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势产业发展的资金筹措机制
推动产业发展,资金是关键。据有关数据表明,珠三角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1%,带动GDP增长0.708[4]。梧州市必须积极探究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通过财政资金投入、争取国家和上级专项资金、银行贷款、引进外资、吸纳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优势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一)建立高效益的投入机制
财政投入是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2010年,梧州市在促进产业发展的财政预算支出方面,安排了工业发展奖励资金2000万元,招商引资专项资金1000万元,中医药发展资金2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200万元,规模养殖水产畜牧业扶持资金500万元,六堡茶产业化扶持资金300万元[5],这些资金对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以投资拉动产业发展仍是梧州市的战略选择。建立高效益的投入机制。一是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战略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总量,以财政资金的集中投入、择优配置为形式,选择能充分促进梧州产业发展的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集中投入,突出对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效应,鼓动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政府鼓励的重点产业发展领域。二是用足国家的扶持政策。瞄准国家对有关产业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广西的扶持政策,争取更多的产业项目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统筹盘子,以获取更多的专项资金支持。三是实施好激励性财税政策。结合梧州市优势产业发展情况,以扶持战略性优势产业为导向,实行以流转税优惠为主、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相结合的税收政策,如对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四是采取银行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对使用银行贷款投资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财政可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以减轻企业负担,扶持产业企业快速发展。
(二)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机制
推动优势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目前,梧州市的金融机构体系中以工、农、中、建4家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为主,2009年分别新增货款43.35亿元、23.61亿元,合计占全市新增货款的89.11%[6]。其他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发展不足。目前全市只有1家小额贷款公司——鼎晟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只有1家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桂林城市商业银行在梧州设立了分支机构。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在广西全区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2%、3.5%,反映了梧州市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创新融资机制。一是大力“引银入梧”。积极拓展资本市场,加强银企合作,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梧州创业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推进县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争取在梧州成立西江银行,不断完善西江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规范发展各类融资担保机构。争取设立梧州市优势产业发展投融资服务平台,在重大产业园区建立园区投融资公司或专项产业投资基金,如梧州工业园投融资公司、再生资源产业投资基金、陶瓷产业投资基金、不锈钢产业投资基金等,促进政府、企业和园区的融资平台有效联动。帮助融资性担保企业申报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建立财政持续对融资性担保公司注资的机制;完善全市的投融资相关配套服务,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新兴支柱产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三是扩大上市融资规模。支持和鼓励中恒集团公司、索芙特公司、神冠控股(集团)公司等上市企业再融资,培育丰业集团、日成林化等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通过国内外融资市场筹集资金,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或短期融资券,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四是创新项目融资方式。积极探索B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和BT(建设—移交)等融资措施,推动项目跨市融资、金融跨市流动,不断完善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三)开展针对性的招商引资
通过招商引资吸纳市外资金是有效增加产业发展投入的重要手段。据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0年的5年间,梧州市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为458.5亿元[7],这些市外资金成为近年来梧州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来源。梧州未来优势产业发展,仍然需要大量外资的注入,需要接受发达地区的技术和资金的带动。因此,梧州市必须深化拓展与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积极融入北部湾,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平台,围绕优势产业、传统特色产业和产业园区不遗余力地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引导外来资金的投向,鼓励外资、民资等各方面资金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园区、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注释】
[1]《广西日报》,2011.1.25。
[2]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8年修订)》(发展改革委令第4号),2008.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年鉴(2009)》,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4]邓伟根:《产业生态理论与实践——以西江产业带为例》,第18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关于梧州市全市与市本级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6]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年鉴(2009)》,第210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7]《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12日在梧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