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实现产业升级的对策

浙江实现产业升级的对策

时间:2023-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浙江实现产业升级的对策如前文所述,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是浙江产业立足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而比较优势的获得离不开要素的投入,其中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和研发投入必不可少。理论分析表明,自主创新是浙江产业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的内生路径。目前浙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传统产业如服装、皮革等。

四、浙江实现产业升级的对策

如前文所述,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是浙江产业立足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而比较优势的获得离不开要素的投入,其中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和研发投入必不可少。获得动态比较优势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寻找到适合浙江省情的内生路径。理论分析表明,自主创新是浙江产业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的内生路径。因此要使一地产业升级能顺利进行,必须从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一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浙江而言,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快相关领域改革,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意味着新的重大机遇,但能否抓住用好这些机遇,释放增长潜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取决于能否形成适应新增长阶段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就要求浙江省政府要切实加快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和政策调整,改变浙江现有的速度效益型的企业盈利模式,坚持实体经济优先、制造业导向的原则,推动企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其中尤其要鼓励、支持通过竞争处在行业领先位置的创新型大企业的发展,使其在产业创新和升级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刘世锦,2012)。

在有选择地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还要把更大气力花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逐步形成一批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目前浙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传统产业如服装、皮革等。这部分产业虽然在出口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未来的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仍会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发展与存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为其创造必要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具体应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加快传统出口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在相关进出口政策的安排上兼顾传统出口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其调整升级创造必要的过渡期。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遍地开花是浙江企业的特色。因此,浙江还要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在财税、金融、技术转移、市场准入、就业创业等政策上给予有效支持,促进浙江中小企业走向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体制,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国际化经营,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跨国公司,带动浙江产业升级,加快浙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机制的转换。

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浙江应结合自身要素特点和优势,有效利用全球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带动其服务业竞争力提升。

(二)树立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观念,加大研发投入

当今制造业的竞争已不是企业或产品的竞争,而是价值链的竞争。因此要实现产业升级,必须进行产业链升级。比如,我国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具备了高端产业发展优势。浙江的制造业优势也可圈可点。从前文实证分析中,可知浙江化学纤维制造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这是产业链升级的一个实例。说明要实现产业升级,必须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有意识地进行产业链转换,努力促进从组装加工为主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延伸。通过改变产业的发展方式,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

此外,要实现产业转换,研发投入必不可少。比如,宁波永发集团早年是贴牌生产,后收购一法国知名保险公司,着力培育自主品牌,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保险箱行业标志品牌的企业,目前,韩国BUMIL公司也成为该公司贴牌生产伙伴。因此可见,要实现升级,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切实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创立自主品牌,这是必经之路。

(三)适度推进逆向外包,推进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亚洲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上的成功引发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在各种理论模式中,“雁形模式”理论就是其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雁形模式最初聚焦于一国的产业兴衰,此后它扩展到特定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跨国的产业转移。根据这个理论,对于特定国家而言,其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呈现出高度化趋势,新兴的产业比起被替换掉的产业,资本密集度或技术密集度更高。如日本的中心产业就是按照纺织、化工、钢铁、汽车、电子等产业发生顺序转变的。日本的国内产业结构的这种转变,与亚洲地区的产业雁形转移模式相伴随,即在亚洲地区,其纺织工业中心按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由日本向亚洲四小龙、向东盟、向中国这样的一个顺序转移过程。随着产业内分工的出现,这种转变同时表现为,低端环节顺序由日本向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的转移过程。亚洲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为这种转移提供了条件,也正是这种转移,创造了亚洲奇迹。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浙江应积极借鉴这一经验,把一些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环节转移出去,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实行逆向外包,以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与成本优势,促进产业升级。

以浙江吉利汽车为例。吉利集团通过知识产权的技术外包,旗下美人豹、优利欧等品牌采用了丰田的8A发动机,车身委托韩国大宇帮助设计,请德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司合作设计车型。在人才培训方面,与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和韩国大宇展开外派人员培训,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生产力改进局成立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在自主品牌方面,获得沃尔沃100%股权及相关产权。通过这样一系列逆向外包,把本企业静态的技术转化为动态的开发技术的能力,企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目前吉利拥有了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吉利的CVVT发动机),销量也都在市场前十名。

(四)构建促进产业升级的区域市场制度,为企业的竞争创造公平的法律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说创新是灵魂,那么创新的成果———知识产权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创新不仅意味着大量投入,而且要承受巨大风险,鼓励企业创新,就要使企业获得收益和补偿,因此,对它的保护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法治意识与法制建设的水平。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基本建立了体系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浙江省政府也在知识产权保护与推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太完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依然屡见不鲜。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山寨”现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极大地挫伤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热情。所以保护知识产权显得迫在眉睫。今后浙江省政府,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严格实行知识产权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把从原来鼓励产业扩张的区域市场制度真正转变为促进产业升级的区域市场制度,为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打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体系,夯实产业升级的人力资源基础

人力资本已成为推动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有效路径。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在提升产业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凌兰芳,2009)。总的说来,以生产性人力资本为主的人力资本累积已成为产业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因素。而加速研发性人力资本累积是增强行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有效路径。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产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和教育体制改革力度,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前浙江人力资本的不足已成为影响产业升级的障碍,因此浙江应采取多通道、多途径方式,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调整人力资本投资分配方向,保证各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增长,为产业升级积累所需的人力资本资源。

首先,应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采取区域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加以支持,鼓励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人力资本的对口合作,积极引导高层次人力资本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流动,最大限度地把人才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人力资本配置的帕雷托改进。

其次,要继续加大对中等人力资本的培养力度。浙江的经济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在省份地区排第一,但人力资本水平却位于中间水平,技术力量明显不足。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产业的升级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与之相匹配,因此政府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建立以政府调控为补充的混合调控模式,面向基层劳动者,政府购买社会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培训从事复杂制造、精密制造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面向中小企业家队伍,引导高端培训机构引进国际知名工商管理学院、知名咨询机构充实本土培训机构,促进浙江民营企业家转变为娴熟驾驭知识和资本的新一代浙商。通过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大批掌握现代技术、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出台各类相关措施,让各类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企业。

再次,加大人才管理和激励力度,以人性化管理和优质服务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要切实解决住房、社会保险、科研配套资金等人才关心的实际问题,减少后顾之忧,简化人才管理环节和手续,创造和优化工作软环境。鼓励和推广技术入股等技术要素分配机制,形成倾向于创新人才的收入分配体制。同时还要加大人才舆论宣传力度,为人才设立多种社会荣誉称号,提高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刘锋,2012)

(六)积极搭建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健康的金融环境

浙江产业的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而从金融的角度讲,要进一步支持浙江产业发展,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着力发展产业金融体系,探索有利于浙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的多种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建设,建立高效率的、专业型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解决投融资对接的“桥梁”问题;积极探索担保、融资、信用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同时,以发展专业化、区域性、特色化的中小型、新型金融机构为重点,建立更加灵活的金融机构体系,为金融业向新兴产业渗透创造更多支点,更大程度地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专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作用。

二是大力发展以财政、金融为主体的金融科技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浙江产业的升级必须要以创新来驱动,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发展战略要求,而创新驱动必须有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为支撑,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在科技金融方面,中关村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为浙江加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三是继续改进完善信贷服务,加大信贷产品创新与模式创新力度。金融机构应根据浙江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积极探索利用企业的各种动产、不动产,进行有针对性的贷款产品创新。同时结合浙江产业发展的集群特点,鼓励群内企业以集群为整体开展集群融资,弥补单个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品牌效应低的缺陷。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主动开发与融资业务相匹配的投资银行业务。其中包括项目融资顾问、兼并重组、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组织安排、企业上市等。

四是以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为重点,创新政府财政手段的运用,在政府推动下,借助市场化手段,提高政策资源运用效率与质量,为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金融资源向新兴产业配置提供更多有效的机制或载体。

五是注重金融资源和要素的整合(胡金生,2010),大力推动金融支持各个子系统协同、协作机制的建设。金融要素与产品链完整才有“组合”、“协同”的基础。不仅包括各类金融机构的协作,还包括股权质押贷款、小额贷款、创业投资、产业基金、天使投资、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中小企业私募债、科技租赁等创新手段、产品、工具的整合,形成“组合拳”。甚至也可以考虑围绕“产业链”构建针对该产业上下游的投融资服务链。

(七)加大保障资源要素的供给,增强浙江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基础要素资源,产业升级亦不例外(阎勤,2009)。因此,在浙江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土地、能源、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资源的制约日趋突出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花大力气保障资源要素的供给,加快实施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保障优质产业项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通过制度创新,使信贷资金流向产业转型急需的领域。

【注释】

[1]王忠宏,彭晓博.浙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