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的思路和理念
《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颁发后,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江西省扶贫系统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扶贫开发新的理念和思路。
【理念】
1.目标任务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提高扶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目标,把能力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任务。
2.工作重点的新理念。坚持把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典型作为各级扶贫办的工作重点;把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政策建议、新的工作思路作为各级扶贫办的工作重点。
3.扶贫资源发掘和整合的新理念。坚持要深刻认识扶贫资源的多样性,把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纳入视野。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各种扶贫资源,并加以科学整合形成合力,最大限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4.工作方式和内容的新理念。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建设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扶贫开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新理念。坚持要有国际视野,要敢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经验,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善于研究和解决扶贫开发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前瞻性和预见性,从思想上、理论上、工作方式方法上做好战略准备。
6.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用的新理念。坚持扶贫资金直接下拨到村,扶贫项目由村民以制定规划的形式确定,减少资金渗漏,增加透明度,形成全社会特别是贫困群众共同监督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新局面。
【思路】
1.突出“四个坚持”。第一,坚持把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贫困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去解决,扶贫开发的全部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上。坚持并牢牢抓住发展不动摇,坚持通过发展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第二,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素质低是收入低的原因,贫困群众要实现脱贫致富,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要切实确立贫困群众在反贫困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拥有议事、决策、干事的权力,在当家做主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增长才干、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突出工作重点,把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坚持以移民搬迁扶贫、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为重点,社会扶贫、科技扶贫等其他各项工作服务于重点;坚持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工作的主战场,同时兼顾解决好面上的贫困问题。
2.把握“四个方向”。第一,准确把握新阶段的新标准、新要求,创造性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科学发展。在准确把握新阶段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基础上,认真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紧密结合江西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使全省的扶贫工作适应新阶段、落实新标准、体现新要求,推动扶贫工作的科学发展。第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把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大力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维护其主体性,激发其创造性,做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统一。第三,积极主动地融入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找准位置。始终坚持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找准服务全局的工作定位,积极主动地将扶贫工作融入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当中去谋划。以落实重点村整村推进,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探索生态扶贫新模式,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推进产业化扶贫,促进全省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以深入开展移民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培训等工作,促进全省民生工程发展;以构建扶持贫困群众“大扶贫”新格局,促进全省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使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在保证贫困群众受益得惠的同时,为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作出贡献。第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扶贫事业发展,努力构建服务贫困群众的“大扶贫”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真、系统地总结部门定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非公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大学生“三支一扶”等社会扶贫的经验,以更宽的眼光、更广的视野引导和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参与到支持扶贫和移民事业中来,不断壮大扶贫工作力量。不断完善组织动员机制,丰富政策导向机制,为社会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工作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营造扶贫济困、帮穷助弱的浓厚社会氛围,形成携手共进、同舟共济的良好局面。
3.狠抓“四个落实”。第一,确保扶贫工作
专项“特惠性”政策真正惠及扶贫工作对象。紧紧扣住扶贫工作的“目标、规划、管理、指导、监督”五个关键环节,确保“特惠性”政策措施不走样,确保每个环节上充分体现突出发展生产和突出改善民生。第二,积极争取和整合“普惠性”政策向贫困群众倾斜。积极建立一种有效的扶贫工作资源整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行业支持扶贫事业的作用,力求最大限度地争取和整合资源,壮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力量。第三,不断培育和提高扶贫工作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发挥扶持对象的主体作用,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培训提高扶持对象自我发展和实现增收的技能。根据农村的实际和特点,选好配强一个带头人,带领大家实现脱贫致富。第四,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农村的生产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整合本地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推动企业与农村利益的紧密结合。采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方式,帮助农村与龙头企业对接,带动农民增收。
【政策举措】
1.加强领导,确保江西省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建立了省领导定点联系县制度。江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所有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重点县和重点乡较多的县,指导、督促县委、政府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新阶段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为重点县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省领导定点联系县制度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各级领导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使党的扶贫开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2.加大投入,确保扶贫资金配套坚实有力。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把扶贫开发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把落实和加大配套财政扶贫资金放在优先位置予以确保,为完成当年扶贫开发各项任务提供了坚实有力保障。
3.突出重点,确保整村推进模式富有实效。根据全国扶贫开发部署的重点任务,以“三个确保”为重点,深入抓好全省1200个“十五”重点村和3069个“十一五”重点村的整村推进。采取统一确定贫困村并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模式,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推行了村民参与式方式,加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锻炼和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4.拓宽渠道,确保移民扶贫途径更加广阔。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对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实施了移民扶贫搬迁,开辟了一条根本解决地处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群众贫困问题的新路子。
5.突出发展,确保产业化扶贫步伐更加扎实。围绕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开展了扶贫贷款贴息方式改革、建立贫困村“互助资金”、扶贫产业连片开发等多项试点,多渠道推进了产业化扶贫的深入发展。完善了扶贫项目规划,重点规划了产业扶贫发展项目,力求以项目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扶贫产业发展,建立了多层次、多类型、覆盖广的扶贫产业项目库,为新阶段调整转变扶贫开发发展方式、申报扶贫项目资金及政策扶持、争取对接行业资金和社会力量支持做好了项目储备。同时,瞄准贫困群众发展增收目标,集中扶贫开发专项投入,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化扶贫模式。
6.注重实效,确保科技扶贫培训方式更加实用。以推进“雨露计划”培训为重点,安排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科技扶贫专项资金,提高了培训补助标准。突出返乡农民工的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技能培训,把“雨露计划”培训与本省工业园区的发展需求对接,与当地的优势产业发展结合;扶助贫困农户子女接受中技职业培训,并与“两后生”助学补助制度对接;开展了“雨露计划”走进乡村活动,方便了贫困劳力受训和对创业技能的需求。
7.积极争取,确保社会扶贫领域更加广泛深入。着眼壮大扶贫开发力量,与组织部门共同动员和组织各级部门单位开展了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扶贫工作,深化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和大学生“三支一扶”等工作,进一步营造了“大扶贫”的氛围。
8.立足大局,确保贯彻全省重大决策部署的行动更加自觉坚定。积极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谋划扶贫开发,重点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在鄱阳湖区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探索生态扶贫模式的思路和措施,专项安排扶贫资金支持湖区实施生态扶贫示范项目。同时,部署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以落实重点村和移民扶贫安置点的整村推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探索生态扶贫新模式,促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以推进产业化扶贫,促进全省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以深入开展移民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培训,促进全省民生工程发展;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构建“大扶贫”新格局,促进全省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龚亮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