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部成本内部化是什么意思

外部成本内部化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整性和交易成本的上升,因此企业通过外部市场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并导致许多附加成本。内部化理论解释了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时为何偏好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技术授权。与其他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有助于对跨国公司的成因及其对外投资行为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第四节 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又称作市场不完善理论(Market Imperfections Approach)。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整性和交易成本的上升,因此企业通过外部市场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并导致许多附加成本。因此,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形成的公司内市场,就能克服外部市场和市场不完整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内部化理论解释了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时为何偏好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技术授权。

内部化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科斯(Ronald H. Coase)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这一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学者巴克莱(Peter Bukley)和卡森(Mark Casson)于1976年提出,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ian. M. Rugman)在1981年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1976年,巴克利和卡森在《多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并加以系统阐述。他们的研究建立在三个前提之上:

(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

(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巴克利和卡森认为,关键的中间产品如人力资本、知识、营销和管理技能难以组织。例如,对知识产品而言,其市场定价很难把握,因而买方在购买时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机会。此外,知识产品可以通过差别定价来充分利用,从而产生垄断。因此,要通过外部中间产品市场来联结不同的经营活动,就会产生时间滞后和交易成本,结果为了避免过高的外部市场成本,企业自然会建立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主要考虑四类因素:一是行业特点,包括产品的要素密集性质、行业规模经济性、市场结构等;二是地区因素,如地理位置以及社会文化差异等;三是国家因素,即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的状况;四是公司因素。跨越国界的内部化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产生。巴克利和卡森进一步指出,内部化的决策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内部化的收益(包括避免交易的时滞损失,讨价还价的不确定性,以及通过转移价格把政府干预降到最低限度和利用歧视价格的能力和收益等)要大于内部化的成本(即一定距离的管理和协调的额外费用等,直至达到边际均衡)。

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倾向于将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

与其他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有助于对跨国公司的成因及其对外投资行为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内部化理论也有局限性。内部化理论没有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方向,其理论框架并不能用于短期的投资行为分析,特别是不适用于解释较小规模企业在一个或两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另外,内部化理论也不能解释内部化产生的方向。除此之外,随着近十几年来跨国公司国际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合同安排、战略联盟方式的迅速增加,其外部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内部化理论很难解释这种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