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被调查企业创新的状况

被调查企业创新的状况

时间:2023-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被调查企业创新的状况(一)企业的一般研发状况课题主要从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情况、拥有专利情况及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三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一般研发状况。“其他”类型的企业数量很少,不具有统计意义。

三、被调查企业创新的状况

(一)企业的一般研发状况

课题主要从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情况、拥有专利情况及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三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一般研发状况。

1.拥有研发机构情况

是否设立研发机构,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从被调查企业来看,大多数企业目前已经设立了企业层面的研发机构,但仍有26%的企业至今尚未设立(见图5‐3)。而从企业性质来看,被调研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国有企业普遍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且研发机构的研发水平高于其他类企业;另外,占比最高的民营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比例也高达29.7%,超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很多民营企业独立研发的能力水平也较以往大幅度提升。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上我们认为,三资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应该最强,相应地,其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应该较高,但调查结果显然否定了这一点。究其原因,可能是三资企业为了保护关键技术,把很多研发活动都集中在母公司去完成,因而在我们调研群体中的三资企业研发活动较少。

图5-3 企业性质与研发机构

2.拥有专利状况

在企业拥有专利状况上,由于国有企业的回答率较低,不具有统计意义。从其他几种类型的企业来看,三资企业拥有专利的比例最低,只有22.2%,其次是民营企业,为46.8%,高新技术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拥有专利的比例较高。在所有专利中,实用型专利最多,占56.16%,其次是外观专利,占21.13%,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共占22.81%(表5-1)。

表5-1 专利拥有情况

3.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

通过被调查人员对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评价来确定该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其他”类型的企业数量很少,不具有统计意义。从调查结果来看,15.1%的被访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很高,34.1%的被访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高,42.9%的被访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一般,7.9%的被访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总体来看,被访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一般(见表5‐2)。分企业性质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最高,其后依次是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

表5-2 企业产品技术含量

(二)研发人员与技术人员比例

从企业拥有研究人员的比例来看,高新技术企业最高,达到14.1%;其次是民营企业,为9.07%。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中高级研究人员的比例也是最高的。相对来说,民营企业拥有中高级研究人员的比例较低(见表5‐3)。

表5-3 不同性质企业拥有各类研究人员的比例(单位:%)

img40

注:各种比例均按照不同类别比例的平均值计算。

从技术人员结构来看,高新技术企业与股份制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到43%和44%,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对较低,分别为39%和38.15%(表5-4)。

表5-4 不同性质企业拥有各类技术人员的比例(单位:%)

img41

注:各种比例均按照不同类别比例的平均值计算。

(三)企业研发与技改投入

表5-5 不同性质企业投入比例(单位:%)

注:各种投入比例均按照不同类别比例的平均值计算。

尽管从认知上看,企业基本上均深感研发的重要和紧迫,但从调研数据所反映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看,各类企业的实际表现却不尽相同。数据显示(从平均的角度),国有企业最高,达3.2%,其后依次是高新技术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从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看,股份制企业最高,为7.8%,其后依次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见表5‐5)。这说明,国有企业更加注重自主研发,而民营企业则更多地依靠技术引进。

从单个研发项目的平均R&D投入来看,国有企业最高,其后依次是高新技术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可见,三资企业可能仅仅进行一些必要的小的技术创新。而从图5‐4看,目前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浙江企业当前的研发投入不足(68%),只有27%的受访者认为企业目前的研发投入是合适的,而认为投入较高的比例仅占5.4%,这说明从总体看,浙江企业当前的研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价值链的需要。

图5-4 研发投入的认知

(四)企业研发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

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企业容易在全球形成研发网络,从不同合作方取得所需的R&D资源,而发展中国家企业从多途径获取R&D资源则较为困难,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寄希望于政府能提供补贴,改进信用机制和融资环境。从调研看,尽管浙江企业在进行研发所需资金时,理论上可能会有多种方式,但从研发经费来源看,企业主要依靠的是自有经费,占到35.62%,其次是银行借贷(21.23%),而信用担保、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等途径本应是比较合理的方式,但总体上看,比例相对较小,分别占10.96%、8.9%、13.01%,而其中只有5家企业回答主要依赖政府投入,5家中有2家是国有企业(见表5-6)。

表5-6 企业研发资金的融资渠道

续表

(五)企业从事的研发类型与创新信息的来源

从企业所从事的研究开发类型来看(多选),大体有如下比例:19%是基础研究,55%是完全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59%是对原有工艺的改进,67%是对原有工艺的完善(见图5-5)。

图5-5 企业从事的研究开发类型(多选)

而在获取创新信息的主要来源上(多选),调查显示,比例最大的是“客户”,占19.1%,其次是“同行业的竞争企业”,占16.4%,再次是行业协会,占12.1%,第四个主要渠道是“供应商”,占11.3%(见表5-7)。

表5-7 企业获取创新信息的主要来源

续表

(六)企业创新动力与模式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上,比例最大的是合作创新,占到32.3%,其次是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或综合,占31.5%,再次是自主创新,占30%,最后是模仿创新,占6.2%。在被问及“为何选择模仿或者购买新技术而不是自己进行研发”时,有15.6%的企业是因为“缺乏技术创新力量”,有14.9%的企业是因为“缺乏外部技术机会”,有12.8%的企业是因为“自主创新的风险过大”,有10.6%的企业是因为“现有产品市场很好,不需要技术创新”。可见,科研力量不足是制约企业研发行为的主要因素。在被问及“为何选择自主研发或者合作”时,占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市场竞争、开拓新市场和降低成本,分别占17.9%、17.9%和16.6%,可见,市场竞争因素是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的主要动力。

在阻碍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中,企业认为最重要是的技术人才的短缺,其次是管理人才的短缺,再次是技术积累与技术储备不足,排在第四位的是缺乏与外界进行技术合作的渠道。可见,人才短缺是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七)企业合作创新状况

在选择合作伙伴上,35.7%的企业选择与同类型企业合作,24.5%的企业选择与上下游企业合作,14.3%的企业选择与科研院所合作,可见,同类型企业间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合作方式。在合作形式上,比例最大的是共同开发,占41.3%,其次是委托开发,占16.5%,再次是聘请科技人员来企业开发,占15.7%,相对来说,其他合作形式较少。在合作创新的目的上,比例最大的是“利用对方技术优势”,占53.4%;其次是“利用对方渠道优势”,占22.4%;再次是“利用对方信息优势”,占12.9%。在合作创新的类型结构上,50%的企业是进行产品创新,17.5%的企业是进行二次创新,15.8%的企业是进行工艺创新。

而在有关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中的主要问题方面,34.9%的企业认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平台是最大的障碍;其次是企业与高校在研究上难以融合,占16.5%;再次是与国外同类成果相比没优势。可见,沟通问题仍然是企业在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合作企业可能隐瞒关键技术”,其次是“人员协调存在困难”,再次是“合作企业信息难以了解”。可见,合作中的主要障碍是信息的不对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