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企业的投融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的投融策略研究

时间:2023-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企业的投融策略研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BCW风险管理模式探析蒋小钰[1]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的“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新模式——BCW模式。因为,规模性联保体的组织形态是“轮状”的,所以,我们将通过规模性联保体来打造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称为轮状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的投融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BCW风险管理模式探析

蒋小钰[1]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的“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新模式——BCW模式。BCW模式,是以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为核心内容,以打造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为工作目标,通过“担保+联保”的制度安排、将“商业银行、信用担保机构、行业协会、一定数量的同类中小企业或产业链关联的中小企业”组织起来,构建“规模性联保体”,以规模性联保体为投融平台来打造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模式。

一、引言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难题;不仅中国存在,外国也存在;不仅发展中国家存在,发达国家也存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政府学习外国经验,引入信用担保、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以1998年12月原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提出建设“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标志,我国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形成,承担着“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

经过十年多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降低贷款条件——回避部分中小企业因抵押物不足形成的“条款阻碍”而取得信贷资金;(2)增加企业信用——在抵押的基础上进行担保,提高中小企业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如可由60%升至120%)。我们将此业务戏称为“银行傀儡业务”

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除了做“银行傀儡业务”之外,能实际开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很少,更多的是做一些“歪门邪道”的资金业务。

原因是众所周知的: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面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在目前现实中的大多数担保机构,管理方法一般有两个:(1)提高从业人员甄别和控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能力;(2)模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所谓的风险管理,在实际中有时甚至比商业银行担保条件更加严格。

如果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采取这个“类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模式是有效的话,那么,这样的信用担保机构就没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并且,纵然如此,在同一风险管理模式下,“襁褓”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是绝对无法超越有几百年从业经验的商业银行。一般来说,银行不敢放的贷,担保机构当然也不敢保;如发生风险,担保机构肯定赔不过银行。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特别是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除了做银行的“傀儡”,必然“歪门邪道”。

由此,我们认为,采取“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绝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正道。

出路何在?

经过三年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我们提出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新模式——BCW模式。

BCW模式的具体操作为:通过组织渠道——选择甄别产业——分析资金需求——规划产业集群——形成四方共识——取得总体授信——导入信用担保——进行制度安排——形成驱动机制——实现交易结构——整合四方资源——促成规模联保——构建投融平台——创造维护信用——化解信贷风险——破解融资难题——调控资金投放——分化改造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什么是BCW?BCW是“轮状产业集群”(Business Cluster Wheel)的英文缩写,是通过“规模性联保体”来打造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因为,规模性联保体的组织形态是“轮状”的,所以,我们将通过规模性联保体来打造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称为轮状产业集群。(见规模性联保体轴承模型图)。

那么,什么又是规模性联保体?规模性联保体是担保机构本着“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的原则,整合“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中小企业”三类资源,为打造轮状产业集群(BCW)而构建的投融平台。

规模性联保体之所以是打造打造轮状产业集群(BCW)的投融平台。原因有三:(1)规模性联保体是一个组织,不只是联保贷款的银企借贷关系;(2)构建规模性联保体不仅是为取得联保贷款,更是为打造轮状产业集群(BCW);(3)规模性联保体不仅能机制性化解信贷风险、融通信贷资金,还能对信贷资金进行有效的投放管理。(见规模性联保体的投融功能)。

我们知道,无论是企业还是产业,本质上都是资金链的经营,都必须解决好投融问题(投资管理和资金融通问题),否则,不仅很难发展,生存也会有问题。

规模性联保体的投融功能

资金融通:(1)通过构建规模性联保体,形成“大数法则”运用条件;(2)依据大数法则,在一定数量规模的联保体中,不良贷款率会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3)当联保基金率≧不良贷款率时,联保基金足以补偿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损失、即信贷风险,起到第二还款来源的作用;(4)一旦有不良贷款发生,只要通过划扣联保基金,不良贷款损失自然而然地在规模性联保体成员中进行了社会性分散,同保险一样,机制性化解了信贷风险;从而创造出整体信用、维护个体信用,取得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投资管理:通过行业协会、担保机构、商业银行的“三审”制、调信贷资金投放的时空与规模结构、引导联保企业按照产业链关联逐步分化转型、升级改造而形成产业集群;目的是通过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分工效应”降低联保企业综合成本、提升联保企业赢利能力,稳健联保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降解性化解了信贷风险。

担保机构、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中小企业,这“四类分子”有联合形成规模性联保体的必要吗?有必要。

信贷风险产生与化解因素

第一还款来源——指借贷者的赢利能力,包括赢利现状和赢利预期。由于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实情,虽然借贷者有还本付息意愿,并不表示届时就一定能还本付息;所以,放贷者有理由考量借贷者赢利能力。

第二还款来源——指借贷者可以用来抵押或者质押的合法资产。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现在能赢利并不表示未来能赢利,预期赢利毕竟只是预期;因此,放贷者有理由要求借贷者将合法抵押资产抵押给放贷者,一旦借贷者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时,用于冲抵本息损失。

我们先来看看借贷中的“硬币现象”:借贷者的“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好像一枚“硬币”,有这两个还款来源,好比是硬币的正面,则化解信贷风险;无这两个还款来源,好比是硬币的反面,则产生信贷风险。(见信贷风险产生与化解因素)。

从“还款来源”角度考量,目前“四类分子”都不能单独有效化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即都不能独力将“硬币”由反面翻成正面、使“两无”(无稳健第一还款来源、无充足第二还款来源)转变为“两有”(有稳健第一还款来源、有充足第二还款来源)。(见四类机构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有效化解风险是融资的前提,而规模性联保体能有效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因此,“四类分子”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这个共同的难题、融通资金,就有必要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性联保体。

虽然“四类分子”有必要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性联保体,但是否真能联起来?能!并且比联保贷款更容易。

因为,联保贷款没有通过制度安排产生形成机制、难以形成;而规模性联保体,通过“先担保+后联保”的制度安排,产生了三个形成机制,驱动了交易结构现实形成;所以,规模性联保体更容易联起来。(见规模性联保体制度安排与形成机制)。

2007年10月—2008年4月,我们用“先担保+后联保”的办法,在江西上饶成功地构建一个由247个商户组成的规模性联保体“佳丽信用共同体”;实证了“先担保+后联保”的制度安排、能有效现实形成规模性联保体。通过对“佳丽信用共同体”的分析总结,我们提出了一个从稳健第一还款来源上着眼、从形成第二还款来源上着手、以打造BCW为核心、能有效化解信贷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全新的商业模式。BCW模式,实际上是担保机构整合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中小企业资源形成一个投融平台来打造产业集群的方式方法。将称其为模式,是因为BCW模式的资源整合方式有普遍实现性。

首先,BCW模式在现实中具有广泛推广的普遍性资源基础。

四类机构的局限性

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无稳健的第一还款来源、无充足的第二还款来源的“两无”状况,并且将长期存在下去,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商业银行——由于专业分工的局限,商业银行一般都没有真正判断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专业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在决定放贷与否上表现两大“傻瓜”特点,一是看抵押物的有无,二是依据国家金融政策对资金用途进行种类控制,政策允许就放、政策不允许就不放。

担保机构——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规避抵押要求、降低贷款条件,二是提高放贷比率、增加企业信用;一般没有稳健中小企业第一还款来源、“无中生有”形成中小企业第二还款来源来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能力。

行业协会——目前我国大多行业协会,主要的功能为两个,一是沟通信息,二是增进友谊;不能为会员企业提供有实质性的、功能性的服务。

目前,“满地鸡毛”的产业集群、“纷纷成立”的行业协会、“迅猛增加”的担保机构、“比米铺还多”的商业银行,为BCW模式在现实中普遍推广提供了资源基础。

我们进一步的实践也实证了这一点。由于民生银行“商贷通”产品的“大数法则、批量营销、规划先行”理念与BCW模式的“大数定律是风险经营的铁律;必须以“群”为业务单元,必须构建规模性联保体;必须以打造产业集群为目标,必须从产业集群规划开始”理念高度吻合,使BCW模式获得了民生银行认可;在民生银行的支持下,我们在新干和樟树进行了BCW规划实地调研;在调研沟通中,BCW模式获得了新干和樟树方方面面认可,纷纷表示将积极参“构建投融平台、打造产业集群”(BCW模式的核心口号)。目前新干箱包产业集群的《BCW规划》和《授信报告》编制正在紧张进行中。

其次,BCW模式体现了信用担保的本质功能、符合资源整合的普遍性原理。

规模性联保体制度安排与形成机制

制度安排:(1)先担保—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指定的担保机构形成一对一的担保关系。(2)后联保—作为反担保核心措施,担保机构要求所有被保企业形成联保,交纳大于当地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联保基金存于指定的帐户上,并以联保基金为上限承担有限责任。

形成机制:(1)联保开关机制—先一对一担保,是解开了联保,减少了联保形成阻力;后要求被保企业加入联保,又闭合了联保;(2)责任转换机制—引入担保,能将“无限责任联保”转变为“有限责任联保”,将联保形成阻力降到最低;(3)信用保障机制—联保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保量”还本付息时,担保机构可先行为联保企业“垫付”,保障联保企业的信用和资金的稳定性,提高了联保的吸引力。

美国信托业权威维斯考特曾经说过:信用担保的应用范围可与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因为,资源整合的前提要有合理的交易结构,没有合理的交易结构,任何资源整合都不可能现现实形成;而信用担保,是以承担风险责任来取得整合资源的权力,以整合资源的权力进行制度安排来形成机制,以机制来驱动交易结构的现实形成;所以,信用担保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融资功能,其特殊的交易结构,在满足需求方面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在BCW模式中,信用担保机构正是通过“先担保+后联保”的制度安排、产生了“联保开关、责任转换、信用保障”三个形成机制,驱动了规模性联

img28

保体各方的交易结构的现实形成,促成打造BCW的投融平台——规模性联

保体的现实构建。所以说,BCW模式因体现了信用担的本质功能、符合资源

整合的普遍原理而具有普遍实现性。(见BCW模式交易结构)。

一、打造轮状产业集群(BCW)——BCW模式的产品与服务

(一)现实的逻辑

我们先来看一个美国产业发展史上著名的J·P·摩根的故事。

从J P 摩根故事上,我们不难体会到:(1)中小企业发展为大型企业的有效方式,最好通过类“J·P·摩根”的投资银行、用资本的力量引导产业整合的方式来进行,而不是通过行政的方式;因为,资本是会说话的,所谓“MONEY TALK”——资金是最为强劲的产业和企业发展引导力量。(2)在中小企业集聚的环境中,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较容易发展为大型企业。(3)在中小企业集聚的环境中,产业和企业的做大做强实际上都是谋求“大量离散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少量集中大型企业”的产业集中过程。(4)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助于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赢利能力而降解性化解信贷风险。

什么是产业集群?按在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科思教授的观点,产业集群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企业;按在威尔兹经济奖得主波特教授的观点,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分工效应”能形成“强劲而持续”的产业竞争优势,是区域竞争力或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二)产业集群的融资功能

打造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将许多“产业链相关企业”依据产业链关系而关联在一起,以谋求“规模效应”和“分工效应”;规模与分工效应的直接结果是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形成最根本、最强劲的市场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企业稳健赢利的基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企业稳健赢利和发展壮大又能降解性化解信贷风险。

img29

产业集群基本构成

主导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总成组装或总发包企业。

上游企业:设备、零部件、原辅材料供应商及基础设施建设者。

下游企业:仓储、运输等物流机构与代理、终端等销售渠道。

支撑机构:政府、金融、培训、咨询、研发、广告等服务机构。

所以,打造成产业集群,不仅仅有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强做大企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功能,而且,还有“稳健中小企业第一还款来源,降解性化解信贷风险”的融资功能,体现了“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是信贷风险化解的根本途径”的理念,理应成为BCW模式的产品与服务。

二、聚焦打造产业集群服务——BCW模式的市场定位

(一)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亟待改造

经过中外产业集群比较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多是“正宗“产业集群的“山寨版”。为什么说中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是“山寨版”呢?

因为,2009年《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集群得到了迅速发展。如目前浙江全省工业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有570多个,其中,工业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有300多个;广东省以省级专业镇形态存在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就有201个,工业产值都在50亿元以上,有的高达几百亿元的产值。

因为,2009年《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还告诉我们:我国产业集群分四种类型,分别是自发成长型——依赖创业能人、资源驱动型——依赖自然资源禀赋、招商引导型——依赖人脉关系、产业转移型——依赖产业转移机会;由于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路径依赖”,我国四种产业集群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因“产业关联度低”和“同质化程度高”而引发恶性竞争问题。

按照“正宗”的产业集群标准来看,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扎堆”,而是依据产业链关系,主导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结构性聚集。不幸的是,我国大多数所谓的产业集群恰恰就是简单地“扎堆”,而同类企业简单地“扎堆”的结果一定是“产业集倾”——集在一起相互倾轧、恶性竞争。这是说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是“山寨版”的根本原因。

因此,为了减少内耗、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也为了稳健中小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我国许多“山寨版”的产业集群都亟待升级改造,打造产业集群,是发展区域经济、做强做大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定位

从市场的角度上看,我国大多产业集群都是亟待升级改造“山寨版”;这意味着将“山寨版”产业集群通过升级改造、打造为真正的产业集群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位于“打造产业集群”,将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更深刻的道理是,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位于“打造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初衷与本位回归。因为,我国政府学习外国经验,引入信用担保、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的是要发展占据我国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其初衷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产业集群是目前世界产业经济版图的主体架构、是目前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采取的主要产业组织形式;打造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所以,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聚焦于产业集群打造服务,是回归到政府引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初衷与本位,是科学合理的。

值得说明的是,我们要走出的一个“只见树、不见林”的概念性误区。原则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为中小企业服务是没错的,但是,在人们潜在的意识中自然就会延伸到为每一个中小企业服务。这是错误的。因为,任何机构都不可能包打天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也一样,每个机构与组织都必须找到自己确切的定位;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延伸为服务于所有的中小企业,是犯了“只见树、不见林”的错误。为了不产生“只见树、不见林”的概念性误区,我们提出一个观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是通过聚焦打造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来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聚焦打造产业集群服务的操作要点——BCW模式核心技术之一

在BCW模式中,打造产业集群的操作要点有以下两个。

(一)规划资金结构

在实地调研、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协同制定出为相关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和入围企业认可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引导产业集群信贷资金基本构成

(1)流动资金。

(2)技术创新资金。

(3)升级改造资金。

(4)分化转型资金。

(5)延伸改造资金。

(6)支撑平台建设资金。

《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核心内容是产业集群构成及相应的资金需求结构。

(二)调控信贷资金

依据《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通过“行业协会初审-担保机构中审-商业银行终审”的“三审”制来调控信贷资金,引导入围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分化转型、产业延伸等,逐步形成主导企业优势明显、关联企业配套合理、支撑机构服务专业的产业集群。因为,信贷资金是普遍、稳定和持久的资金渠道。所以,这个方式具有普遍意义。

四、以终为始——BCW模式的切入点

至此,从上述操作要点的讨论中,我们看到,在BCW模式中,实际操作开始于以产业集群构成及相应的资金需求结构为核心内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这就是所谓“从稳健第一还款来源上着眼”。

这个“着眼”问题,是有了钱怎样用的问题。在BCW模式中,有了钱是这样用的:引导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将企业做强做大,从而增强企业赢利能力,稳健第一还款来源、降解性化解信贷风险。

BCW模式这种以“形成产业集群、降解性化解信贷风险”的信贷资金用法,于商业银行、于担保机构、于中小企业、于行业协会、于地方政府都是有益无害的,是共赢的资金用法。共赢是BCW模式成功的基础,也是BCW模式的重要特征。

其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模式,因为不能有效化解信贷风险,而只是将信贷风险转移到担保机构;所以,直接受益的是中小企业和行业协会,直接受害者是担保机构(直接承担信贷风险)。

地方政府既可能是间接受益者(发展了中小企业而增加了税收),也可能是间接受害者(为担保机构买单或进行扶持性补偿),取决于为政府担保机构买单与税收增加的平衡,而这是很准确难测评的,一般的概念是税收增加会大于对担保机构的支持投入,实际上很难说,这是一笔“糊涂账”。因无法把扶持担保机构的投入对税收增长的贡献从总税收增长中分离出来。

商业银行既可能是直接受益者(政府为担保机构“买单”),也可能是直接受害者(政府不为担保机构“买单”),这取决于政府是否为担保机构“买单”,政府是否会为担保公司“买单”,在现实中是一个“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的问题。

为什么要“以终为始”从这个“着眼”问题开始?首先,这个“着眼”问题是资金用途的问题,是任何一个融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是取得信贷资金的前提条件;其次,“着眼”问题也是信贷资金管理长期的、全局的、方向性的问题,是我们未来进行信贷资金调控和贷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依据,是一个战略性问题。

理论上,用信贷资金来引导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规划》,将会得到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但是,如果不落实,也是一张“空头支票”,没有钱支持的规划都是“鬼话”。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事实上,企业经营和产业经营实际上是“资金链”经营,如浙江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成与浙江发达的民间融资是分不开的,广东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成得主要益于改革开放给广东带来的大量外资。

因此,我们必须“着手”来拿到“真金白银”——形成充足第二还款来源,机制性化解信贷风险,取得银行信贷资金。

五、规模性联保体不是梦——BCW模式可行性实证

我们同样先来讲一个故事:发生在江西上饶“佳丽”的故事。

在这个案例中,相互不熟悉的247个商户愿意进行联保,是基于“用10%的押金可取得90%既便宜又方便的资金使用指标”这样一个朴素的共识;商户们将联保基金看成是押金,将授信看成是指标,将优惠利率看成是便宜,将“随借随还+周转使用”看成是方便。

六、像做保险一样做担保——BCW模式功能与原理之一

(一)规模性联保体的科学依据

规模性联保体设计的科学依据是大数定律。所谓大数定律,就是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比如,我们向上抛一枚硬币,硬币落下后哪一面朝上本来是偶然的,但当我们上抛硬币的次数足够多后,我们就会发现,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约占总次数的二分之一。

按照大数定律,在一定数量规模的联保体中,不良贷款率会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概率。2008年末,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最高达到11.6%;财政部文宗瑜研究员的研究结论是,我国中小企业倒闭率,平常年份为6-8%,危机年份为8-10%,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

(二)规模性联保体的融资功能

规模性联保体有两大融资功能:(1)形成第二还款来源——由于,在一定数量规模的联保体中,不良贷款率会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概率;所以,当联保基金率≧不良贷款率时,一旦风险发生,联保基金足以补偿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损失;这时,联保基金就如同抵押贷款中的抵押资产一样,起到第二还款来源的作用。(2)机制性化解信贷风险——并且,一旦有信贷风险发生,只要通过划扣联保基金,信贷风险损失自然而然地在规模性联保体成员中进行群体性分散,如同保险产品一样,信贷风险就得到了机制性化解。

七、规模性联保体的操作要点(制度安排)——BCW模式核心技术之二

(一)担保操作

商业银行要求所有“入围企业”与其指定的担保公司形成一对一的信用担保关系,发放信用担保贷款给“入围企业”。

(二)联保操作

担保公司要求各“入围企业”形成联保,交纳一定比率的联保基金存于担保公司指定的账户上,并以联保基金为上限承担有限责任。

入围企业

入围企业界定——经过商业银行、担保公司、行业协会贷前调查认定可以参加某一规模性联保体的贷款企业。一般情况下,最少需要要淘汰申请加入规模性联保体贷款企业的10%;这是降解信贷风险的最基本、最常规的手法。

入围基本条件——(1)诚信经营;(2)有上进心;(3)无不良嗜好。

八、规模性联保体的形成机制——BCW模式功能与原理之二

规模性联保体能具有“形成第二还款来源、机制性化解信贷风险”功能的关键在于规模,现在问题是:在现实中,规模性的联保可能形成吗?

因为,在现实中,3—5户联保贷款是一件很难展开的业务。人们拒绝联保的说法有很多,如“别人的事我们管不了”、“不差钱”等。不熟悉的业主进行联保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熟悉的业主,有钱的、生意做得大的不愿意与缺钱的、生意做得小的进行联保;贷款多的不愿意同贷款少的、贷款少的也不愿意同贷款多的进行联保;只有绝对信任或有血缘关系的“小圈子”才有可能为贷款而形成无规模的3—5户联保。

有趣的是,3—5户联保在现实中是很难形成,而规模性联保却很容易形成。这是什么道理?这是由于3—5户联保贷款没有形成机制,而规模性联保因信用担保的加入产生了三个促成规模性联保的形成机制,这也是担保机构在规模性联保体中不可缺失的根本原因。

(一)责任转换机制

引入信用担保,能将“无限责任联保”转变为“有限责任联保”,降低入围企业的风险责任,减少了联保形成的责任性阻力。

(二)联保开关机制

入围企业与担保机构先行一对一担保,是解开了联保,也减少了联保形成的责任性阻力;作为反担保措施,担保机构要求入围企业加入联保,实际上又闭合了联保,为运用大数定律、形成“第二还款来源”、机制性化解信贷风险创造了条件。

(三)信用保障机制

入围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保量”还本付息时,担保机构可先行为入围企业“过桥垫付”,不仅能保障入围企业的信用和资金链不断裂,而且能合法实现“短贷长投”,保障资金的稳定性。一旦不可逆转的信贷风险发生,在联保基金不能完全覆盖风险损失的情况下,担保机构为入围企业“兜底”式代偿,争取了资源整合、资产保全时间、缓解风险压力。

九、合作共赢——BCW模式的组织机制

规模性联保体,由“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商业银行+入围企业”构成,其与商业银行的联保贷款已不是同一个事物,实际上是打造产业集群的投融平台。将一般联保贷款转变为投融平台的关键是因为有了规模,量变产生了质变,已经产生了“1+1>2”的功效。从贷款的角度,面向银行担保公司做的是担保贷款,面向入围企业担保公司做的是联保贷款,已不是一单纯的贷款形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规模性联保体获得贷款的目的是打造产业集群,而不单纯是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什么力量将“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商业银行+入围企业”这四个单位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打造产业集群的投融平台呢?是利益,是利益将这四个单位凝聚在一起,也只有利益机制能将这四个单位凝聚在一起。因为,利益机制永远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并且最好是直接的、现实的和具体的利益。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单位直接的、现实的、具体的利益所在。

(一)入围企业的收益

1.能获得安全稳定的资金。入围企业能获得“安全稳定”的信贷资金来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1)稳定——入围企业只要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性联保体,创造联合信用,就能通过商业银行的“总体授信”而获得普遍存在的、相对稳定的信贷资金(除自有资金外,信贷资金比民间融资、招商引资直接融资更加普遍和稳定)。(2)安全——给入围企业信贷风险“兜底”的担保公司自然会采用一些基于规模性联保体的专业“投融技术”,来保障入围企业的信用、保障入围企业资金链不断裂。

2.能获得物美价廉的资金。入围企业能获得“物美价廉”的信贷资金来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1)物美——入围企业以“条件最低(按最低要求的担保贷款条件),责任最小(用1-3%的担保费将90%的信贷风险转移给担保公司),以一博九(用10%的联保押金可取得商业银行90%信贷资金),省时省钱(通过协会组织而不是自己花钱花时间搞银企关系)”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2)价廉——由于能降解性化解信贷风险和机制性化解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都可能给入围企业最优惠的利率和担保费率。

(二)商业银行的收益

1.消除了“心头大患”信贷风险。借助规模性联保体,不仅能运用“大数法则”机制性化解信贷风险(大部分风险为入围企业群体承担了);又能通过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稳健第一还款来源、降解性化解信贷风险;同时还有担保公司给信贷风险“兜底”(其余风险将由信用担保公司承担了);可以说,商业银行基本上是处于“无风险”状态下开展信贷业务。

2.能取得稳定的规模经济效益。可利用“规划先行”操作对客户进行“批量营销”,并有可能达到“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和规模化“锁定客户”群,取得规模性综合性效益(批量客户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结算业务、理财业务等收入)的奇效。

(三)担保机构的收益

1.稳定的担保收入。由于规模性联保体能机制性化解信贷风险、由于打造产业集群能降解性化解信贷风险,所以担保机构在给入围规模性联保体企业的担保中,担保费的收入是比较稳定的。另外,在保障入围企业信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可能获得潜力极大的资金业务和投资业务收益。

轮状产业集群(BCW)的构成特点

具有强势的组织纽带——采用“先担保+后联保”办法形成的规模性联保体,是一个以“信贷资金”为纽带利益共同体;而“资金纽带”和“共同利益”是最为强势的组织纽带。

具有多个组织形成点——采用“担保+联保”方式形成的规模性联保体,可由政府部门(借助政府部门掌控的信用担保公司)、担保机构、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主导形成。

组成更完整——在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关联企业、支撑机构基础之上,增加了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等支撑机构。

关联更紧密——在传统产业集群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关联的基础上,增加了担保与反担保责任关联,增加了“互担有限责任”的联保关联。

竞争更强劲——以上四大构成特点,使成员间责任压迫性更大、利益相关性更强,因而行动将更加统一、协调和高效,竞争力将更加强劲而持续。

这一点与其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模式也是不同的:与BCW模式担保业务以“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群”为业务单元不同,其他模式的担保业务是以单个中小企业为业务单元的。而以单个企业为业务单元风险是无法用概率来确定的、只有“有”和“无”这两种可能;并且,对信贷风险“有”和“无”的判断主要依赖的是业务人员个人经验、个人素养基于对“企业经营者的品德才能、抵押资产、企业和经营者个人信用、企业的商业模式、行业发展趋势、国家的产业政策走向、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家法规政策”等许多项目的分析而进行。这对还处于“襁褓”中的我国信用担保业的机构和从业人员来说,这种经验与素养的要求几乎是达不到的,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判断几乎是件根本无法完成的事,博弈运气的成分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这样做信用担保总的来说是“必死无疑”。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对单个企业信贷风险“有”和“无”的100%正确判断,不出一点差错;出一点差错,所有的担保费收入还不够赔一单业务的代偿损失。在担保收入极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出一点差错的方法只有一个:不做担保或做别的(这是许多信用担保机构要么展开不了担保业务或做“歪门邪道”业务的根本原因)。

2.光荣地完成使命。我们知道,信用担保是我国政府学习外国经验,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而引进的一种机制;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担保机构,特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是作为政府“采用信用担保机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载体、一个具体的执行机构,肩负“党国”赋予的重大使命。

采用BCW模式直接的、现实的、具体的收益是;(1)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2)形成了“强劲而持续产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3)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形成上市公司的可能);(4)增加税收。

这三点带来的间接的、长远的收益是:提高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了区域经济;政绩斐然而造福一方,使做生意的发财,做官员的升官。

因此,采用BCW模式,这个体系中担保机构,特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就能光荣地完成“党国”赋予的重大使命。

此外,采用BCW模式,还有一个更诱人的东西:通过主导、支持或推动这个以规模性联保体为组织形态的投融平台构建,使原来停留在口号中的“打造产业集群、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改造”成为现实。因为,采用BCW模式来打造的产业集群是一个操控性很强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打造模式。为什么?道理详见“轮状产业集群(BCW)的构成特点”。

(四)行业协会的收益

1.不再迷失。目前,在我国存在有许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形式的行业协会,大多数只是一个“联谊会、信息交流会、维持会”性质,吃吃饭、钓钓鱼、打打牌、跳跳舞等没有什么实际的经济功能,作用不大,这是我国行业协会发展中的战略性迷失。而在BCW模式中,行业协会在组织协调规模性联保体构建、甄别“入围企业”、和信贷资金的调控以引导产业集群形成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将这个为会员解决“生死攸关”的融资服务作为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无疑能将服务会员做到实处、做到关键之处,不失为一个有实际价值的发展方向。

2.无限商机。不仅如此,如果行业协会进行企业化改造、市场化运作,在产业集群“投融平台、研发平台、采购平台、物流平台、品牌营运、渠道建设、管理咨询、流程再造、包装上市”等支撑机构平台建设中展开运作,那么,行业协会将在这些无限的商机把握中,就有可能像NBA一样做成“龙头企业”,号令群雄、领军区域产业。

十、七步成诗——BCW模式的操作流程

本着“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利益驱动下整合资源,以规模性联保体为组织形态的、以打造产业集群为目的投融平台是有可能够形成的。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形成发展共识

首先,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主要形成三个共识:做强做大企业的有效途径是分工合作形成有结构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的前提是破解融资难题;构建规模性联保体是破解融资难题的有效方法。其次,在实地调研中,要求各企业在思考本企业发展与资金需求的基础上翔实填写《资产信用调研表》、《商业模式调研表》、《入围企业推荐表》和《种子企业推荐表》等表格,以制定出为相关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和入围企业认可以产业集群构成及相应的资金需求结构为核心内容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产业集群总体授信报告》。

(二)构建投融平台

在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协助下,通过签署各种法律文件、以“先担保+后联保”的方式,将入围的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性联保体,创造联合信用,获得商业银行的总体授信。

(三)打造产业集群

依据《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通过“行业协会认可-担保机构同意-商业银行审批”的“三把关”的方式,调控信贷资金,引导入围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分化转型、产业延伸等,逐步形成主导企业优势明显、关联企业配套合理、支撑机构服务专业的产业集群。

img30

具体步骤为一气呵成的“七步成诗”。见“七步成诗图”。

【注释】

[1]蒋小钰,江西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