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召回门”的背后
的确,日本制造正面临着信任危机。丰田大规模质量问题给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伤害,已经不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所能够承担的,整个日本制造业都已处在十字路口。
——佳能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内田恒二
当下正经历着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的丰田公司被中国消费者戏称为“召回之王”,2010年所出现的各种“踏板门”、“脚垫门”和“刹车门”等产品故障把它逼近到了破产的边缘。而这场小事故导致的不仅是丰田一家企业的信任危机,而且是蔓延到了整个“日本制造”。
如果仅从表象上看,还以为丰田之所以会出现“召回门事件”,是由于汽车生产技术内部出现不当,其实“日本制造”的扩张模式才是这场危机的更深原因。早在10年前,丰田公司就开始大开油门,迅速向外扩张,2008年就已超越美国通用汽车,并且连续两年为全球销售之冠。但是正因如此,在过长的产业链中日本企业的膨胀式管理出现了一丝缝隙,这些小小的“蚁穴”导致整个丰田帝国面临倒塌的危险。丰田公司不得不以削减成本的方式来应付财政亏空,而正是这种成本收缩,导致了汽车各个生产环节险象环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降低成本,致使零件通用化,甚至零部件不足,引发了故障风险。因而这些“召回事件”的原因就大多出现在零部件上,与这些零部件供应商不无关系。
企业规模效益的增长往往都有一定的“界限”,超出这个界限后就很难达到明显效果。而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会难免贪婪地吸取过量的“海洛因”,这当然是由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本质决定的,丰田公司也不例外。丰田总裁丰田章男也曾为自己的失误道歉说,这跟过去10年致力于“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的片面战略不无瓜葛。
“金融危机”下的帝国企业其实更容易成为其中的牺牲品。就算是作为“全球汽车霸主”的通用汽车,也没有逃脱其悲惨的命运;同时的丰田帝国也在市场需求萎缩以及质量安全危机下,走向没落的境地。
当然,质量缺陷仅仅是一方面,金融危机同时也让丰田公司难以为继。在日本国内,金融危机从发生后到2009年年初,全国各种商品陷入“召回门”,更多的医药、食品等也都被召回,统计下来被召回的品种多达189种,比前3年增加80%。如此普遍的产品召回呈泛滥之势,也导致了日本整个企业模式危机。降价和压缩成本成了各大企业纷纷强占市场的救命模式,但这不是让它们走向黄金通道,而是走向地狱鬼道。
除此之外,如果更深入一些会发现,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身影隐藏在“召回门”的背后。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官方开始插手经济领域,通过国家制度进行结构性宏观调控,同时也对“产业空心化”这个病症进行治疗,来充实业已虚弱的制造业。丰田汽车尽管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但主要还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迸发的结果,利用这种题材大肆炒作。比如美国运输部部长雷蒙德·拉胡德就对丰田公司在“脚踏板”安全问题上的反应迟钝进行了指责,并强调说丰田的问题“尚未了结”。实际上脚踏板是印度制造的,其中不排除故意设陷的嫌疑。
当然,在“丰田帝国”面临危机,其他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如美国通用、福特通过出台优惠措施扩张实力,争取赢得商业契机。如今丰田公司陷入困境,通用和福特公司不仅袖手旁观,而且乘机落井下石,让丰田雪上加霜。于是向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开始不断通过制造对外摩擦,来为自身寻找一条可以喘息的途径。它不仅仅对“日本制造”进行“围剿”,甚至还对“中国制造”进行“诽谤”。
以丰田汽车为主的日本制造业现已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这必将重创整个日本的经济,将使“日本制造”陷入泥沼。
已经陷入通缩20余年的日本经济,这次好像再一次爬向了质量信任危机的“鬼门关”,如果这种趋势继续蔓延,“日本制造”将失去立足之地。这对日本本国而言,简直不堪设想,更何况美国还在趁火打劫和落井下石。
尽管标准普尔作为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但还是被美国操纵了“评委”,暗地下调了其对日本主权债务的相关评级。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不仅对“日本制造”已有排斥倾向,而且还利用金融手段打压日本商品贸易。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激进主义的盛行,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政府为了拯救日本经济,不得不通过“财政输血”的方式,但效果不见起色。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创新精神和日本外向型经济刚好遇到了瓶颈,而巨额赤字又带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然而,尽管在表面上美国对“中国制造”的打击非常凶猛,但由于中美经济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所以在市场上并不会表现太过激烈;而日本制造和美国制造同样高端的产品,由于同质化严重,自然成为针锋相对的敌手,因而对日本的实际打击就更加猛烈。
这时的背景是,新一轮的货币战争在美国与日本之间正在兴起。日本经济在日元持续走强和通货紧缩双重压迫下走向了低谷。对于出口导向型的日本来说,日元的走强直接对日本汽车等出口产品极其不利,另外“丰田门”事件对整个日本制造的出口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日本不少经济学家很早就警告说,国内行业相对薄弱,出口产业长期占主导地位是危险的,这必然会导致日本依赖国外需求,从而易受外汇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也易受低成本亚洲竞争对手的冲击。今天,从前经济学家的担忧正在变成现实。
不仅丰田公司一家遭受重创,实际整个“日本制造”也面临重重危机,当然这也在客观上让中国车企抓住趁势而上的机遇。丰田式的悲剧可以作为其他企业发展的一面镜子,我们既要吸取前车之鉴,避免走上丰田式的道路,同时可以审视丰田应付自身这场危机的正确策略——它今天的难题说不定哪天会摆在我们面前。
日本凭着工业立国的发展原则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制造业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急剧下滑的态势,而且可能逐步呈现“经济空壳化”的惨像。日本经济低迷,其中自然有多种原因,但最核心的应该是日本民族的文化决定了其制造业的命运。
我们承认日本人民因不少优点而闻名于世,比如勤奋、节俭、认真、忍耐、坚毅和服从。当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进入大规模、标准化制造并且全面市场化时,日本民族文化特质就明显契合制造业的行业特性。然而从上个世纪末,当世界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整个经济格局和价值实现方式受到制造业需求格局的变化影响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当今制造业出现了三大价值实现方式——“新、精、省”,这些是最能保障获得机会利润的来源,但日本并不具备在这方面的优势和文化支持。日本的制造业显然已经是“高处不胜寒”。
“新”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个性化、自主、信任、平等、自觉等各方面,然而很难在日本文化中找到这些因素,因为日本人不像美国这个新民族那样喜欢张扬独特的个性。
“精”的文化特质表现在认真、勤劳、服从、时间、谦虚、集体主义等方面,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和民族在这方面显然更为突出。德国人早已从精神信仰中完全接受了理性,因而德国工人往往在业余时间会自觉地从音乐和哲学这两个精神世界中寻找慰藉。相比之下,日本工人对理性的概念基本还停留在专业需求上,他们会在工作之后通过感官发泄,比如普遍用酒精来麻醉白天的疲惫和郁闷。
“省”的文化特质表现在吃苦耐劳,愿意较多的付出和较低的生活享受这方面。当前日本的人均工资居世界首位,年轻一代也出现了不少分化,他们已经厌恶了长辈的工作模式。他们已经不会把进入大公司作为人生追求,更喜欢做自由职业者,如电视主持人、音乐家、运动员、游戏制作者、医生、歌手和美容师等。可见,日本在制造业上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流失,许多产品的生产或加工只能转移到人均工资比较低如中国这样的国家。因此,原先日本利润的重要来源自然而然丧失殆尽。
由此可知,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出路,如果仅仅凭借简单的金融或经济的调控是难以奏效的,更关键的是要求深层次的文化变革。否则的话,在中低端产品上求生的日本制造业必然会被其他国家所取代,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制造领域将会被美国和德国继续垄断下去,那么日本的制造行业将会在两者之间的夹缝中呼吸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