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时间:2023-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3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间,把适当的人选安排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以人事的协调来提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达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取得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价值;二是发挥人力资源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1.2.3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间,把适当的人选(最经济的人力)安排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以人事的协调来提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达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取得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价值;二是发挥人力资源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1)取得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价值

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把人与事适当地配合起来,使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以取得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价值。

根据价值工程理论:y(价值)=F(功能)/C(成本),即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功能和成本的变化。使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提高功能、降低成本。这就是在企业管理中被称为“大高低”的目标管理原则,即大价值、高效能、低成本。具体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公式来体现:

人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人的有效技能最大地发挥    

人的有效技能=人的劳动技能×适用率×发挥率×有效率

在以上第二个公式中各项内容的含义如下:

适用率=适用技能/拥有技能(即是否用其所长)

发挥率=耗用技能/适用技能(即干劲如何)  

有效率=有效技能/耗用技能(即效果如何)  

因此,要使企业员工使用价值最大化,其努力方向就是提高适用率、发挥率和有效率。

2)发挥人力资源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协调,以增进合作,发挥员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要提高工作效率,不能忽视“行为科学”的基本概念。这个基本概念可以简单地利用以下方程式表达出来:

工作表现(效率)=f(能力×激励)

工作表现可以看做是能力与激励两者的乘积。就是说,只有能力而没有激励是没有结果的。比如说: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如果他从来提不起干劲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表现。反过来说,一个人只有干劲,而缺乏工作能力也不奏效。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能力与激励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招聘优秀的人才,即才能与干劲兼备的人。然后要有足够的激励措施,以提高员工的士气。

要招聘有工作能力的人,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可以通过内部考核、选拔加以培养,发展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二是从外部招聘所需要的人才。

关于激励人才方面,可以通过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提升或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去激励员工的干劲,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果细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使公司的整体目标得以经济有效地完成。

(2)组织中的各成员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3)各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尽可能完成。

(4)让每个人得到最大的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获得有能力的人 对组织的工作先要有妥善的规划,对每一个职位拟定其责任和义务,并列出该职位所必须具备的资格和条件,以便据此招聘和选择人才。

(2)有效利用员工的能力 每个人必须了解组织的目标和自己应尽的责任,他们必须具有知识、技术、权力及其他有助于完成任务的种种条件。

(3)维持员工的意愿并达成组织的目标 让员工接受公平合理的待遇,并使他们免于因生病、意外、年老、失业或管理人员的独断专行所带来的消极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