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田后来居上
我们也在反省是不是把金融危机判断得过于严重了,我们会加快生产能力的扩展,使生产规模能够跟上市场的需要。
——本田社长 伊东孝绅
1948年9月,本田宗一郎,这个本田的创始人成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而在那时,“二战”刚刚结束,各类物品十分匮乏,很多家庭在黑市甚至农村购买高价粮食。由于交通欠发达,汽车和火车时常超员。本田宗一郎看到这一情况后,马上想到了陆军在战争期间留下的许多无线电通讯机。本田宗一郎用很低的价格购买到一批通讯机,拆下其中的小汽油机,并且用水壶作为汽油机的油箱,改制成一架小汽油机后安装到自行车上,做成一种新型的“机器脚踏车”——Honda。这项小发明很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本田宗一郎的创业之初,他就一直以“让世界各地顾客满意”为宗旨,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为了给顾客提供新的体验,1963年,本田则开始发展它的汽车产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本田宗一郎时常以“梦想”作为原动力,以“商品”作为媒介,使得本田公司不断地为个人或者社会提供更为广泛的移动文化。本田公司自1948年成立以来,不断地跨越发展,进而成了日本的又一汽车生产大型公司,成了日本乃至全世界汽车业的佼佼者,并且一直与丰田汽车公司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在日本企业中,本田就是技术和活力的代名词,更是日本大学生最向往的就业目标。
本田与丰田的竞争,我们可以从中国的一个实例说起:
“1999年12月,吴强盖起了西安当地的第一座本田汽车4S店。1800万元的投资在汽车销售行业不被看好的当时,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在2001年吴强就已经收回全部投资。2002年、2003年,供不应求的‘井喷’车市持续了两年,吴强赚了个盆满钵满。”
本田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比较早,它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也相对较高。虽然本田的车型较少,但这并不影响本田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因为本田大部分车型的销量都占据着各自细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竞争实力不可小觑。
2007年,日本两大汽车制造商本田和丰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1月份,两大汽车制造商的全球产量均告上升,并且分别持续了18个月和27个月。在这之中,本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生产汽车31.6万辆,同比上升11.9%,国内和海外产量分别增长3.3%和16.6%,达10.4万辆和21.2万辆;丰田公司全球汽车产量达66.4万辆,比同比增长5.2%,国内和海外产量分别达到33万辆和33.4万辆,同比增长3.2%和7.3%……
从以上的统计数字来看,本田继续保持着平稳增长的势头,丰田则依旧十分强劲且张狂,紧随其后,且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本田与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但是从整体的规模和实力上来说,本田与丰田还是不能算到一个级别中。虽然本田在日本国内总是丰田的手下败将,但是到了中国,本田却以它敏锐的洞察力、高效的行动力,创造了一个丰田望尘莫及的神话。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本田汽车公司还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项企业行为中,努力把解决大气污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等作为课题,为了达到产品排放的清洁化、实现真正的生产“绿色工厂化”等,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本田不仅考虑到驾驶员的安全,并且考虑到了行人的安全,致力于研发安全性能更高的产品。
本田的后来居上说明:在商业竞争中,常常会有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情况发生,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居安思危,不断提升技术,改造落后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把握市场动态。本田的危机意识使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而丰田的自傲自满,也影响了其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