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划合理的产业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推动机械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而绿色和智能制造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 路甬祥
某专家画过产业结构的示意图,图形很像一个纺锤,上下小而中间大,这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具有的一种状态:上部分是第一产业,应该占据的比重很小,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下端的第三产业也是一个比较小的部分。这种纺锤体的结构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产业正在向合理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产业结构是:第一产业是基础环节,不会占据很大比例,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而包括商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第三产业则是经济腾飞的强大助推器。
我国现今正日益成为“制造业大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布置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命运。
在未来一个时期里,我国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驱动力,将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作为发展的两条车轮,进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这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从而引导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都需要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怎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部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各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十分重视的问题,当然首先不能放松农业基础,然后需要对工业和服务业大力促进其发展步伐。从整体上需要调整农、轻、重三者的比例关系,同时要鼓励第三产业,从而使整体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否则,不仅现在产业还会不断出现这种“一哄而上”的不合理局面,势必会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而且会阻碍未来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
不可否认,造成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息不对称的因素所占比率很大,举个例子,当某企业投资到某个看好具有需求的市场时,从他这个角度看也许是合理的,但是由于企业之间的信息大多是保密的,因而会造成互相信息不对称,一旦许多企业都去生产同一种产品,必然导致供过于求的不利局面。另外这也与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诸如土地市场、资源市场、资本市场等发育尚不健全、价格机制尚不合理等都有莫大的关系。
正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异常复杂,涉及调整,那样就会产生很大的难度,从而加剧了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难度。对于要淘汰一些过剩产能,可能涉及的东西会很多,诸如地方财政收入、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一套完整的淘汰退出机制急切需要建立起来,才能对解决问题有更有效的帮助。可以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几乎就相当于一场险恶的攻坚战。
因此,我们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状况,以及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最终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尽管重工业比起轻工业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高于后面两者,但最终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把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向高效率的集约化经济方式转变。而要实现这个转变过程,就必须增强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力。长期而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动力,就是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
其二,客观的经济发展史以及工业化理论证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所以,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方面都要兼顾周到。
其三,面对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先进管理机制和高新技术等作为最重要的方式,同样也是提高这两大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所以,必须立足在改造与升级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从而也才能进一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也是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和核心选择。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逐渐调整,那些影响到我国经济运行的各种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依然会保持较快的步伐。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将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同时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当然,也将会变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总之,这些变动无疑将会加快我国经济运行的速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不断引进外资,市场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由改革前的几万种不断翻了10多倍,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不断增加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工业品比起农产品,其需求收入弹性大,居民整体消费结构也随着收入增加开始逐渐产生变化,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增加对工业品和服务品的需求,从而必然拉动商品品种创新,寻常百姓家里也逐渐出现了各种优质、高档的高科技产品,消费大众化成为当代的趋势和现象。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和富裕型演变成为居民整体消费结构变更的趋势;此外,许多高档房车、直升机、游艇、小型飞机等这类高档的昂贵商品也将普遍进入大众消费领域。
总而言之,中国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必将引领我国产业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