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现状的探究——图书馆人性化改革
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现状的探究——图书馆人性化改革[1]
潘思雨 冯斯琦 周 飒 张 丞
摘 要:目前大学图书馆存在着严重的图书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图书查询系统检索方式过于被动,不能提供人性化的提示功能;另一方面,书架使用传统的中图法(字母+数字)标签进行标示,不利于读者查找。本文将通过对中图法的逆向使用,建立提示型图书查询系统,并针对大学图书馆特点建立课程推荐书目查询,实现主动检索。同时在硬件方面,本文将类比书店标签设计对图书馆设施进行人性化优化。
关键词:提示型检索;中图法逆向使用;便视书架;社会化标签
一、现状分析
(一)背景
大部分初入图书馆的同学都会抱怨,要想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书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例如想要查找一本与经济学相关的书,在检索系统中输入“经济” ,将得到22 542条查询结果,哪个才是我们想要的?想找一本与旅游相关的书,究竟是该在“文学”区还是“地理”区查找?拿着查询到的“索书号”逐个书架的挨个查找很浪费时间,能不能有更有效率的方法?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同时也正是本文欲将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基本都采用中图法[2]对图书进行标记,这种方法有助于图书的码放与管理,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熟知中图法的编码含义,方便了管理;而普通读者却对此一无所知,这给图书的查询造成了困难。
大学的图书馆应该是一个为同学服务、方便同学借阅书籍获取知识的地方。而现在图书馆的分类管理方式更倾向于方便管理,却忽略了读者最根本的需求。究其根本,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借阅需求不同
目前图书馆普遍使用的中图法作为图书分类方法,其分类虽然细致,但由于其分类形成时间较早,覆盖范围较广,所以与大学图书特定的分类需求还存在一定差异。如在经济类院校,同学借阅的图书主要以经济学为主,对经济学下属分类要求较细,对理工科的分类要求较松,而工科类院校则恰恰相反。
2.图书馆架上使用数字标签,便于工作人员上架管理,不利于读者查找
由于现在图书的摆放是利用数码标签进行规整,因此分类基本按照标签的第一组数字进行码放。而大部分同学都并不知道代码的含义,有时即使查到索书号也找不到具体书架,查找起来有一定困难。
3.书目搜索系统的搜索模式过于理性,而很多同学在查找书目的时候偏向于感性搜索
即不确定书名或只想搜索某一类的图书,如想在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搜索与经济学相关的书,将得到22 542个结果,涉及“法律” 、“社科”等20个小项,我们很难在这众多结果中找到所需的图书。
(二)问卷调查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在图书馆以及学生宿舍发放共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对象包括所有院系的不同年级的学生。
通过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图书文献检索系统是学生检索书目的主要手段
我们从第一题中发现,79%的学生选择使用图书检索系统。图书文献检索系统作为比较经济有效的检索手段,我们认为学生能主动使用该系统能够增加图书馆的利用效率。但是我们也发现,还有17%的学生采用直接到相应书架前寻找的方式。
2.学生使用图书文献检索系统的目的比较多样
从第三题的反馈中,我们发现,55%的同学使用检索系统的目的比较传统,主要是针对确定书目的位置进行物理定位。其次有29.5%的同学在使用图书检索系统时,希望系统能帮助确定具体书目,对阅读需求进行细化。有13.5%的学生在使用系统时,是为了得到具体书目的详细信息。还有3.5%的学生抱着拓宽阅读面的目的,对系统提出更高层次要求。
3.学生对检索系统的使用缺少正规学习和培训,不能充分利用检索系统和检索结果
在第二题中,只有9%的学生上过并且只有11.5%的学生表示打算上“图书文献检索”课程。学生由于缺少对图书馆整体的认识与对检索系统的培训,普遍不能充分利用检索系统和检索结果。结合第八题的结果,近八成的学生不知道中图法的分类。第三题中,对于检索系统给出的索书号也表示不清楚怎么利用,同时对于检索项和模糊检索的使用也比较差。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表示即使在检索中找到了索书号,也不能发现实体书本。
4.很多学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丰富的图书资讯
二、可行性分析
(一)目标可行性
根据已有的问卷调查情况可知,现阶段不少同学的图书检索知识不能跟图书馆的专业图书检索、分类知识相衔接。同时,根据现有条件,一方面不能在物质上和制度上有很大改进,例如加大“图书文献检索”课程的授课力度,改进图书馆分类方法等;一方面同学对图书馆现实需求不会减少并且在一定阶段内呈上升趋势。基于以上的现实状况及分析,我们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不改变现有图书馆实体架构与分类方式,尝试从衔接的角度出发,试图将同学的感性认识、朴素需求与图书馆的专业分类、实体架构联系。通过辅助搜索系统的建构与分类标签的优化,进一步对接需求与服务。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建立核心书籍资源与推荐书目资源的清单,方便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教学。
(二)技术可行性
图书查询系统的开发过程并不复杂,现有的编程软件及数据库工具完全能够胜任。目前的软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需通过VB.NET以及SQL Server等软件进行编译便可实现所需功能。
三、解决方案分析
中图法的分类固然有很多漏洞,但是由于其已沿用多年,彻底改革这一分类不现实也不经济。同时由于现有资源的限制,一方面图书馆不能扩大“图书文献检索”的授课规模,另一方面,不少同学也没有更多的课程时间接受图书检索培训。
尽管我们不能改变图书的在架分类与码放,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优化书目搜索系统以及图书上架标签的社会化改革来增加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79%的学生选择使用图书检索系统。图书文献检索系统作为比较经济有效的检索手段,我们认为学生能主动使用该系统能够增加图书馆的利用效率。所以我们决定对图书检索系统进行改革,将新的图书分类方式与中图法的优点相融合,向大学图书馆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提示搜索方式:
(1)契合大学生的需求,建立核心课程辅助读物书单,并在搜索时添加按课程名分类,以搜索本课程任课教师所推荐图书。如以“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分类代替原有的“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等。同学们不再需要大海捞针似的大范围搜索,也不用担心所读的图书不具有权威性。
(2)对于没有具体搜索目标,只想一个宽泛的领域里随便搜索书籍的同学,我们将提供引导提示:即将中图法分类复杂的代码转换为更加清晰直观的文字,在用户点选一个大项时自动提示下属分类小项,引导用户最终寻找到所需书籍。
(3)建立图书排行及评价体系,当用户不确定搜索到的图书是否值得一读时,可以参考之前读者对此书的评价,作为是否借阅此书的参考。
(4)当所搜得图书已全部借出时,提示“类似的书还有……” ,以达到分流的效果。例如《C语言习题集》 ,与之相似的图书有很多,不一定非要借阅某一本。
(5)将部分书目链接到对应的电子资源库中。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本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有很多图书可以通过网络下载阅读,十分方便。但大多数同学对此并不了解,导致电子资源使用率极低,而纸质图书借阅拥挤。
(6)在现实图书搜索结果时同时显示本书所在书架位置图。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即使查到了索书码,要想找到具体的书架位置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将用书架位置图与加上标签的社会化两种方法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同学们在检索到图书后的上架查找效率。
实行图书上架标签的社会化改革。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图书馆在未对公共开放之前是以读者递查书条给工作人员,再由工作人员上架查找的方式借书的。那时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找书,书架上的标签一律是以文字作为提示,而不是使用现在的数字代码。由此可见,社会化的标签将更有利于读者上架查找图书。
(一)图书查询系统设计
图书查询系统将作为金盘书目数据检索系统[3]的一个扩展,着眼于解决现阶段图书查询系统存在的被动、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学校全体师生服务,其中,书目检索细分为“精确查找” 、 “随便看看” 、 “按课程查找”三类。其系统功能如下:
图1 系统功能图
1.查询功能设计
(1)精确查找,即知道大致的书名或作者名,有明确的搜索方向。该方法通过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的精确匹配来查询,是最基础的查询方法。
图2 “精确查找”系统结构
(2)随便看看,即想看某一类的书,只知道大的分类(如经济学) ,但对搜索结果并没有明确要求。该方法为对中图法的逆向使用,即将中图法代码拆分为“主类代码” 、“分类代码1” 、“分类代码2”等,并将范围由“大”到“小”呈现给读者,引导读者通过对分类的选择乱来缩小搜索范围,最终锁定要查找的图书。
中图法将图书分为26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子类,子类又可分解为次子类,以此类推,从而最终为每一本书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代码——索书号。因此,每一本书的索书号都可以逆向分解为若干代码片段,我们由大到小将其命名为“主类代码” 、“分类代码1” 、“分类代码2”……根据目前的中图法分类,代码至多可分解至“分类代码5” 。综上,我们建立了6个数据库来存放这些主、分类代码。
图3 中图法逆向分解
在查询过程中,系统首先将通过对“主类代码”的逆向使用,向读者提供所有大类,如:“经济”(F ) 、“艺术” (J ) 、“文学” (I)等。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大类方向,如“文学” ,而系统将会根据读者的选择提供该大类的第一级细分,即“分类代码1” ,如“文学理论”(I0) 、“中国文学”(I2) 、“各国文学”(I7)等。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如“中国文学” ,系统将会继续提示该类下的第二级细分,即“分类代码2” ,如“小说” (I24)等。通过这样一级一级的提示与选择,读者可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一个较小范围上,最终找到一本比较满意的图书:《杜拉拉升职记》(I247.5/L39.20) 。
图4 “随便看看”系统结构
图5 “按课程查找”系统结构
(3)查找与课程相关书,即想搜索一些与现学课程有关的或本课老师推荐的图书。由于大学图书馆主要是面向在校学生开放,其必须满足辅助学生学习的功能。根据学生读者的需求,我们建立了核心课程辅助读物书单,将学校主要课程的教师推荐书目信息集中起来,添加到数据库中。学生可通过“课程名” 、“课序号” 、“学院” 、 “教师”等信息进行查找。同时,我们还将以“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分类代替原有的“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等,同学们不再需要大海捞针似的大范围搜索,也不用担心所读的图书不具有权威性。
2.辅助功能设计
(1)书架位置示意图
图书馆的每一层都拥有许多书架,读者即使准确知道了图书的索书号、所在楼层等信息,也很难快速在众多书架当中定位到自己所需要的。因此,我们在图书查询的最后一步,即显示图书具体信息时添加了“书架示意图”一项,以图画的方式最直观地为读者提供图书位置信息。
我们为每层的每个书架进行编号,以“楼层+书架编号”为每个书架命名,并将此信息作为图书的一个属性存储在图书数据库中。当图书信息被调用时,系统将自动将书架位置编码与书架位置数据库中的书架位置示意图进行匹配,并进行前端显示。
图6 书架位置示意图
图7 提示相似图书
(2)资源分流
当所搜得图书已全部借出时,系统将提示相似图书,以达到分流的效果。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显示被搜索图书所在的细类中图法分类(通常为分类代码5)中的其他图书来实现的。通常来说,随着中图法分类范围的由大至小,书目内容的相关程度和相似程度也就越高。同属同一细类代码的图书往往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读者需求。
同时,系统还将部分书目链接到对应的电子资源库中。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有很多图书可以通过网络下载阅读,十分方便;而一些论文库中还存在与被搜索图书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这些信息都将同图书信息一同展示给读者,扩大其选择范围。
(二)硬件改良设计
大学图书馆的设计应体现人文关怀,合理布局,方便读者对书目的查找及使用。对此,我们在硬件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照明设计
我们发现,图书馆书架区域有的灯光布局不够注重细节,光刚好打在书架顶部,使得书被阴影挡住,不利于书目查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灯光的布局当然已经嵌在屋顶不好改变,我们建议稍微挪动书架,以使照明效果最佳。
2.书架设计
目前图书馆的书架往往很高,而且是直上直下,读者很难看到最上面一排和最下面一排的书目。这导致了这两排书目比较少有人借阅,造成了图书馆资源浪费。
对此,我们建议将书架改成如下图所示形状。
图8 书架侧面图
这种设计使得顶层的书稍向下倾,而底层的书稍向上倾,方便了读者查找。同时,为了防止顶层的书滑落,我们还在顶层书架上加高约2厘米的挡板挡住顶层图书。
3.标签设计——社会化标签
目前图书馆的标签大部分采用中图法进行标记,这种方法便于图书的管理,但却不利于读者查找图书。
对此,我们想到将图书馆与书店进行类比——通常去书店买书,即使不用检索系统,也能比较快地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这是由于书店采用了细化的社会化标签贴对书架进行标记,没有了让人费解的字母数字,如“日本近代文学” 、 “大学英语”等,并且用简介文字指示标明了各类图书的所在位置。
根据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想把图书按照书店的社会化标签分类摆放基本不可能。因为图书馆馆藏巨大,重新摆放图书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在原有的中图法标识上加注中文解释,如在N1表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这样只需要添加一些中文标识,工作量并不很大。另外可以借鉴书店使用指示牌的方法,将指示牌悬挂在不同区域,这样读者走入每层图书馆就立即可以对本层图书布局有大概的了解。
四、结语
图书馆现有图书资源的编排建立在中图法的分类之上。在问卷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图书馆检索利用效率不高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学生不能有效地将自身的检索需求转化为中图法框架下的检索指令,降低了金盘数据检索系统的检索效率以及实体图书的查找效率。也即是:大部分学生只拥有针对自身图书需求的原始认知,与专业的图书分类之间存在知识断层。同时,学生的多种需求(主要是关于图书推荐、图书排行、图书评价等信息需求)无法在现有系统内一一满足。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软件、硬件两方面入手,在不改变现有图书馆制度设计的情况下,建立辅助系统。方案的始端主要立足于学生需求的感性认识和实体检索的统计数据。在设计中,我们会从学生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出发,针对其原始需求进行检索的加工,从而逐级细化需求。在这样一个体系下,没有知识储备的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分类助手,从而能接上金盘检索系统的分类体系。除了辅助模糊查询外,我们还将设计基于统计数据的热点检索辅助以及图书排行,并针对现有图书建立书评系统,给予学生评价书本的平台,也便于其他人的参考利用。通过收集各教师的推荐书目,以及核心课程的辅助书单,也将建立推荐书单系统,便于学生参考。同时,我们还对图书馆灯光、书架、标签进行了改良设计。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发,廖文献,潘鹏程.图书馆书架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 (12) :95-9.
[3]袁红军.高校图书馆人性化:问题与对策.图图书馆学刊,2004 (5) .
[4]朱远群,曾红伍.试论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中山大学学报论坛,2006(1) .
【注释】
[1]本篇论文指导教师黄健青。
[2]中图法: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确定分类体系,在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组成二十二个大类。其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即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以下类目的划分。
[3]金盘书目数据检索系统: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目前所使用的图书检索引擎。由北京金盘鹏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该系统由Delphi开发为主,CJHJ开发为辅的C/S,B/S结构相结合的集成软件,支持MS SQL Server、Oracle等多种数据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