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推进规划区环境友好型工业建设,分别确立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2011~2015年):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
初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规模,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资源综合利用达到新水平,工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广泛推广,率先在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1.传统产业发展目标。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着力提升增长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加快产业集聚和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做大做强一批高成长性的核心骨干企业,促进钢铁、汽车、陶瓷、石化、纺织、食品六大支柱产业裂变式扩张。
——钢铁产业。到2015年,钢铁生产能力达到3100万吨,实际产量超过29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利税超过350亿元;推进精品基地建设,重点形成以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的板材、线材精品;以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的优质线材、螺纹钢汽车弹簧钢精品。
——汽车产业。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760亿元,年均增长15%;核心企业得到较快发展,江铃汽车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过420亿元,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基本形成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大整车生产布局,以及零部件生产围绕核心骨干企业和特色工业园区的格局。初步实现150万台整车、10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汽车零部件90%以上由省内企业配套。
——陶瓷产业。以国家级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陶瓷协会为平台,做优做大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产业,重点发展有优势的高技术陶瓷,尽快形成产业化规模。到2015年,实现陶瓷产业销售收入550亿元,年均增长50亿元。
——石化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培育产业基地,增强竞争力,推进石化产业向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到2015年,原油加工量达到2073万吨,成品油、芳烃产量分别达到1452万吨、166万吨,化肥产量达到160万吨(折纯),石化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695亿元,年均增长20%。
——纺织产业。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质量提升为重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推动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到2015年,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年均增长25%。抓好南昌、九江、抚州三个纺织工业基地发展,加快九江共青城开发区、南昌青山湖区等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
——食品产业。培植一批名牌产品,提高酒类、饮料、果蔬、畜禽肉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食品类企业资产总额为168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3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30亿元,利税总额45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5%。
2.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支持高成长型的骨干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链延伸与配套。到2015年,初步形成生产要素集中、众多企业集聚、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集群,新兴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明显提高。
——光伏产业。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到2015年,光伏产业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新余、南昌等地建成光伏产业高度集聚的特色产业区。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00亿元,形成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核心园区1家、500亿元以上园区2家,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0亿元以上企业5家。
——生物产业。到2015年,生物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超过1800亿元,保持年均增长30%以上,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位居中部地区前列;基地核心区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200亿元以上园区3家;重点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10~100亿元的企业10家。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以鹰潭、南昌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到2015年,力争阴极铜产能达到150万吨、精深铜材加工产能达到240万吨,均占全国1/5以上,把江西建成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精铜材产业基地。
——航空产业。到2015年,打造成为全国直升机、教练机研制生产主要核心基地,通用飞机、大飞机主要部件研发生产和航空转包制造重要基地,成为功能更为齐全、特色更加鲜明的中部地区最大的航空产业基地。高级教练机、直升机、通用飞机和无人直升机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国第一,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350亿元,占全国的18%。
——风能核能产业。到2015年,力争全省风力发电装机达到200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年生产能力达4000套以上,形成核级钢板和核岛型钢年产能力20万吨以上,培育一批有资源优势或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实力的核心企业;力争全省风能和核能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产业创新平台,风电和核电装备、核级原材料生产等部分领域科技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5项以上。
二、中期目标(2016~2020年):深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
到2020年,规划区环境友好型工业规模占全区工业总量65%以上,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均衡发展、互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一批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突起;循环经济全面、纵深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取得重大进展,区内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能全部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得到有效控制;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六大支柱产业和八大产业基地为主导,优质高效的项目和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规划区的工业总量、质量均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先发和竞争比较优势,已经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三、长期目标
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全面形成,环境友好型工业高度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了以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体、其他产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了功能互补、协调完备的动态产业布局;循环经济已经成为规划区最为广泛运用的发展模式,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达到国际标准,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实现高度协调,信息化工程全面实施;规划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部分产业和核心产品具有世界竞争优势,拥有一批国际顶尖优势品牌。到21世纪中叶,规划区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工业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