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欧国家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与借鉴

北欧国家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与借鉴

时间:2023-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欧国家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与借鉴吴锋刚[1]北欧各国主要指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属于所谓的现代福利国家,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瑞典是北欧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尤以制造业闻名,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90%以上。

北欧国家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与借鉴

吴锋刚[1]

北欧各国主要指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属于所谓的现代福利国家,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战后至1970年代初是北欧社会福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此时的北欧经济已度过了复苏阶段,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完善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北欧各国在原有的福利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扩展福利的内容,形成了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体制的福利模式。该模式以普遍主义和社会平等观念为价值核心,具有高税收和高再分配效应等制度特征。

一、引言

2010年10月26日,英国伦敦国际智库组织列格坦研究所发布2010年度全球繁荣指数排名,独占鳌头的是北欧国家,挪威由去年的第5位跃升至第1位,其次是丹麦和去年的冠军芬兰,瑞典则排名第6。列格坦研究所认为,繁荣不只是金钱,它鼓励考虑国民的健康、自由、安全和政治治理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视为国家实现繁荣的关键。

2010年10月27日,国际知名反腐组织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发布了“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详见附表一),在这份包括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榜单上,丹麦、新西兰和新加坡并列第一,成为全球最清廉的国家。芬兰和瑞典并列第四位,挪威排在第10位。透明国际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性的民间组织,成立于1993年,由德国人彼得-艾根创办,总部设在德国柏林。透明国际以推动全球反腐败运动为己任,今天已成为对腐败问题研究得最权威、最全面和最准确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目前已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成立了分会。

2010年11月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根据教育、健康和收入三方面因素计算出各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详见附表二),最高的挪威人类发展综合指数为0.938。挪威自2001年以来只有两年未获得第一名,挪威人平均寿命81岁,个人平均年收入58810美元(约合人民币39万元),平均受教育12.6年。此外,瑞典第九、芬兰第十六、丹麦第十九。

2010年即将过去,各项排名纷纷出炉,北欧国家引人瞩目地在这些排名中名列前茅,这让很多经济学家(包括中国的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尴尬。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言之凿凿地认定“高福利养懒汉”,并且说这是基于“不变的人性”得出的一个“铁律”。著名经济学家、“休克疗法”的创始人杰弗里·萨克斯,却对北欧国家一直极力推崇,将北欧国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国家”。繁荣指数、清廉指数、人类发展综合指数三项排名所反映的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进步等等,似乎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确实如许多研究指出的,北欧国家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的差异,照搬北欧经验是不行的。然而,世界上根本没有国情相同的两个国家,国情的差异不能够成为拒绝借鉴成功经验的理由,在众多“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背后必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彩内涵。

二、北欧各国的基本概况

北欧各国主要指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属于所谓的现代福利国家,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在战后至1970年代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1990年代,北欧国家也开始对原有的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力求保持其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步伐。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但北欧国家似乎应对比较得当,影响不大。

1.基本国情

北欧诸国给人的印象都是“小国寡民”,其实除了只有4.3万平方公里土地、500多万人口的丹麦可以算“小国寡民”外,瑞典、挪威和芬兰只是人口少,而面积并不小,与欧洲其他大多数国家相比,都算得上是幅员大国。瑞典近45万平方公里,只有920万人口,挪威近39万平方公里、芬兰近34万平方公里(大于或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面积之和),人口都只有500万。它们都是地广人稀的国家,都有广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大都有茂密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甚至80%;取之不竭的淡水资源,水质非常好;矿产资源则分布不均,瑞典有蕴藏量居欧洲第三的世界著名的优质铁矿,挪威的西部海域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芬兰和丹麦较少矿产资源。

2.经济情况

北欧诸国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人均GDP居世界前列。(详见附表三)

北欧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领先产业而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芬兰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成为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第四大纸浆出口国,以及重要的林业机械和船舶制造国。近十几年,高科技信息产业异军突起,诺基亚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商,占世界销售市场38%;LINUX则敢于向微软叫板。瑞典是北欧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尤以制造业闻名,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90%以上。它的采矿、优质钢、汽车制造、造船、木材加工都非常出色,有世界最大的轴承生产企业,有沃尔沃汽车、宜家家具、爱立信手机等世界名牌。挪威是西欧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三大石油输出国。丹麦是“世界食品库”,其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前列,猪肉、奶酪和黄油的出口量分别居世界第三、第四位,是欧盟最大的捕鱼国。

3.国家竞争力

北欧国家在“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最廉洁的国家”等国家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对国家竞争力进行排名,在2001-2005的5年时间里面,芬兰4度名列榜首。

2008年全球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瑞士、丹麦、瑞典、新加坡、芬兰、德国、荷兰、日本和加拿大。

2009-2010年,美国下降为第二名,而瑞士从上年的第二名升为第一名,成为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前十名的排列依次为新加坡,瑞典,丹麦,芬兰,德国,日本,加拿大与荷兰。

经济学家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旗下研究部门,受商业软件联合(代表软件工业的组织)的委托,研究分析全球66个国家的数据,确定哪些国家在信息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参考的变量有国家的综合商业环境、科技基础设施的渗透度、法律系统的力度和透明度、受教育的熟练劳动力的可获得程度等。美国拥有一些世界最知名的科技公司,如IBM (IBM), Oracle (ORCL), Intel (INTC), Apple(AAPL), Hewlett-Packard (HPQ), 以及 Google (GOOG),在每年的排名中都高居榜首,但其优势地位在很多重要方面开始变的比较薄弱。芬兰综合IT竞争力位居第二,展示了其IT实力的飞速发展。芬兰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早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紧邻芬兰的瑞典位居第三位。在IT基础设施方面,美国也落在丹麦的后面(详见附表四)。

4.环境保护

欧洲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源地,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等能源,瑞典更走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前面。瑞典现在几乎全部电力来源于核电和水力发电,其运输工具也主要利用生物燃料。近10年来,瑞典全部供暖系统都改装成使用地热或余热。瑞典政府称:“我们既要在精神方面,也要在技术方面,面对没有石油的世界”,提出“拟在15年内,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第一个完全摆脱依赖石油的国家”。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努力使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更加“环保”,它在天然气田中把二氧化碳过滤出来,重新泵回地下,虽然增加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但是有益全社会的环保;它还建造了两个大型回收碳化物的系统,避免废气污染大气。生产石油要排放二氧化碳,世界上每生产1桶石油平均要排放19公斤的二氧化碳,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只排放7公斤。挪威虽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但它使用的电能98%以上来自清洁的水电,而不是燃烧油气的火电。虽然挪威是石油生产国,它却不鼓励国民多开汽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交通服务,还征收高额燃油税,以限制使用私家车。

芬兰拥有3000家环保技术企业,其清洁能源技术出口占芬兰出口总额的约10%。

5.社会进步

北欧四国的基尼系数都在0.25—0.26,在工业化国家中也算很低的。在这些国家,最高收入阶层与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在税前差17倍,税后只相差3倍多,这是由于它们都采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制,税率从30%左右开始,最高甚至达到70%多。北欧国家占总人口5%以下贫困人口的收入也达到12000欧元。

高福利政策让北欧国民安居乐业,营造了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贫富悬殊相对较小,群体之间利害冲突较少,像法国、德国那样动不动罢工、示威游行的现象也较少出现,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治安最好的国家。目前芬兰一共只有2700名罪犯在监狱内服刑,比率是每10万人中仅有52人入狱,而美国每10万人就有720人入狱。北欧国家领导人大都比较平民化,经常安步当车,与普通大众一样上街购物。比如瑞典首相从前上街就是不带保镖的,只是发生枪杀首相事件后,才有保镖跟随。皇家园林等等也都是对公众开放的。

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每年都会根据人类发展指数对各国适宜居住水平进行排名。其参考的数据包括人均寿命、高等教育水平、医疗福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联合国于2006年公布的年度最宜居住国家排名中,北欧国家挪威连续第六年名列榜首,瑞典名列第5。

——幼有所托:母亲有一年的带薪产假(80%),父亲有一个月全薪的陪护假(芬兰2个月,挪威4个月)。第一个小孩自出生开始就有补贴,每月120欧元左右,一直领到18岁,从16岁开始进入个人账户。以后每多生一个小孩,补贴提高三分之一。

——学有所教:幼儿教育少量收费,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学费全免,虽然要交书本费和住宿费,但有每月100欧元左右的补助。

——病有所医:生病一个月,雇主给85%的工资,超过一个月,有政府支付75%的工资;看病只需要支付挂号费,治疗费和药费都由雇主或者政府支付。

——老有所养:养老金每年7000欧元左右。

6.政治清明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项目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Lopez-Claros通过分析调查认为,北欧国家的政府在所调查的国家里廉洁度最高,贪污腐败在这些国家里无处遁形,公共机构的效率在所有国家里是最好的。

三、北欧社会保障发展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1.人少地广,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大

许多人认为,北欧富裕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小好治理易发展,特别是人口少、自然资源丰富。实际上,北欧也有大片长年积雪不化的雪原,并非全部都是平原地带适合农牧业发展。而且,并不是世界上人口少而自然资源丰富的小国家都与北欧同样经济发达、人民幸福,中东石油输出国家大都是王室富有而百姓贫困,还要遭受战乱、恐怖主义的威胁。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北欧国家也有自己的弱点。他们没有其他欧洲国家那样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芬兰只有530万人口,气候寒冷,除森林资源外,没有其他重要自然资源,在12世纪还处在原始公社阶段,尚未形成国家形态。从12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一直处在异族统治之下,一开始为瑞典统治,1808年又被沙俄占领,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才成为独立的国家。芬兰独立后,为维护国家独立曾于1939年与前苏联发生“苏芬战争”,1941年再次交战,并因反击苏联入侵与德国结盟,战后成为战败国还要承担战争赔款。二战使芬兰损失惨重,战后全国人口不足四百万,芬兰人民在战后承受着医治战争创伤、进行经济建设和支付巨额赔偿的重负,在东西方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一个自然资源不足的战败小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以世界第一的竞争力崛起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决非偶然。芬兰人在50年的摸索中建立起了适合本国发展的创新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形成政府资助、创新风险投资、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这一整套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让芬兰始终挺立于世界科技的潮头。

芬兰人创新精神的一个范例就是岩石教堂。欧洲教堂多以木质或砖石为基础,赫尔辛基偏偏在市中心建起一座“岩石教堂”,外形和内壁完全保留巨大岩石的本来面貌,仿佛只是掏空了岩心。可是抬头仰望,直径24米的教堂穹窿完全由2厘米宽、22公里长的紫铜片缠绕而成,180根呈放射状排列的钢筋混凝土斜梁与岩壁相连,支撑拱顶。反射效果奇佳的紫铜拱顶与隔音效果一流的岩壁将教堂变成绝妙的音乐厅,不需特别的音响装置,一个普通的室内乐团就能演奏出气势恢弘的乐章。

芬兰上世纪末的研发投入就超过GDP的3%,2005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GDP的3.5%。在没有过度的生存压力、没有复杂的社会现状、没有喧嚣的人群的环境中,人们似乎只剩下一件事——创造,回到人最本质的思考状态。美国次贷危机对北欧国家的冲击也不小,而芬兰的对策是:到2015年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

2.挪威的富裕全靠北海石油

挪威于1960年代在北海发现石油和天然气,19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不到30年的时间,它跃居世界第六产油国,世界第二石油出口国。那么,是不是仅仅甚至全部依靠石油收入,挪威才由昔日的北欧穷国成长为令人艳羡的高收入、高福利国家?其实,挪威石油收入虽占其财政收入的24.8%,但挪威政府并不将其全部用于财政支出,最多只拿出4%的石油纯收入转入下年的财政预算,作为弥补非石油财政赤字之用,余下都被转入国家石油基金进行海外市场投资,留作以后之用,因此挪威每年财政支出的大部分(85%左右)是来自非石油活动的收入。

挪威对于北海石油的共识是:(1)考虑到很可能出现取代石油的廉价新能源,故应保持已有的开采速度,把“黑金”换成钱,再使它增值,造福后代;(2)石油资源不仅属于这一两代人,而且属于子孙后代。挪威不能重蹈某些产油国的覆辙,油多时挥霍浪费,油少了捉襟见肘。因此,挪威议会于1990年通过立法成立“国家石油基金”,规定每年将部分财政盈余存进“钱盒”,2020年前不能动用。1996年,政府还清了全部内债外债,财政出现盈余,注入首批资金250亿挪威克朗,石油基金正式运转。

挪威央行受财政部委托管理石油基金。财政部明确规定:石油基金投资性质为金融投资,目的纯粹为增值,决不是战略投资;为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规定50%—70%的投资应有稳定的利息收入,主要是购买外国债券,其次投资不动产;投资地区的选择也有讲究,均在经济发达、政局稳定的国家,主要是经合组织国家。此外,严禁投资过于集中,对一家公司的投资额限制在基金总额的1%以内。正是这几条“保守、严厉”的原则缩小了投资风险,确保“黑金钱盒”处于“保护伞”下,且一天天充盈。

挪威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经过金融海啸的考验,挪威思路显示了它的优越面。美国模式强调消费拉动,没有钱也要消费,鼓励负债消费来刺激经济。挪威正好相反,有钱也不肆意消费,而是把钱用于理性的投资。正是因为挪威持有大量投资的本金,当金融海啸使世界股市大跌之后,挪威乘机“抄底”,购买到巨额低价优质股票,让基金大幅增值。

北海的石油主要由挪威和英国拥有。挪威开采北海石油的公司是国有企业,并建立了石油基金,把这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带来的财富作了长期的、理性的投资,使财富可以在未来由全社会分享。英国开采北海石油的公司是私有的跨国大公司,主要有不列颠石油公司、壳牌公司等,石油财富或者成了跨国公司的巨额利润,或者成了政府的税费收入,这些收入都“及时消费”了,没有为社会做有利于未来的理性投资。金融海啸发生之后,挪威和英国的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挪威有石油收入积累的主权基金在手,抄底世界股市,使全民财富大增。英国政府手中的石油财富早已被消费了,不仅没钱来抄底,连对抗海啸的应急资金都没有;石油跨国公司更不会掏出自己的利润来帮助英国缓解海啸的冲击。为了应付金融海啸,英国的财政赤字飙升,剧增一倍多,而挪威则安然享受着财政盈余。

3.养懒人的悖论

北欧国家独具特色也曾广遭诟病的是高福利制度。这种制度为他们的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免费的教育,高额的医疗补贴,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等。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些国家不工作也能够衣食无忧。按照某些人的逻辑,高福利必定会增长人们的惰性,不利于激发国民的劳动积极性,进而也不会有充足的创新的动力。长此以往,高福利制度带来的必定是经济丧失活力,闲人阶层越来越庞大。另一方面,高福利要靠高税收支撑,而高税收必定会不利于国民经济私营部门的发展。

确实,在发达工业国家中,挪威人的工作时间最少。人们宁可少干活、多消费,店铺迟开门、早关门、假日不开门等现象也随之而来。特别是遇到公众假期,人们倾城而出到外地度假已成为时尚。然而,这并不能证明高福利制度养懒人。实际上,从当年工人运动争取“8小时工作制”到“每周五天工作制”,我们不能说劳动者越来越懒;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一方面也是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更多地享受文化艺术的魅力,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我们所反对的“懒人”,应该是不劳而获、剥削他人的寄生虫。从这个意义上讲,北欧国家的遗产税率都很高,瑞典的遗产税最高达98%,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获得尊重,在享受社会福利的同时又会带着对社会的感恩、对社会的责任,这不是“养懒人”;而在没有遗产税或者遗产税很低的情况下,带着宝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同样不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就拥有巨大的财富,而他们就不会有社会责任。

对北欧国家高福利制度养懒人的否定,一是国民普遍的受教育水平都很高,国民素质相应地也得到提升。懒人、不劳而获与社会价值标准格格不入,会遭人鄙视。所以只要有劳动能力,没有人甘愿长期依赖别人生活,靠社会养活。确实,社会风气是拜金主义、“笑贫不笑娼”,自然娼妓多而穷人未必少;社会现象是“官本位”,大家自然对公务员考试是趋之若鹜;社会现实是无法通过勤劳的双手劳动致富,大家自然寻求发财的捷径甚至不惜以身试法。二是懒人多,不可能支持私营部门得到如此健康快速的发展。必定会有一些因素能够抵消高税收及高福利带来的对私营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论坛对于芬兰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解释,或许会帮助我们找出这个悖论的玄妙所在:“芬兰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非常高,公共机构效率高,私营部门积极采用新技术、培养创新的企业文化。”访华的芬兰外贸部长Paula Lehtomaki女士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芬兰政府是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高效廉洁的政府和公共机构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会受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制约。在一些贪污腐败流行成风的国家里,由此带来的成本可能会比高税收还要大。透明、高效率的政府为芬兰的私营经济提供很好的环境保证。三是得益于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芬兰是个小国,人口只有520万,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1/28,在发展劳动力或资本密集型经济方面没有优势,只能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强调科技投入,以发展智力密集型经济。芬兰政府在1980年代初就提出以科技开发为核心的科技兴国战略。国家和企业共同投资进行研究开发,是芬兰科研的一大特点,这进一步增强了芬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芬兰政府不会干涉企业的经营,但会通过政策的制定引导企业集中资源发展本国的优势产业。早在1980年代,芬兰就极有远见地着手开发电信产业,先后制定和修订了电信法、数据法、商务电子通信法、电子签名法和信息社会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完全开放电信市场,不仅为信息与通信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而且为芬兰信息技术产业全面发展并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奠定了基础,这才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诺基亚。

《纽约时报》曾报道他们的一位记者对挪威人保罗·布鲁姆的采访。布鲁姆胳膊上的疤痕和针眼表明他是个长期吸毒者,他坦言每月可以领到1500美元救济金,足够温饱和吸食毒品。现年32岁的布鲁姆说,他从未有过工作并且将来也不想找,但是“我不想指责任何人,挪威政府已经对我够好了”。或许,养着极个别的懒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治安状况吧!

四、北欧社会保障的成功理念

我认为北欧成功的经验就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不让一个人掉队”不仅仅指高福利制度,而是以人为本的一整套制度设计。高福利制度固然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公平越来越差的大环境下,与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相比较,北欧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感觉颇为温情。从可持续发展观中,我们意识到“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那么,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没有人应该被淘汰!所谓的“劣”,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在合适的岗位上,也可能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完备,更可能是社会没有提供给他掌握足够技能、知识、才干的机会和条件。

在“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中,比高福利制度更加重要的是对国民教育的高投入,芬兰有一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从1960年代起,芬兰就开始大力普及9年制义务基础教育,并实行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芬兰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预算中所占比例高达18%,远高于美国和日本;挪威人均受教育12.6年,为全球之冠。北欧诸国,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受过高等教育,绝大多数人懂两种以上外语,国家十分重视科研人才培养,企业十分重视人才培训。高教育造就高素质,突出表现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方面。纳税被普遍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就像呼吸和吃饭一样自然,逃税一旦被揭发将在社会上无地自容。努力工作是社会风气,如果一个健康的人不好好工作,而靠吃政府救济金,将受到社会鄙视。政府官员也都非常清廉。

在“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中,发达的教育支撑了科技的发展,而科技投入让教育投入有了回报,让高素质的国民有了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瑞典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可以说是世人皆知最伟大的发明家,这位“炸药大王”设立了当今世界科学最高奖“诺贝尔奖”。瑞典人是温度计、体温表、扳手、轴承、电冰箱、手机、鼠标、牛奶分离技术和牛奶保鲜包装技术、安全火柴和酒精测试仪的发明者。沃尔沃汽车是公认的安全性能最好的汽车。丹麦人在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解剖学和免疫学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有12位丹麦人获诺贝尔奖。

“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本”不是抽象的、整体的人,而是具体的每一个人。其实,企业管理理论已经阐明:单纯的竞争是奖励和激励少数成功者,但激励的程度是有上限的,受个人时间、精力、能力的约束;而竞合的团队精神,是认同和鼓励大多数乃至全部成员,效率更高。有人在解读“共建共享”时强调“共建是共享的前提与基础”,有人在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问题上担心“抬高民众的期望值”,这都不以人为本的体现。“不让一个人掉队”则是:通过共享来实现共建。就是要以共享为前提,通过制度设计,提高绝大多数人的能力和素质,激发他们奉献的责任感和创新的热情,同时提供创新的舞台,以达到共建的效果。

五、北欧社会保障成功经验的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欧国家的很多制度可能并不适合于中国,但是,他们“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对我国的体制机制创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制度设计

不可否认,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的发展也伴随着巨大的收入差距、不公平和社会分化。但是,每当人们提及这些问题的时候,既得利益集团总是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大谈改革之不可逆转、不可停顿。其实,没有谁拒绝改革,人们拒绝的是在既得利益集团主导下的改革,拒绝的是在做大“蛋糕”的名义下继续扩大所占份额的贪婪行为,拒绝的是政府受“大到不能倒”的裹胁不断退让。

正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主导,才有了改革的“路径依赖”。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必须打破这个“路径依赖”,而挪威成立“国家石油基金”的事例启发我们:必须让既得利益集团走开,让利益相关集团相互制衡,让公义人物、让公共知识分子掌握改革主导权,才能够进行真正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人民长期福祉的体制机制创新。

培育公义人物和公共知识分子,一是要隔离官僚集团、资本集团与学术集团,营造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二要提倡学术批评,营造敢讲话、讲真话的学术氛围。而形成了这样的学术氛围,产生“学术大师”甚至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就为时不远了。

2.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教育不公平的情况下追求市场公平、经济公平,这种竞争正如让残疾人与正常人角斗。笔者最早最直观的体会就是当年高考进科大,发现新疆只要530分、北京上海等地只要540分,而江西是580分!江西以及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学生想要入大学、入好大学,需要更好的天赋和更大的努力。而所谓“高考移民”大致就是这个原因吧,北京、上海等著名高校云集的地方很容易就患上了“大城市病”,与这种不公平也不无关联。当然,即使在同一省份,城里学生的学习条件比农村又要好很多,优秀教师很轻易就跳槽到城里学校执教,农村教师大多英语口语很差,早些年农村学生基本放弃外语考试中的听力部分。

很显然,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在义务的名义下隐含着严重的不公平,关于“借读费”、农民工子弟入学、乡村小学和教师质量的问题不解决,把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展到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只会使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当然必须提高财政投入教育的比重,而解决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可以借鉴NBA的工资帽制度和选秀权制度。

工资帽(salary cap) 制度和“奢侈税(luxury tax)”制度是一体的,为了避免NBA变成老板斗富、烧钱的竞技场,限定联盟球员总薪水“不能超过”联盟总收入的57%。球队总工资超过工资帽之后,只能在指定条件下做交易和签球员;而如果超过“奢侈税”线,超1元钱交1元钱税,交上去的“奢侈税”由联盟扣除一些特定开支后再重新分配给球队,所有不超过“奢侈税”线的球队都可以得到这笔钱的1/30作为补偿。所谓选秀权制度,简单说就是成绩差的球队获得优先选择新秀的权利。

我国的小学、初中教育,也可以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折算后与教师薪水加总,并把这个总和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样,基础设施较差的学校有更大的空间对教师薪水进行上浮以吸引优秀教师。每年也让偏远山区的学校优先选择申请执业的教师,2年或3年为服务期,新教师不能选择拒绝,只能在服务期满以后才有双向的选择权。

3.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

近在咫尺的例子是:在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出“血细胞分析仪”之前,欧美国家拒绝转让技术,每台设备售价高达8——10万元。特康公司研发成功以后,欧美国家立刻把售价降低为3——5万元,并分别向广东和吉林的各一家企业转让生产技术,极力挤压特康公司的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

所以,依靠引进技术只能缩小差距,企图实现赶超只能是梦想。在技术差距缩短到5——10年的时候,引进技术就不得不停滞下来,因为技术先行国家会追求创新回报的最大化,尽量把核心技术、最新技术转化为产品销售,回报比一次性转让这些技术高很多,还能够解决其国内的就业压力。

很多人至今对我国上马大飞机项目持怀疑态度,认为大飞机项目不能成功,或者即使成功也耗资巨大,不如直接买国外的产品合算。其实,中国已经连续成功实现飞天和奔月,大飞机项目根本难不倒我们,而大飞机项目对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带动和对军工产业的促进,是直接买产品所完全不能比拟的,更何况大飞机项目可以让一大批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学以致用,并培养造就一大批顶尖人才。

总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从“以物驱动”的传统发展方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方式转变时,可以借鉴北欧国家“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体现尊重国民,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在自主创新方面依靠国民,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面,就一定能够创造比经济发展更为辉煌宏大的成就。

附表一:2010年清廉指数(CPI)(透明国际2010年10月26日公布)

img34

附表二:2010年人类发展指数(2010年11月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

img35

附表三: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IMF2009年4月)

img36

img37

附表四:IT行业全球竞争力排名

img38

【注释】

[1]吴锋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