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隔的经济指标

区隔的经济指标

时间:2023-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2.3 区隔的经济指标由于消费者的经济基础不同,人们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阶层地位来选择相对应的产品。多年以来,南京市主要的购房者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第一居所的基本居住。2003年南京中低档价位区间商品房供不应求,3 500元以下/平方米价位段商品房供给仅能满足需求的58%,需要经济适用房的人群根本无法进行选择,他们只能考虑是否有机会购买到政策优惠的住房。

3.2.3 区隔的经济指标

由于消费者的经济基础不同,人们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阶层地位来选择相对应的产品。人们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自己的消费选择范围和消费形式范围,只能在一定的消费边界所规定的消费空间中进行消费,使消费者处在不同的消费需求层次上。

从经济方面来说,上层和中层群体处在较高的消费分层,下层群体则处在较低的消费需求层次。市场营销就是通过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边界和消费分层研究,为企业找到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市场。因此,在房地产广告中必须要表达出不同经济分层下的消费需要。

多年以来,南京市主要的购房者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第一居所的基本居住。由于拆迁和结婚不得不购房的人占到购房者的半数以上,而他们的购房能力又相对有限。仅以2003年为例,南京市住房需求每平方米3 500元以下价位段的占46.2%,严重供不应求;需求3 500~5 000元/平方米价位段的占40%,供求基本平衡,但区域供给结构失衡;需求5 000元以上/平方米价位段的仅占总量的7.1%,而实际供给比例达34.2%,属于严重供大于求。(15)5 000元以上/平方米价位段区间为供给过剩区,供给份额大大超过需求份额。

在总价方面,潜在购房者的承受能力主要集中于三个层次:31~40万元、41~50万元和51~60万元,能够承受这三个总价的潜在购房者分别达到29.2%、27.5%、16.2%,合计占全部潜在购房者的72.9%。61~80万元总价的承受比例也达到11.3%,而超过81万元总价的承受比例仅为5%。(16)

由于对自己手中的钱与其能购买到的住房之间有较强的关注,人们希望广告能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可得性”,要求广告开宗明义,直达主题。因此,广告的告知功能是最重要的。

图3-4 南京市2003年全年购房动因构成图(17)

整体来看,除了高档房产,南京整个房地产的产品需求仍然是以供方市场为主,房地产商作为信息来源者,不需要对信息付出太多的成本。2003年南京中低档价位区间商品房供不应求,3 500元以下/平方米价位段商品房供给仅能满足需求的58%,需要经济适用房的人群根本无法进行选择,他们只能考虑是否有机会购买到政策优惠的住房。

事实上,满足住房面积基本需要的住房,在一个很长时期之内将是南京房地产消费的主要动因。中国面临着“城市社会”的到来,“如果按照西方150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即城市化平均每20~25年翻一番的标准预计,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接近65%~70%,这一过程预示着在未来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将有5亿~7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18)“城市社会”的来临,城市市民群体的扩大,对城市房地产带来了强烈的需求与分层。根据南京抉策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2002年以来,拆迁一直是购房需求的主要动力。(19)据统计,南京市2003年实施拆迁项目115个,拆迁房屋面积179万平方米,共拆迁居民2.4万多户,拆迁工企单位1 320个。(20)保持如此城市的发展,必然对今后的房地产开发与房地产广告提出相应的要求,大量新出现的地理概念、产品概念和管理概念,都需要房地产广告作较细致的描述与解释。因而,这种信息密集的诉求方式将在南京房地产广告上保持相当长的时期。

图3-5 公寓与别墅广告中价格诉求比例变化图

1994年至1997年间,所用的经济诉求方式是将价格直接标在广告或启事上,或称“南京最低价”、“全市最低价”、“大特价”等直接的语言;也有一些以“公寓房的设施普通房的价格”(南湖利呈公寓)、“市区的住房郊区的价格”(九龙小区)以显示价廉物美。

1998年至1999年期间,则有一些楼盘以房改结束作为一个新的时期的开始,向人们灌输房价上升的信息,希望促使潜在购房者尽快购房,以免福利分房结束后大面积涨价。“铁定上调”(经纬城市花园),也有的配合住房金融政策的变化,鼓励人们尝试以贷款的方式购房,“灵活的付款方式使您心动”(通达大厦)。

转折期过后的2000年,集团消费基本结束,但房地产广告在经济方面的诉求仍然延续转折期的“省钱思维”。“住通宇花园,节约生活成本”(通宇花园),“精打细算省万金”(经纬城市花园),“安家变得如此简单,亚东推出精装修联排别墅,仅44万”,似乎经济合理的标准就是价格低廉。

此后,人们对自己生活需求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对房屋核算的要求从便宜向物有所值转变。房地产广告直接诉求低价的很少,而将诉求重点转移到产品的质量、设计等方面,以表明“一分钱一分货”。事实上,南京的房价涨幅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始终名列前茅:2001年排第五,2002年排第二,2003年排第八,2004年排第四,(21)再进行低价诉求已经没有说服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