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 指标量化分析
表5.3统计了CBD道路交通的各项原始数据,从总用地面积、道路总面积、道路总长度、路网密度、道路面积比重5个方面描述了各CBD道路交通的基本情况。其中路网密度即CBD内道路总长度与CBD总面积之比,它代表了CBD内道路分布的疏密程度。从密度来看,各CBD平均密度为12.2km/km2,最低的广州环市东路CBD,路网密度仅8.2km/km2。道路面积比重即CBD内道路总面积与CBD总面积之比,它代表了CBD内道路总强度。从比重来看,深圳福田CBD道路面积比重最大,为31.1%,最小的是重庆解放碑CBD,为10.7%,两者相差近3倍。
表5.3 CBD道路交通原始数据表
结合CBD道路交通原始数据和CBD的路网形态,我们可以分析CBD交通的总体能力和效率。
1)CBD路网顺畅度
我们以分散指数(Dispersion Index)来表示CBD路网系统总的通达程度和联系水平。分散指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D=∑dij (i=1,2,3,…,n; j=1,2,3,…,n)
式中:dij为顶点i到顶点j的最短距离,由顶点间边的数量决定;∑dij为顶点i到其他所有顶点的距离的总和。
分散指数的数值越大,路网的分散程度就越高,其通达程度就越低;反之,分散指数越低,则网络内部的联系水平就越高,其整体效率也越高。两者呈反比关系。我们将指数标准化后可以看出各CBD的路网顺畅度(表5.4)。
表5.4 CBD交通总体能力分析
例如上海外滩CBD的分散指数绝对值为121,广州天河CBD的分散指数绝对值为112,然而由于各CBD道路数量相差甚多,若不把绝对道路数考虑进去的分散指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以将计算出的分散指数除以各CBD的道路里程数,作为各CBD路网顺畅度的标准,计算结果上海外滩CBD分散指数相对值为1.82,而广州天河CBD的分散指数相对值为16.30,表明上海外滩CBD的道路网络顺畅度远比广州天河CBD高,这与实地调查的交通情况相一致。广州天河CBD是新建的CBD(图5.42),道路宽广并在区内多条道路上设立了车辆分级道路系统,但是该CBD的路网顺畅度最低,近几年交通堵塞现象相当严重,堵车频率在各CBD中居于首列,原因是天河CBD吸引的交通量超过了其路网的承载能力。天河CBD道路多为6~8车道,不仅宽敞,而且多呈正南北向和正东西向正交分布(表5.5),这种道路布局吸引了大量的过境交通,而天河体育中心53hm2的庞大街区位于CBD正中,阻碍了主要南北向交通和一部分的东西向交通,因此天河CBD从景观上看轴线明确,道路宽阔,实际上贯穿整个CBD的道路只有天河北路和天河路两条,其他全部为“丁字形”断头路,通行能力很低。
图5.42 广州天河CBD卫星航拍图
注:CBD核心为天河体育中心
资料来源: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
表5.5 广州天河CBD道路类型分析
而上海外滩CBD则是另一种典型的高密度均质路网,CBD内以双轨单行线组织交通,外围又修建了内环路分散车流,所以除了真正要进入CBD的车辆以外,过境车辆一般不会通过,因此总体道路较为通畅。可见,并不是道路越宽广就越通畅,国内当前的CBD建设中,一味地修建道路和拓宽原有道路并不是解决交通拥挤的良策。
2)单位道路荷载
根据CBD内各类建筑面积的数据,乘以各类建筑配车的千分比指标参数,可以推算出CBD内总车流量的大小,而单位道路荷载,即道路效率就是单位道路所承载的车流量,即
表5.6列出了各CBD的单位道路荷载。
表5.6 CBD的单位道路荷载
续表5.6
从数据表中可以看出,重庆CBD的单位道路荷载最高,绝对值达到了34.7,即用最少的道路用地承担了最大的车流量;而深圳福田CBD的单位道路荷载最低,绝对值为4.3,仅为重庆的1/8左右。从总体来看,重庆CBD单位道路荷载超过30,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CBD的单位道路荷载;而上海、大连、南京、杭州、武汉等11个CBD的单位道路荷载值在10~20之间,列于第二梯队;广州天河、天津、福州、宁波、深圳福田6个CBD的单位道路荷载值在0~10之间,居于第三梯队。
对比交通顺畅度和单位道路荷载(道路效率)的指标数据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前者表达的是CBD路网通行总能力,是能力指标,后者表达的是路网的经济程度,是效率指标。例如上海外滩CBD交通顺畅度最大,超过重庆CBD,但重庆CBD的道路面积比重仅为上海外滩CBD的1/2,即以小一半的道路面积在支撑同等规模的CBD,综合分析来看,重庆CBD的单位道路荷载比上海外滩CBD高。
我们将单位道路荷载指数标准分与路网密度、道路面积比重、平均街区面积等指标一一进行对比,发现单位道路荷载与平均道路宽度有密切关系,即CBD平均道路宽度越小,其单位道路荷载就越高。重庆CBD的平均道路宽度为8.7m,为各CBD中最小的,同时其单位道路荷载却最大;而广州天河、深圳福田CBD平均道路宽度都超过了22m,是各CBD中最宽的,同时其单位道路荷载也最低。将两者数据制成折线图表,发现其折线趋势大体一致(图5.43)。因此,我们认为CBD单位道路荷载与CBD平均路宽有对应关系。
图5.43 道路效率与道路宽度对比分析图
从交通学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交通学分析表明:车道越少,其每轨通行能力就越大。这是因为在多轨道路交叉、转弯的节点处,车道之间相互影响较大,即使在封闭行驶时,车辆从一个车道转入另一个车道(超车、停车等)时,也会影响另一车道的通行能力(图5.44)。假定一条车道通行能力为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则为0.80~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因此2车道马路(单向双轨)总通行能力为2,而4车道为3.6,6车道为4.9,而8车道路为5.9,平均每轨通行能力分别为1∶0.9∶0.82∶0.74,即随着道路的加宽,总通行能力虽然提高了,但通行效率在递减,道路的边缘通行能力也在逐渐降低(9)。当车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通行量就不再增加,相反过宽的道路所带来的人行和管线穿越成本则会急剧上升,因此,CBD内建一条8车道的道路,其通行效果远不如建4条双车道的道路。
图5.44 多车道道路不同情况下车辆相互干扰
3)道路结构
在CBD运行中,道路除了人车流交通的功能外,还具有生活性功能。为了便于这方面的研究,本书将道路等级简化为三级:道、街、巷。我们将各CBD街道按照三个等级计算各自的道路长度和所占比重,把三项指标结合起来,制成CBD道路结构图表(表5.7),可以看出数据的不同组合大致形成两种类型。
表5.7 CBD的道路结构
续表5.7
第一种道路网结构呈山峰型,数据两头低中间高,即8~18m(2~4车道)道路所占比重最大。有上海外滩、广州环市东路、重庆、大连、杭州、武汉建设大道、天津、福州8个CBD,其特点是道路结构中,以2车道的“街”比例最大,整体道路网设计车速在30km/h左右,车速较慢,出入口较多,交通往来便利频繁,通常会吸引大量的生活性服务设施,发挥了道路步行、消费的生活性功能。特色商店、各类专卖店、酒吧、咖啡座、娱乐城等休闲购物场所在此聚集,各有经营特色,强调以人为本,大大增加了CBD内的生活多样性,丰富了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内容。因此这类地区往往充满活力,不仅白天人流涌动,而且入夜后仍然会霓虹闪耀,歌舞升平。
第二种道路网结构呈折线型,数据一次升高,即8m(2车道)以下道路所占比重最小,8~18m(2~4车道)道路所占比重第二,18m(4车道)以上道路所占比重最大。有上海浦东、深圳罗湖、深圳福田、广州天河、南京、武汉解放大道、成都、青岛、厦门、宁波10个CBD,其特点是路网结构中,“道”的比例最大,整体道路网车速大(设计车速往往在40~60km/h),车辆多,车行道较宽,车辆出入口较少,不利于交通流的停留;道路两侧的用地相对比较独立,之间缺乏联系。因此在这类地区,除了商务功能以外,商业设施较为匮乏,仅有若干大型的综合商业设施,难以避免经营内容低层次重复的现象,缺乏特色,从而造成在突出交通便捷的同时,忽视了CBD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所必需的其他相关功能,减弱整体的吸引力,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容易成为功能和形象单一、夜晚孤寂的“死城”。其中又以成都CBD的道路结构最为失衡:不仅第二等级的“街”比例很低,只占CBD总道路的20.6%,而且第一等级的“道”比例也不高,只占CBD总道路的37.9%;作为第三等级的“巷”,其比例是所有道路类型中所占比重最高的,达到了41.5%,这种“巷”宽度在8m以下,只能同时通过两辆汽车,既没有通行效率又不能聚集商业娱乐,一般作为城市消防、疏散的“后街”以及步行所用。成都CBD内长期的交通拥堵现象,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其路网的结构失调所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