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服装业的第三次转移浪潮

服装业的第三次转移浪潮

时间:2023-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4 服装业的第三次转移浪潮20世纪80年代以后,服装业发生又一波产品外包浪潮。箭头②表示企业B再在中国大陆、泰国寻找可信的服装加工企业C,在这个过程中,企业B需要在全球服装业中承担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及物流环节。箭头③表示企业C所生产的服装,由企业B负责组织运送到欧美或其他各地品牌零售店或连锁店。福建由1989年的第十三位上升至第五位。

1.4 服装业的第三次转移浪潮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服装业发生又一波产品外包浪潮。除了发达国家服装业进一步向外转移外,还出现了一个新的重要现象,就是东亚地区的韩国及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服装业,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服装制造业逐渐丧失原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开始向周边国家大规模外包生产过程。直至世纪之交,服装业主要加工环节基本转移到周边国家。大规模参与这一过程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及东盟最初成员国,90 年代以后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国也开始参与这一进程(Gereffi,1999)。在东亚新兴经济的服装制造活动开始向海外转移时,恰逢我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服装制造企业开始大规模向内陆转移,开始了服装制造业的第三次浪潮[2](Gereffi,1996)。

表3-2清楚反映了最近一波的服装制造业转移。以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服装市场为参照,1983年,东亚三地(中国香港和台湾及韩国)加上中国大

表3-2 美国服装进口来源地的变动趋势

注:表中数字表示以美元计算的各地区服装进口占全部服装进口的百分比。

①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中国大陆以及韩国。

②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菲律宾。

③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及孟加拉。

④中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地区。

资料来源:转引自Gereff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8,1999,p50。陆,占据了美国服装进口2/3的份额,至1997年,该比重下降为1/3,过去的15年中,美国服装进口呈现两个显著变化:首先是服装制造业在亚洲地区内部转移,起先是服装制造业从东亚三地(中国香港和台湾及韩国)向中国大陆沿海及东南亚转移,然后逐渐向南亚如老挝、越南及柬埔寨等地扩散;其次是来自亚洲及其他地区,特别是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地区在美国服装进口中的地位明显增加,从1990年的11%上升为1997年的27%(Gereffi, 1999)。

我国珠三角因独特的地理区位,成为最早承接这一波服装转移浪潮的重要基地,成为外资服装企业,特别是港资服装企业的重要聚集地,从而形成一个由我国香港和台湾服装企业或服装贸易商所管理和协调的跨界服装生产网络,如图3-2所示。格利菲将这种地区网络称为“三角贸易”(Gereffi,1999)。

在这种三角服装分工网络中,欧美企业A掌握服装设计及营销,箭头①表示东亚NIS的企业B从欧美获得订单,欧美企业可能只是对产品的款式做简单的说明,需要企业B进行具体的设计、打样。箭头②表示企业B再在中国大陆、泰国寻找可信的服装加工企业C,在这个过程中,企业B需要在全球服装业中承担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及物流环节。箭头③表示企业C所生产的服装,由企业B负责组织运送到欧美或其他各地品牌零售店或连锁店。

img15

图3-2 东亚三角形服装分工网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随着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乡镇服装业的崛起,这些地方也开始成为承接这一波服装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最终形成我国服装业集中于少数沿海省份的地理特征。

1989年,各省市服装产量占全国比重前七位的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天津、湖北,仅有湖北一个内陆省份。1999年,前七位排序变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河北,河北与湖北仅交换了一下位置,天津变为第十位。福建由1989年的第十三位上升至第五位。从大的区域来看,服装业集中于沿海地区在十年间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随着沿海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许多服装企业已经开始到中西部投资设厂。如浙江宁波的洛兹集团投资4500万元的洛兹三峡服饰有限公司,于2001年11月在湖北省秭归新县城正式投产;雅戈尔集团于2003年11月在重庆南岸区茶园新城投资5亿元,兴建分厂和西南十省市仓储配送中心;太平鸟集团也在宜昌启动了总投资逾1亿元的中西部时尚品牌生产基地。有中国“出口创汇第一镇”的浙江象山爵溪镇,是老人头(LAORENTOU)、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等世界著名品牌的定点生产基地。在服装商会的组织下,8家企业纷纷到江西省鄱阳县考察新厂厂址,经过诸多利弊得失的比较,一致决定在鄱阳县建设新厂址;浙江培罗成集团公司在对湖北省宜昌市考察后决定在当地建设一个8万平方米、2000个机位的生产基地,形成年产服装80万套的产能[3]。这些沿海地区的企业到中西部投资设厂,使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如江西、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等省的服装产量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如图3-3所示。

img16

图3-3 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省市生产情况示意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转引自《2005-2006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