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目标主要集中在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按照他们愿意接受的工资找到职业,同时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能按照它们所有者愿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在这种充分就业条件下,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相等,通货膨胀率为零,社会经济可以稳步增长。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没有人失业。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社会上还会有一部分人失业。这部分失业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暂时性、局部性的失业。例如,劳动力流动性不强、生产季节变动、就业信息不灵、工种转换缓慢等因素引起的失业,都属于摩擦性失业。二是,由于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或比现行工资更低的工资而造成的失业,则属于自愿失业,两者与充分就业是不矛盾的正常现象,它们在劳动力大军中所占的比重,称为自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是把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让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以外的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按照他们愿意接受的工资找到职业。
(二)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而非所有商品价格静止不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种类繁多,商品价格变化不定。同一时期,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有的商品价格下跌,有的保持不变,并且商品价格上涨和下跌的幅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宏观经济调节并不期望各种商品价格静止不变,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保持一般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并不要求经济在每个阶段上都持续增长,而是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上的增长。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在周期的复苏和高涨阶段产量增加,在危机和萧条阶段产量减少,因此一定时期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周期过程。如果经济产量从一个周期的高峰到另一个周期高峰保持不变,那么国民经济就没有实现持续增长,尽管在该周期的复苏和高涨阶段产量有所增长,但这只是恢复上一个危机和萧条阶段失去的产量。只有新的产量高点超过前一个周期的产量高点,经济才表现为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不利用调节性交易而能达到的平衡。这种国际收支平衡仅仅包括商品贸易收支、劳务贸易收支和单方转移,而不包括长期资本移动,短期资本移动的资本项目以及黄金、外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的转移等储备结算项目。
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项宏观经济调节的基本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一国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长期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当一国出现经常项目逆差时,如果片面地追求国际收支平衡,采取过激的紧缩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就可能导致经济停滞、失业增多和其他国家的报复。因此,在宏观经济调节时,不能片面地追求某一单项目标,而需综合考虑。
但在不同时期,因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宏观调控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例如,20世纪5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主要是充分就业和保持价格稳定;20世纪60年代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从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转向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滞胀”的持续困扰,国家宏观调节的目标将重点由充分就业转向控制通货膨胀,由经济高增长转为稳定、适度增长,从而实现“没有通货膨胀下的经济适度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