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工业发展能力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的核心,工业发展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程度。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生态环境最好、工业发展基础最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核心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具有良好的生态和工业基础。下面将通过建立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近几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态势。
本章围绕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指标选择方面,吸纳了有关研究全社会资源与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同时兼顾指标数值的可获得性,将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也就是本节研究的最终目标。第二层为准则层,共分三大类,分别为资源型指标、环境型指标和支撑能力指标。第三层为指标层,共由27项指标构成。其中资源型指标中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万元GDP耗能、万元GDP耗电、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万元GDP用水量、万元GDP建设用地面积、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反映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耗弹性系数则反映能源、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等于能源、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之比。环境型指标主要是以环境排放的相对比率来衡量,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SO2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工业烟尘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工业粉尘排放强度、工业SO2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每日每套治理能力、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占GDP的比重等12项指标。支撑能力指标则包含第三产业所占GDP占工业总数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总产值比重、技术成交额占GDP的比重、有科技活动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工业企业技术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等5项指标。
为确保数据在不同省份、不同年份之间的可比性和工业在资源节约与环境治理方面的效率性,本章选取的指标均为比率指标。在对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赋予权重时,遵循“近重远轻”的原则,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间重要性的相对大小,构造矩阵,利用特征值法确定向量,从而确定不同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对于环境友好型工业起直接影响作用的指标,赋予其较大的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最后确定环境友好型工业指标体系中资源型指标的权重为0.5,环境型指标的权重为0.3,支撑能力指标的权重为0.2。具体指标体系如表4—3所示:
表4—3 环境友好型工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表4—3是我们构建的指标体系,分为三层,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并针对不同指标对环境友好型工业的重要性分别给予其不同的权重。这样我们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西省2003年至2008年环境友好型工业进行评价分析。通过《江西省统计年鉴》得到各指标层的相关数据如下(见表4—4):
表4—4 江西省环境友好型工业指标层2003~2008年数据
续表
续表
为得出不同年份环境友好型工业的综合评价结果,必须对指标层进行总指数计算。这里以2003年为基年,令其指数为100,可以计算出江西省其他年份的环境友好型工业综合指数。对于指标层,数值越大绩效越差的指标(如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计算指数时取指标值的倒数,进而与基年进行比率换算;对于数值越大绩效越好的指标(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指数时直接对比即可。得出数据结果如表4—5):
表4—5 江西省2003~2008年环境友好型工业评价指标得分值
续表
续表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可得到江西省2004~2008年的准则层的指数值如下表(表4—6):
表4—6 江西省2004~2008年各准则层指数值
图4-1 江西省2004~2008年各准则层指数值
根据模型设定2003年江西省环境友好型工业的综合指数值为100,则2004年至2008年综合指数值分别为108.822、110.532、118.123、160.798、179.097,指数年平均增加率为12.95%。江西省环境友好型工业综合指数的逐步增加说明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充分显示了江西工业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以及科技应用上都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了鄱阳湖生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从具体分阶段来看,江西省2004年至2006年环境友好型工业综合指数值年平均增速为5.76%,增速相对比较缓慢;而2007年环境友好型工业综合指数值相对2003年已达到160.8,相对2006年的增长率为36.13%,增速大幅提升,说明江西省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表4—7 2003~2008年江西与全国主要环境友好型工业指标平均值对比情况
续表
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三个准则层的相对重要性,资源型指标的权重大于环境型指标,环境型指标的权重优于支撑能力指标,在这三个指标的“协同效应”下,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不平才会越来越高。具体到资源型指标,2003~2008年间江西该指标的得分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除2005年有小幅下降趋势外,其他年份均呈增长势头,尤其是2007年增长率高达45%。根据上文指标的选取,可以看出资源型指标涵盖的范围主要包括万元GDP耗能、万元GDP耗电、万元GDP用水量、万元GDP建设用地面积等资源型指标。通过表4—7中江西2003~2008年资源型指标的平均值与全国同期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整体来看,江西的资源型指标的平均值与全国相比,优于全国同类指标的平均值。其中江西每产生万元GDP比全国平均水平耗能减少0.17吨、耗电减少305千瓦小时,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及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也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江西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的平均值高于全国,究其原因与江西省工业产能薄弱有关,导致每单位工业生产总值的耗能上升。江西的万元GDP用水量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江西较低的用水成本也是导致该项指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本性的转变还要依赖江西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良好的资源型指标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工业奠定了初步的发展基础,江西应该进一步巩固优势,强化“低碳”经济特色,打造“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品牌形象。
准则层中的环境型指标所占的权重仅次于资源型指标,江西省该指标2003~2008年得分值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7.38%(见表4—6),高于综合得分值的年均增长率,说明环境型指标的增长势头强劲,日益成为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则层中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工业粉尘排放强度、工业SO2排放强度等。从纵向来看,2003~2008年江西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对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污染排放强度逐年呈现下降趋势(见表4—4),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减排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从江西上述四个废弃物的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来看,仅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三个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减排形势相当严峻;然而从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近几年只有0.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更远远低于环保投入占比的应有程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优势是生态,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不应发展工业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不能再以GDP总量为目的,而应考虑GDP增长的质量,扣除环境成本等相关成本后来计算,才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正确走向。因此政府要妥善解决不同区域间的利益补偿问题,通过有力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措施,按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要求引导工业的良性发展。
支撑能力指标所占的权重虽然仅有0.2,但其作用不可小视。资源及环境型指标的竞争归根结底要来自于科技的支撑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效率,才能真正引导环境友好型工业的长远发展。从江西省2003~2008年相关数据中可看出,我省科技型指标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低位调整之后,2007、2008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欠发达,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及技术成交额占GDP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因此政府要在加强科技投入的同时,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规划区,通过人才培训及“筑巢引凤”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科技型指标的良性发展。
总体来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作为全国第一个以生态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规划,在建设的具体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分步骤地、分层次性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将其发展好、建设好,使之成为全国的生态经济建设典范。通过上述模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应该继续发扬资源节约的生产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工业工艺流程、加强污染防控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为“最后一湖清水”地区的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作出不懈地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