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崛起和名牌战略
王 果[1]
品牌是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体现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对于提升产业经济整体水平、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资源消耗、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即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党的十四大确定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各地、各行业都在研究制定新经济体制下的发展策略,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及亚太地区来讲,处于一种比较活跃的态势,经济增长的速度令人瞩目。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的谈判,1994年进入实质性阶段,并要求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始成员国,中国的态度比较强硬,一直认为没有中国的参加,犌犃犜犜和WTO是不完整的。最近个别长期阻挠中国“复关”的国家态度明显松动。中国“复关”及加入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已没有特别的障碍。目前,已实现WTO中国工作组向WTO中国工作组的转换,加入WTO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两年来,国内许多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就中国复关后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持续的讨论,并已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形势迫使我们更加注意世界经济趋势,更加自觉地参与到以质量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经济竞争中去。但我们也看到目前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经济竞争的白热化,竞争手段多样化并以质量竞争为主要手段的时代已悄然来到。名牌是质量的集中体现,高质量产生名牌,名牌带动质量工作向前发展。因此,必须把名牌精品战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规划,健全组织,积极落实,立足于早抓、抓紧、抓好。
一、名牌战略对江西崛起意义重大
实施名牌战略,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进一步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江西崛起的一个重要举措,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1. 名牌战略是继续保持江西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以名牌带动经济,以经济促进名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名牌战略在江西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我们可以看这样一组数据:2007年江西有效期内江西名牌产品生产企业294家,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6028家只有4.88%,销售收入却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6.8%,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3%,利税总额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的47.8%,出口创汇额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28.9%。从江西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获得的信息,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8.8%,拉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个百分点。可见,名牌产品企业是继续保持江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目前宏观调控从“保增长”转向“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江西名牌产品企业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2. 名牌战略是提高江西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推手
随着国内经济国际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形式的具体表现便是市场与市场的对接、国内与国际的碰撞、品牌与品牌的交汇、名牌与名牌的角逐。实施名牌战略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努力掌握高端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2007年,江西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5.04亿元,占名牌产品销售收入的2.1%,比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平均投入高出1.45个百分点,拥有专利达到943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8项,比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拥有专利数高出2.77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江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正是名牌战略激励了江西企业积极向上,奋勇争先,争创一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水平。
3. 名牌战略是江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实施名牌战略可以促使我省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企业转移,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了我省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利于形成了一批以名牌产品为龙头,跨地区、跨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新钢生产的船板由于获得中国名牌,成为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选用的钢板,泰豪中小型发电机由于获得中国名牌,使它成为北京奥运会场馆80%备用的发电机组。因此,名牌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整体素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提高我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 名牌战略是江西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从当前国际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和趋势来看,名牌产品成为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即首先对以物质产品为主要生活内容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既要求产品品质优良,又要求产品具有个性化。二是企业大多把名牌竞争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现代市场竞争理论和现代市场竞争实践来看,这种企业竞争战略既符合当前实际,又符合企业长远发展方向,从而名牌竞争逐渐被演变成为一种常规的也是有效的竞争手段,名牌竞争意识也逐渐成为企业界一种思潮。哪个企业具备了名牌竞争意识,企业就会逐渐的发展壮大。谁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把名牌竞争意识演绎得越好、越长久,谁的企业就可以持续发展。因此,工业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逐渐做大做强,并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名牌竞争意识,实施名牌竞争战略。
工业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江西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西虽然是农业大省,但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车轮已跨入后工业化轨道,我们决不能还徘徊在“农业大省”的圈子里,因此,江西经济同样也脱离不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规律和历史规律。而现代,品牌竞争已成为现代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工业经济明显的发展趋势。因此,江西工业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江西实行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实施,培育了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大、对相关行业带动性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体来讲,成绩显著,效果明显。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名牌总量、水平都还很不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名牌产品“含金量”不高
江西企业虽然数量多、分布广,但多数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陈旧、质量保证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再改造再投资的热情不高,争创名牌优质产品难度大。这些企业与同行业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产品质量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浪费。
截止到11月份,我省名牌产品的总数是391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3个(21家企业生产),江西名牌产品368个(318家企业),与广东、上海、浙江等发达省市相比,我省的名牌产品还相对较少,上海名牌推荐总数已发展到784项,并拥有85个中国名牌。不仅总数较少,我省名牌产品的结构也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中小品牌居多,大品牌少。在江西368个名牌产品中,80%以上是中小品牌,全国知名品牌比如江中、江铃等只是在其中占有少数,大部分品牌具有区域市场特征,全国市场的概念较少;二是大企业也较少,江西名牌产品的制造商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三是产品竞争力不强,从整体上看,我省的名牌产品结构目前呈现出传统工业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的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的形态,产品竞争力非常有限。
(二)名牌企业缺乏名牌意识
一是打造名牌的意识不强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方式之下,对企业发展没有长远打算,质量意识低下,对争创名牌优质产品不感兴趣,不舍得投入资金来完善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导致企业产品质量没有保证,规模逐步缩小,发展陷入困境;二是发展名牌的意识不强烈。有的企业,产品成为名牌之后,就感到万事大吉,坐守其成,不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名牌功能,提高名牌品质,结果使好不容易创出的名牌功败垂成;三是宣传名牌的意识不强烈。一些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产品宣传力度太小,不善于宣传和推介,缺乏必要的策划和包装。许多企业还停留在靠产品开发市场,而不注重以品牌拓展市场,不精心培养、不包装宣传,使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四是保护名牌的意识不强烈。江西大多数名牌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少,加上江西经济环境的相对落后,造成企业维权成本的增加,这就造成对出现的侵害名牌的行为,企业考虑到综合成本原因并不会运用法律武器加以保护。
(三)缺乏有效的组织合力
首先,“乱评比”较为严重。我省为了推进名牌战略,建立了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管全省的江西名牌产品的评定和复评工作,但是,其他部门从本部门工作需要出发,依据不同的标准对产品(包括已认定的“江西名牌产品)进行再评优,造成“评牌”和“评优”秩序混乱,造成两者“含金量”本末倒置,甚至在政策、资金支持也存在这个问题,形成不了合力;其次,地方保护严重。有些地方政府,为扩大当地财政收入和解决就业问题,设置种种障碍,阻止外地名牌产品进入,更有甚者,是对假冒伪劣的放任,使造假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危害名牌产品的生存,损害消费者利益。
(四)忽视准确的市场定位
江西的名牌企业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市场定位,不要盲目的进行市场开发及市场扩张,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实施名牌战略的有力手段。如何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恰当的市场位置,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的目的在于为自己的产品创造和培养一定的特色,富有鲜明的个性,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和偏爱。例如,杭州娃哈哈集团在创立之初,面对国内市场上口服液已达300多种类型的形势,把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于儿童身上,在创牌阶段,推出“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系列广告,将产品成功打入市场,赢得了儿童口服液的霸主地位。但江西不少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的时候,往往忽视市场定位,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忽视品牌内涵
品牌命名是企业名牌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来说,品牌命名是创立名牌的第一步,企业管理者重视品牌命名无可厚非。但是江西企业过分的崇洋媚外,盲目地认为拥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洋名一定能够使产品销售业绩突飞猛进,一路高奏凯歌。过度的依赖品牌命名,而忽视产品的定位、当地风俗习惯以及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品牌的国际化命名中,由于对文化的不了解,使得一些品牌出了洋相。
品牌名称并非一个简单的记号,其自身蕴含的形象价值直接关系一个产品能否迅速持久地立足于市场。我们在重视品牌命名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品牌的内涵以及产品的质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发展壮大。
(六) 注重创名牌,忽视保名牌,发展品牌
在名牌的实施过程中,江西的企业开始对于创造名牌非常热心,倾注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尽可能大的社会资源,无论从企业老总还是到普通员工,对企业创立名牌的各种措施非常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创名牌的步伐。但是,一旦名牌确立了,我们却忽视保名牌和发展名牌。
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创名牌、保名牌、发展名牌的动态过程,既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实施名牌战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更新、永无止境的,今天在市场有了名,不等于永远有名,也不等于永远畅销。因为名牌始终是靠消费者品评认定的,一旦消费者失去了兴趣,媒体不支持,品牌的生命也就结束。企业应克服名牌终身制的思想,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将竞争的压力变为积极进取的动力,不断创新,为名牌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之成为市场上的常青树。只有那些不断创新、质量过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名牌,才能不断赢得新老消费者的青睐和舆论的支持,才能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建议
名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反过来又可以引导市场,左右市场的发展方向,影响消费者心理,扩大名牌市场占有率势在必行。目前,名牌基本垄断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名牌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可以促进区域工业的大联合、大配套、大协作,可以催生各种新兴产业,可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带动企业向集团化、产业化方面发展,并形成区域经济快速良性发展的小气候。名牌在创牌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尤其是能够改变那种“广种薄收”的粗放型质量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名牌的创建和名牌的形成,对于提高区域的知名度,推进现代化进程,亦将起到积极作用。
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江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实施名牌战略又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配套联动。要有效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 “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市场中介机构为主体,体现江西发展思路,通过政府积极推动,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一)指导思想
抓好以创名牌、发展名牌、认定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以创名牌为核心,围绕全市发展经济的总目标,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法,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抓龙头产品创名牌,带动配套产品创名牌,形成若干个名牌系列产品和名牌集团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大循环的格局,使名牌产品成为天津的支柱产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实施名牌战略需要把握的原则
1.质量核心原则:实践证明,名牌产品的基础和核心就是质量。因此,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应当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大质量”理念,立足长远,敢于创新和投入,要逐步建立起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把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的售后服务,作为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坚实基础和保障。
2.企业主体原则:市场所有的产、供、销、售后服务都要由企业这个独立的法人来实现,毋庸置疑,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推进名牌战略的过程中,政府在重视市场导向作用的基础上,一定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要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措施和激励政策,形成市场导向,引导企业增强主体意识,自觉把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名牌产品企业作为转换经营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战略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成为市场最活跃的细胞。为此,在实施和推进名牌战略的过程中,更应当注重把培育民营企业名牌作为推进名牌战略的重点,加以总结和拓展。实践证明,民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和企业改制、改组,已经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后发力极强的经济“舰队”。其中不少民企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
3.政府推动原则:地方政府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名牌和品牌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城市名片”。因此,应当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位运行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组织力度,务求取得实效。因此,要专门成立了区政府名牌战略推进小组,由政府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名牌推进办公室,共同扶持名牌企业的发展。
4.自主创新原则:技术领先是企业做大做强,占领行业制高点的决定因素,也是企业铸造名牌的核心。在推进名牌战略的过程中,各地都应当十分注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形成自主研发体系,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三)对策建议
1.要切实树立“名牌强省”理念
名牌就是生产力,名牌就是竞争力。能否做强品牌、创出名牌、形成名牌集群,是当今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谁要想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谁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必须拥有名牌,谁就必须不断地创造名牌。其一,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是强势经济,而名牌是经济强势的集中体现,任何一个企业或地区只有创造出自己的名牌,确立自己的强势地位,才不致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其二,这是区域竞争的必然要求。全国各地打造名牌、加快发展的高潮迭起,已拥有名牌的企业和地区正凭借名牌优势先声夺人、快速前进,中国新一轮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出“名牌经济”特征。其三,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五个统筹”。创造名牌,有利于放大优势,实现区域平衡、城乡协调,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益,壮大经济总量、满足需求,提升竞争实力、扩大开放,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统筹协调。其四,这是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的现实抉择。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总的要求是淘汰落后的,做大做强先进的和有市场潜力的。实施名牌战略,可以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整合,较快实现产业产品的优胜劣汰。其五,这是提升企业品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市场份额的直观反映,是企业全部优势的集中凝聚。创造企业名牌,本身就是提升企业品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娄底一直处于“多资源少品牌”、“多企业无名牌”的状况,“傻大黑粗”支撑了全市经济数十年,现在已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资源优势”,要看到“名牌才是最大的资源”,要树立强烈的“名牌强市”理念,卧薪尝胆,殚精竭虑,精心打造一批与我市产业产品高度衔接的国内名牌乃至世界名牌。
2. 各类企业要自觉成为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
实施名牌战略,关键在企业。从我市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争创名牌的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全市还缺乏高层次的名牌。全国驰名商标我市一件也没有,“湖南省著名商标”我们现在启用的也只有10件,知名商标的短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级各类企业在名牌战略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自觉发挥主力军作用,努力创造、培育、经营出自己的名牌。一是要切实增强企业打造名牌的内在动力。一个名牌救活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做大一个行业,这已被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所证明。但现在我市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争创名牌积极性不高,不仅困难企业缺乏热情,效益好的企业也很少考虑要在创造品牌方面有所作为。总认为创名牌是大企业的事,中小企业不行。没有认识到打造名牌是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催化剂,是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为此,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争创名牌对自身发展壮大的重大战略意义。能创名牌的要争创名牌,暂时不能创名牌的,也要着力打造品牌,争创一流,在争创名牌中不断发展壮大。二是要把握名牌培育的内在要求,着力打造名实相符的知名品牌。知名度不等于名牌,名牌是企业和企业产品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的有机统一。因此,打造名牌必须明确内涵,把握要领,做到以实造名,以名促实。要增强商标意识,高度重视对高标的申报和保护;要坚持以质量为本,以品质创品牌;要强化企业管理,努力提高企业服务水平;要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要加强市场营销,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要加快企业发展步伐,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为名牌培育奠定坚定基础。三是要明确长远的战略构想,形成常抓不懈的保障体系。企业打造名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初创阶段,困难很多,付出也很大,但效果有时并不明显。如果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不懈追求和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争创名牌就有可能半途而废。因此,作为企业决策者,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制订企业打造名牌的长远规划,坚持为企业长远发展着想,卧薪尝胆,常抓不懈,确保实施名牌战略的各项举措一步一步落到实处,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3. 继续开展江西名牌产品认定和复评工作
我省从2003年开始,进行江西名牌产品的认定,截止到2008年底,累计共有有效期内江西名牌产品368个(318家企业),“江西名牌产品”的称号给江西企业如虎添翼,极大地提高了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扩大发达省份的市场份额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外省特别是发达省份的销售机构只是认定“江西名牌产品”标志。随着2009年到来,一部分企业“江西名牌产品”认证陆续到期,由于2009年一年复评工作的中断,导致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外省有下架的风险,市场占有率将受到极大的影响,目前上海、浙江、安徽、湖南、内蒙等省份已经先后重新启动了名牌产品认定和复评工作,谁先启动将会使本省企业率先取得市场竞争的先机。
因此,建议在2010年继续启动“江西名牌产品”认定和复评工作,一方面提高江西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另一方面继续稳定甚至扩大名牌企业的视察占有率,为江西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
4.名牌发展战略与江西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
紧紧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进行名牌战略的推进,不仅符合我省产业发展导向,而且,大大的提高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要紧紧围绕紧紧围绕三大重点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和十大产业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名牌产品培育发展工作,通过名牌战略,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名牌产品、成套终端名牌产品和资源节约型名牌产品,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集群、名牌企业、名牌工业园区。
5.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步伐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主体是企业,创建名牌是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综合发展过程。要鼓励我省名牌产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加大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大力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企业开发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积极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名牌兴企”的经营理念,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之路,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积极引导企业走质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省名牌产品的竞争力。
一是打造科技平台,为名牌产品提供智力支持。要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搞好与国内百强院校进行项目洽谈与对接,利用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争取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先进科技成果和合作开发项目。继续加强企业信息化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推广,培育全市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努力为名牌产品打造“三个平台”,即“市院科技合作平台”、“海外学子创业平台”和“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平台”。二是拓宽科技投入渠道,为名牌产品提供资金支持。科技部门要把可利用的资金向打造名牌产品倾斜,市本级科技资金的使用要集中到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前景广阔的项目上来,扶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校企合作资金、海外学子创业资金、专利技术转化资金、信息化(软件)发展种子资金等要把名牌产品作为扶持的重点。三是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使专利产品尽快成为名牌产品。对已经形成产业化的专利产品要在资金、技术上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早日成为名牌产品,增强名牌产品发展后劲。
6.进一步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
以名牌产品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以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规划为指南,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为纽带和龙头,引导组建企业集团,提高生产集中度,形成名牌产品发展的规模经营优势,通过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资产重组,引导各种资源向名牌产品配置,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中,在做大做强现有品牌的同时,要注重开发新品牌,激活传统品牌,延伸品牌领域,将名牌产品延伸到文化、旅游、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名牌产品的影响力、带动力,使名牌战略江西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新贡献。
(1)扶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做大做强,迅速成为行业龙头,发挥带动作用。要以品牌和资产为纽带,加快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支持拥有名牌称号的大企业集团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引入各种资本,或与国际大企业合资合作,吸引战略投资者加盟。支持拥有名牌产品的大企业集团开展资本经营,在境内外购并企业,买壳或直接上市。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名牌的金融服务,推动银企合作。
(2)依托铁岭名牌,加快我市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掌握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向“高、精、尖、专”方向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结合、专业分工的企业组织结构。引导拥有名牌产品的大企业进入我市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加快发展两大基地、五大主导产业、现代流通业和有潜力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发挥两大基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支柱产业的产业化组织程度。
(3)运用名牌的影响力,建立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形象,提高区域竞争力,要围绕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的形象建设,规划和推动全市名牌的创建工作。在打造和推介铁岭名牌的过程中,不断树立我市产品、行业和地区的整体良好形象。要通过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式运作,充分利用名牌效应,促进形成产品、企业品牌与区域行业品牌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产品、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知名度,加快我市各地特色经济的发展,提高对国内外技术、资本等资源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铁岭名牌对全市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大作用。
7.完善名牌战略工作体系
进一步完善名牌推进工作体系,出台《江西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提高名牌产品申报门槛,积极名牌工作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更加广泛地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规范评价程序,改进评价方式,推行委员票选制;进一步加强名牌产品获证后的监督管理,对名牌产品实施动态监管,制订《江西省名牌产品跟踪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名牌产品退出机制,真正做到优胜劣汰,确保名牌产品的权威性和竞争力,确保江西名牌的声誉和质量。积极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为名牌产品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江西名牌产品的标准体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评价:
表1 名牌产品的评价体系
8.形成企业争创名牌的政策激励体系
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名牌战略作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创建名牌工作的宏观指导。要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名牌产品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要编制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发展规划,选择一批有基础的产品和企业作为创名牌的“种子”,进行重点培育。市、县两级每年都要在本地域名牌产品中,选择推荐一批,参与上一级名牌产品的评选,形成层级推进,滚动发展。要促进名牌产品规模化,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要积极引导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达到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目的。要结合老企业的嫁接改造,引进发达地区的优秀品牌,利用后发优势,增强名牌企业实力。
形成激励政策体系:
政府对新创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予以奖励。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江西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省里要给予奖励,各县(市)区政府也应制定相应的名牌奖励措施;对符合“高成长性”条件的名牌产品,经有关部门审定后,优先给予科技资金支持;对符合信贷政策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各金融部门积极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在符合授信条件下,优先满足企业生产名牌产品短期资金需要,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贷款给予优惠,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项目投资上,优先向;省有关部门推荐,争取相关支持;优先采购本地名牌产品。政府采购部门应将本地名牌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的重点产品目录,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优先选用本地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将具有自身特点和产业优势的新产品、新技术及时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提升技术标准水平,抢占标准制高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免予省内有关行政部门组织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对名牌产品的保护。行政执法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名牌产品的法律保护,大力开展打假保名牌工作,严厉打击仿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设立名牌专项资金。名牌奖励、宣传经费及名牌战略工作经费从名牌专项资金中支出。
9.实施品牌个性化战略,提高集群凝聚力
一方面,在激烈的现代制造业竞争中,找准品牌的市场定位,实施市场细分战略是进一步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是要找准市场定位,结合企业现有资源,寻找企业最能满足的目标客户群;二是实施柔性化生产,以个性化设计代替大批量生产,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多样要求;三是要在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品牌的独特内涵和文化,品牌成为承载文化和意象的标志。对知名品牌而言,品牌的精准市场定位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与内涵是品牌保持持久活力的重要条件。个性化品牌的形成有助于在集群内名牌企业之间形成差异化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发生,提高集群凝聚力。
另一方面,要在品牌推进中,有所侧重。一是进一步强化工业名牌培育的政策导向。围绕促进转型升级的要求,重点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中培育名牌。在新申报的名牌产品中,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和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以上及国家级新产品应占较大比重。二是更加注重区域名牌培育。围绕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重点块状产业开展区域名牌培育工作,制订了区域名牌梯度培育规划,推动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培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优势,重点推动和帮助块状产业制订产业联盟标准、加强质量诚信、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健全完善产业质量保证体系等基础工作。同时,加强对已获得省区域名牌块状产业的区域名牌标志使用管理和推广应用,扩大区域名牌的影响力。三是加快培育服务业名牌。加强协作调研,完善服务业名牌创建的政策导向,健全激励机制。建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名牌培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服务名牌培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培育方向和主要措施,制订和落实服务业企业创牌奖励政策,推动服务业名牌建设。在名牌的结构和数量上,也优先向服务业倾斜,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会展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名牌。四是通过政府采购政策的支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制订有关“自主创新、驰名商标、品牌产品中纳入政府(国有)采购名录”的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同等条件情况下优先采购名录内产品,以此鼓励名牌企业,引导更多的企业争创名牌。
10.加大服务、宣传和保护名牌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省质监部门要将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对以次充好、制假售假、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对涉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制假售假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办理、重拳出击、严厉惩处,形成了强大的“打假保名优”的态势,为企业创名牌提供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要建立重点产业、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保护名录,落实保护措施,保护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长三角”、“泛珠三角”质监合作互认机制,使我省名牌产品享受合作区内的同等待遇,为我省名牌产品跨省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要加强对名牌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同企业的联系,认真研究,完善、落实对名牌企业和列入名牌培育计划企业的各项扶持、奖励、保护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加强对名牌带动战略以及名牌产品、企业的宣传力度,扩大名牌产品的社会影响,形成全社会重视名牌,爱护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李跃歌,湖南民营工业名牌战略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6月
[2]张巍 孙桃回 名牌战略实施误区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09.7
[3]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促进娄底经济腾飞
http://news.sohu.com/2004/07/07/97/news220899714.shtml
[4]关于江西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调查报告
http://www.cnqol.com/article/bs/20070610/981.html
[5]浙江: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http://cn.china.cn/article/d203586,ef5621,d1556_4480,1.html
【注释】
[1]王果,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