业的特征,又有生产中间材的承包企业的特征,依存于国内需要。
素形材产业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战后的黎明期(1945—1955年)、成长期(1956—1990年)、成熟与后退期(1990—2003年)、繁忙期(2004年至今)[4]。至1990年,素形材产业与下游产业一同取得了稳定增长的发展。经过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低迷,现在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下游产业,特别是汽车产业的状态比较好,日本国内经济有所好转。但是,很多的素形材企业虽然忙,但销售单价下降。素形材产业及素形材关联产业的出厂额约8.6兆日元(占全制造业的比率为2.9%),从业员工41万人(占全制造业的比率为5.1%),事业所2万家(占全制造业的比率为7.5%)[5]。
对素形材产业的支援政策
战后,政策当局马上就认识到素形材产业的重要性,在商工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机械局内设立了“铸锻造品课”,坚持不断地支援素形材产业。在战后的黎明期,对素形材产业采取了配给煤炭、钢铁等基础物资的政策[6]。之后,一直到现在,建立了税制的优惠政策、低利融资、扶助制度等,甚至为了支援,坚持不断地为素形材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可以说,政策当局的支援是素形材产业发展的重大要因。
综观2000年前后对制造业的支援政策。1999年,政策当局认识到,物品制造的基础技术支撑着日本的骨干产业,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制定了《物品制造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之后,根据这一基本法,制定了物品制造基本技术的研究开发、企业与大学的合作、推进物品制造的基础产业集成、培养中小企业等基本计划。2005年,物品制造政策座谈会(2005)总结归纳了9条意向和政府应该着手解决的政策课题,并提出了“物品制造国家战略方针”。其中指出应向物资及劳动负荷减轻、多品种变量及循环型、灵活运用不同物质和知识及情报等的人力资源的范例转换[7]。并且,经济产业省(2004)制定了“新产业创造战略”。
构成其背景的:一是日本是高级部品材料产业的集约地;二是下游产业、以素形材产业为中心的中游产业、上游产业之间拥有“连锁整合”的潜在能力等等。这些发挥了日本的强项产业和创造新产品成为必要。在这种状态下,以创造出下列的产业群为目标:
(1)充分发挥出强大竞争力的先进产业群。
(2)满足以社会的变化为转移的市场需求的产业群。
(3)承担起振兴地区经济重任的产业群。
具体来讲,燃料电池、智能家电、机器人、信息、健康和福祉方面的机器及服务、环境和能源方面的机器及服务、商务支援服务等7大领域。经济产业省(2006)为了实现新产业的创造,把这7大领域详细划分为20个领域,制定出技术战略,并且制定出“技术战略图2006”。这个战略图虽说是为了创造下游产业的新产业而制定的,也是作为服务性产业的素形材产业的技术目标和需求。中小企业政策审议会经营支援部会(2006)根据经济产业大臣的咨询,制定出了“关于强化承担物品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重任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合作”。其中指出,日本制造业的强有力的源泉在于中小企业形成了具有如下两大特点的产业构造。
(1)它们拥有自己培养出来的、关于物品制造的高层次的技术力量。
(2)紧密地交流、竞争与协同作战成为可能,并且就如何展开具体性政策提出了建议。
于2006年6月实施的《中小企业物品制造基础技术高度化法》有两个目的:一是强化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创造出新型事业。对中小企业而言,一是为了物品制造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为了支援利用新开发出来的研究成果。此法包括对研究开发的补助和低利息融资制度等。对象技术是指物品制造基础技术基本法第二条所规定的特定物品制造基础技术,至2007年2月共有19个领域,大多是有关素形材产业的技术领域,例如,模型、铸造、金属冲压加工、锻造、热处理、粉末冶金等技术。
另外,经济产业省(2006)制定了“新经济增长战略”。这是以强化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地区经济活跃化为目的而制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这个新经济增长战略的目标是:
(1)人口减少情况下的“新成长”。
(2)革新与需要。
(3)制造业和服务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双动力”。
(4)改革的将来是可以预见的光明的未来。
并且把革新的横断性的5个领域划分为人财力、生产手段及基础设施、金融、技术和经营力。
如果把焦点只锁定在素形材产业来整理策略和发展方针的话,首先,2000年素形材中心在组织内召开的素形材技术战略会议(2000)制定了《素形材技术战略》,明示了为制造高品质、高附加价值的素形材制品的技术和高度化的设计及制造过程的技术等的方向。随后,素形材技术战略会议(2001)制定了《素形材技术战略运行图》。2006年,由与素形材产业相关联的学者、团体等的代表构成的素形材产业方针制定委员会(2006)制定了《素形材产业方针》。其中指出,日本的素形材产业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发挥技术特长的进攻性经营、按健全的交易惯例共存共荣、强化活用产业集成的竞争力、赢在海外的机制、与同行业或异行业的积极协作、向多样的制品群提供服务、持之以恒的人才培养、令国民对素形材产业倍加关注的投入等等[8]。并且组成素形材产业的团体(精密铸造协会,2007),把这些方向性进一步制定出更加具体的方针。
以这些方针为基础,扶助制度、补助金制度、支援性基础设施的构筑等被预算化。素形材产业可利用的措施有地区经济活跃化等支援(165亿日元)、物品制造基础产业的高度化支援(95.5亿日元)、人才强化支援(36.9亿日元)、技术开发支援(132.7亿日元)、知识性财产保护(4.5亿日元)、经营支援(76.3亿日元)。除此之外,为支援挑战企业准备了2 000亿日元的资金额度。
关于素形材产业技术开发的相关者可分4大类。首先是有关省厅和地方自治体等的“政策当局”来制定方针和法律,进行对研究开发的扶助、补助金以及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的预算。第二是中小机构、都道府县的支援中心、工业试验中心以及物品制造培育机关等对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援机关”,它们是执行预算的机关。第三是进行技术开发的构思和理论性验证的“研究机关”,如公家的研究机关和大学,上游、下游产业的大型企业的研究所也属于这一类。第四是实际上进行研究开发的“素形材企业”。
为发展素形材产业的技术
为了发展素形材产业,拥有满足下游产业需求的生产技术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生产技术”,“不光是加工精度和速度,在生产过程中的降低成本效果和环境负荷抑制效果,甚至还包括发现技术性课题及经营课题、用以技术解决课题的全盘能力”[9]。物品制造基础技术是指“与工业制品的设计、制造或修理相关的技术当中,拥有广泛性,支撑着制造业的发展”(物品制造基础技术基本法第二条),即素形材的生产技术是由广阔的工学知识、见解而构成的。素形材技术战略会议(2000)把素形材产业的技术特征描述为是技能中心,是在用户企业的主导下而进行生产的。并且指出把机械化、自动化、情报化用于代替、支援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指出:“材料间和加工技术间的转换、复合化等已取得的进展值得瞩目。”[10]
在素形材产业的技术开发方面,在整理课题之际,必须考虑素形材产业的特征,即众多的素形材企业都是小规模,并且作为下游产业的承包企业而存在的,是来图加工的承包企业。从技术开发能力方面来看,具有如下特点:“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基础薄弱”,“担当技术开发的技术人员不足”,“教授铸造技术、锻造技术等的大学减少”,“产学官的携手合作不充分,国立研究所等并不认为素形材技术起着先导作用”,“有关素形材技术的知识基础薄弱”等等[11]。
为素形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了归纳建议,对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状况进行详细划分。即以研究机关、下游产业及素形材产业三个研究主体为横轴,革新性的水准、改善性的水准的技术开发的目标为纵轴,研究开发状况可以用行列要素图来表示。
首先,“第一种状况”是研究机关为主体进行的改革性的技术开发。在研究室里通过极小规模的试验,用试验片等来确认创意的可行性的基础研究。其次从理论上实证其成立性。作为“第二种状况”,为实现下游产业进行的革新性的研究开发,依据商品开发长期计划和技术战略来设定将来有可能成为必要的技术课题,在开发部门或所属的研究所进行。然后,作为“第三种状况”,下游产业为主体进行的为实现改善性研究与商品开发并行的技术开发。用户企业为了对最终顾客保证品质,要进行很多的性能确认,所以这时的素形材企业可以获得为这些试验所提供的试做零件的相关性能数据和情报等。作为“第四种状况”,素形材产业为主体,按着革新性目标进行研究的技术开发,为把握将来的商品动向、预测将来有必要的技术而进行研究。“第五种状况”是通过素形材产业进行的改善性的技术开发。为了达到用户企业所要求的QCD(品质、成本、交货期),必须在生产过程、作业内容、工序等方面下工夫,并反复地进行试做零件。如果达到了其目标QCD,就与下次的购买联系起来了。
以政策当局的视点来进行总结,有以下5种状况。第一种状况,对用户企业商品的性能依赖度高,可以期待零部件材料制造过程的大幅度地改善,对其他领域的波及效果大以及从安全和环境等的政策性观点来看是应该解决的课题[12]。对重要的技术领域,对研究机关和相关学会,有必要充实援助制度。第二种状况,讨论一直在实施着的税收优惠措施需进一步给予优惠。第三种状况,由于会产生用户企业与竞争对手间的竞争和素形材企业间的竞争,应按市场原理运作。政策当局不必要的介入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不可以实施特别支援。第四种状况,大多的情况是,素形材企业有必要从“研究机关”获得技术性支援,从“政策当局和公共支援机关获得金钱方面的支援”。为了增强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除了现行的支援政策、扶助制度、支援性基础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增加预算之外,还需要更积极的支援政策。第五种状况,因为众多的素形材企业的规模小,为了提高改善活动的效果,便于活用、实施现行的技术,支援基础设施和力求融资制度的充实是很有必要的。
素形材产业主体上应该把研究开发课题定为以“现行拥有的生产技术(包括生产设备)”和“获得新技术”为横轴,把对象零件(包括类似的零件)按“现行”和“全新”为纵轴进行分类。把第一类定为现行技术和现行零件。在这一类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削减费用,专门依靠现场的改善活动。提高产品的品质的安定性、生产过程的效率化及成品率等,应属前述的研究开发状况的“第五种状况”。其次,把第二类定为以现行技术制造全新零件。这里的研究开发的目的在于从素形材产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探求全新用户企业的需求。为了把经济产业省(2006)的《技术战略运行图》中显示的领域的商品进行商业化并活用现行技术,研究开发题目只是一些轻微革新性技术课题。现行技术的灵活性(适应力)很重要。在向用户企业的提议活动中探索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企业的协助是不可缺少的。即有必要请对方明示数值化了的市场需求,或请用户企业在其使用的商品中对素形材企业提供的零件进行评价。第三类是以新技术制造现行零件的革新性课题。素形材企业为了降低与研究开发存在的危险,有必要选择有创意的、可行性在公共性研究机关已经得到验证了的、可行性高的课题,或与公共性研究机关合作,或接受支援。第四类就是把获得的新技术运用到全新的素形材。素形材企业不涉猎这类的课题。
以素形材企业的视点对以上加以总结:第一,有必要把经营资源集中到在“第一种状况”和“第五种状况”下的课题上,蓄积技术性知识。进行提议活动,创造能与用户企业共同开发的环境。第二,进行第一类的课题的研究开发,可以增强企业力量。然后,企业有了力量,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有必要着手第二类的课题。
总 结
为发展素形材产业的提议以生产技术为重点,总结了政策当局和素形材产业的视点。
如元桥一之(2007)指出的那样,“人们认为日本的革新体系到目前为止是大企业的自费主义为特征,但是在外部合作型模式当中,研究开发型中小企业的作用变得越发重要起来”[13]。因此,今后很有必要解决好与用户企业的健全的交易关系与协调关系、强化活用产业集成的竞争力、同业种与异业种的提携等问题。
参考文献:
财团法人素形材中心:《素形材产业的新规重要调查报告书》,2004年。
财团法人素形材中心:《素形材技术战略运行图》,2001年。
精密铸造协会:素形材产业的各业界方针,《素形材》,2007年48卷第1期。
日本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文部科学省:《物品制造白皮书》,行政出版社2006年版。
日本经济产业省:《新产业创造战略》,2004年。
日本经济产业省:《新经济成长战略(部分归纳)》,2006年。
日本中小企业厅:《中小企业白皮书》,行政出版社2006年版。
中小企业政策审议会经营支援部会:《关于强化物品制造的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力》,2006年。
【注释】
[1]松岛宪之:“关于素形材产品的今后的课题与对策”,《第四次素形材产业方针委员会资料6》,2006年,第2页。
[2]港辙雄:“全球化的20年与中小企业的出路”,《商工金融》,2006年第56卷12号,第43页。
[3]素形材产业方针策定委员会:《素形材产业方针》,2006年,第6页。
[4]素形材产业方针策定委员会:《素形材产业方针》,2006年,第10—19页。
[5]第四次方针策定委员会:《素形材产业方针参考资料(资料5)》,2006年,第2页;经济产业省:《平成17年工业统计速报》,2006年。
[6]素形材产业方针策定委员会:《素形材产业方针》,2006年,第10页。
[7]物品制造政策座谈会:《物品制造国家战略方针》,2005年,第22页。
[8]素形材产业方针策定委员会:《素形材产业方针》,2006年,第41页。
[9]中小企业政策审议会经营支援部会:《报告书——关于强化物品制造的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力》,2006年,第7页。
[10]素形材技术策略制定会议:《素形材技术战略》,2000年,第38页。
[11]素形材技术战略制定会议:《素形材技术战略》,2000年,第38—42页。
[12]经济产业省:《技术战略运行图》,2006年,第150页。
[13]元桥一之:日本经济的竞争力正在下降吗?——通过生产性和革新分析的验证,《经济产业新闻》,2007年2月430期,第55—5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