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确立全球制造战略规划
只有那些不惜一切代价找最佳做法,广泛收罗人才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全球性公司。
——原通用电气(GE)董事长兼CEO 杰克·韦尔奇
在全球商品经济日益活跃的当今,如果你买一辆汽车,也许轮胎是日本造的,方向盘是荷兰造的,外壳是美国造的,内置皮垫是中国制造的。这就是世界分工,我们要确立自己的全球制造战略规划。
所在国家特定的经济、文化、立法、政治和竞争市场都会有每个跨国公司的背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文化。
资本很容易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流通,但文化却不能横冲直撞,因为各国文化是有差异的。“全球化”与“本地化”能否达到平衡决定着跨文化经营管理的效果。
一位欧洲的管理专家认为:“凡是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不论是语言表达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宗教观的差异等等,其本质上都属于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差异必定带来交流的障碍,从而就会给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带来障碍,影响他们之间的默契与理解程度。
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向国外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一决策期间,跨国公司领导者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这个因素。举个例子,中国地毯的质量在世界市场上是有口皆碑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有日本企业向中国订做一批家用小型地毯,但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地毯上绣了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冰清玉洁、高贵典雅的荷花图案,尽管设计优美精致,但出人意外的是所有地毯却被日本要求全部退货,致使这次我们损失严重。殊不知,在日本文化中,荷花作为祭奠之物,而不是喜庆之物。另外,可口可乐公司在将“CoCaCoLa”商标推广到全球时,他们在每一个国家中制作了不同的适合各国文化习惯和国情的广告,从而使可口可乐受到各国消费者的欢迎。
对于每个跨国公司来说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自己的合理的管理方式。他们的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的员工往往数以万计,甚至更多。因而跨国公司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文化管理方式,才能统帅这些具有文化差异的员工。所以明确提出自己的创业精神,即公司文化,则是跨国公司最首先要做的。比如“IBM意味着服务”,是美国IBM公司的创业精神;“认清我们身为企业家的责任,追求进步,促进社会大众的福祉,致力于世界文化的长远发展”,是日本松下公司的创业原则。对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跨国公司,企业文化不仅集中推动公司进步的内在动力,而且还使其保持旺盛长久的生命活力。
作为全球化最成功的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地,通用的产品深远地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杰克·韦尔奇提出:“通用电气公司要实现‘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通用电气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在全球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任用本地人才,而本地人才都有足够的才能胜任在全球工作。”
他认为:“只有那些不惜一切代价找最佳做法,广泛收罗人才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全球性公司。换句话讲,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全球化。”杰夫·伊梅尔特与中国企业家进行座谈时,曾对全球化的工作意境进行了描绘:“对于我本人来说,全球化意味着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世界各地进行旅行,意味着对中国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到美国去学习,到其他国家进行培训……”
当别人问杰克·韦尔奇“为什么通用电气公司的文化能够与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融洽相处”,杰克·韦尔奇的回答是:“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他人,给他们发言权,这是一条具有全球意义的启示。”
在新的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民族企业需要采取怎样的全球化策略,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和规划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当今两大趋势:一是主宰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可以说是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实体,此外他们以全球应对全球的视角打造新的世界市场;另一是,制造业作为现今的主流行业,其产业资源几乎被瓜分殆尽。
因此从这两个趋势我们得到启示,了解世界是全方位了解本国的前提条件,没有全面的世界观我们对本国只有偏狭的认识,因为如今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已经属于全球性竞争范畴。除此之外,我们要认识到,不仅仅是以中国去应对世界,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考虑的是利用中国的本土资源,而是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利用全球资源,这样提高我国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从总体而言,成本加价格战作为民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思维方式。但是,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对市场换技术的基本策略进行反思,同时也要对民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和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和改变。在全球范围内,如果不在较大程度上去调整发展模式,民族企业不去进行合纵连横,并且对全球资源的竞合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行动,那么我们国家的经济将会很难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发展。
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市场经济的本质不在于科学技术,而是在于科学技术促发了先进商业机构的产生。因此,我们要对商业机构给予更多的关注。科技只是作为竞争的一个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所以过度讲求科技则会让企业陷入误区。
因而,我们企业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培育出优秀的商业机构,而培育出优秀的商业机构则依赖于人文机制。所以我国这几年特别强调人文环境,这对企业的观念改变非常有启示意义。印度圣雄甘地曾经告诫说,人类有七大罪过,其中之一就是“科技没有人文”。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不良观念,努力提高人文环境和人文理念。
制造业作为生产生活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一直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对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清楚之后,才能确定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由于当今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制造业发生了全面性的重大变化,从而从整体上加强了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各跨国制造公司为了抢占世界市场,不约而同都把“全球化战略”作为其首选战略。
但从全球产业的区域发展趋势看,制造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达国家制造业不论在本国的行业还是在世界增加值总量中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制造业发展则呈上升趋势。
从20世纪后20年开始,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造成了管理思想与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组织形式也跟着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于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也引发了新型的全球化方式。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在自己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时,可以广泛利用别国的这些设施与技术制造出所需要的最终产品,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
因而,这就逐渐产生了制造业的“跨国转移”趋势。那么,制造业的“跨国转移”有什么趋势与特点呢?
制造业的跨国转移指的是不同国家间制造业产业结构、性质的变化与传递,并不针对具体的某个企业行为。而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都是促使跨国转移的重要因素。制造业的跨国转移一般是由高到低进行传递,因此其总趋势基本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要么就是从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不断扩散。
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企业普遍劳动力成本较高,因而他们纷纷将生产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就直接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自然生产成本就大大降低,本国总部则仅仅负责在全球经营销售;当然由于生产基地设在了发展中国家,那么同时就相当于减少了本国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了污染转移。
另一方面,从总体上来看,制造业利润基本呈递减趋势,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则大体上呈利润递增趋势,出于对利润的追逐,跨国制造业公司纷纷进行战略调整,由原先的产品制造向客户服务转变成为其竞争重点,从而实现业务转移。
另外,当今还出现一个普遍的企业现象,就是制造业的跨国购并正不断加剧和扩大。
从联合国《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得知,1998年全年总共有12500件购并案发生,总额达1.6万亿美元,这是历史上企业购并规模最大的一年,从而给世界500强的排行阵容造成极大的改动。
在这些众多的企业购并中,制造业的跨国购并更是纷纷扬扬。对抗和竞争已不是购并所要强调的方面,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强强联合成为制造业全球化中大企业们谋求发展的明智的选择,从而导致世界市场逐渐出现了协作型竞争的局面。
与此同时,不仅是制造业生产本身,制造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也开始呈现全球化合作趋势。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风险高、产品生命周期短、市场前景较难把握等,因而在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当一种产品还没有在市场上“登陆”,就有可能被别人更先进的技术与产品给抢了先机。因此为了避免各种风险和重复研究现象,制造业跨国公司明智地采取合作方式,对新技术进行全球性分工研究与开发。比如美国除了在硅谷进行研发技术,另有30%的工作是交给日本与欧洲等国,第三世界则进行的是90%的组装工作。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也会逐步去提高自己的技术与合作能力,从组装向研发的地位逐步提升。
另外,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步伐。
如今的IT行业在制造业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指互联网技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英特尔总裁安迪·格罗夫曾说:“在5年的时间里,所有公司都将成为互联网,或者它们不再是公司。”这个论断虽然有点耸人听闻,但对那些放眼全球和未来的大企业来说,却给他们一个极大的启示,那就是对网络技术的重视和运用。罗兰贝格公司曾做过一个调查,其结果显示:致力于制定互联网战略的高级管理人员占企业人数的52%,已把电子商务作为其业务核心部分的成员就达95%。可见电子商务已经悄然成为普遍的商业工具。
而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加速制造业全球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使企业内部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这些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让各地研究与开发活动在相互协调时更加及时方便。跨国公司通过网络进行联合攻关,同时也通过紧密结合当地市场,从而增强研究与开发的竞争力。
其次,通过电子商务营销全球化更加简捷与快速。传统的营销比起电子商务,其成本费用高,网上营销机构直接可以减少实地投资与建设,而且不用在国外费力建立分支机构,但通过网络技术可以高速简捷地实现全球化的目标。
此外,信息服务产业成为制造业跨国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首选领域。比如IBM公司以提供电脑基础装置为主,包括电脑服务器、磁盘驱动器、网络设备及数据库软件等,其凭借高技术朝电子服务业发展,IBM公司因不断致力于向全球提供电子贸易服务,如今已成为世界上头号技术服务商。
最后,制造业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模式就是虚拟制造。因为虚拟制造只有凭借网络信息技术这个前提才可以产生和发展。虚拟制造免去了传统的企业实体,也节省了原本消耗的时间,凭借高速的信息通讯联络手段,随时随地可以调集别人的力量,从而大大缩短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全球化的效率。
反观自身,随着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我国的制造业将有什么样的战略和对策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当今制造业全球化的主要形式。大致可以分两种:一是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由制造业公司掌握,然后不在国内生产,而把生产环节授权给国外生产厂商,本公司则在全球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二是制造业公司把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基地设在全球各个地区,本公司则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环节。
近些年,日、美、欧跨国制造公司在认真考虑利润、风险以及成本等因素之后,重新实行了企业分工,把零部件生产商建立在亚洲地区,并且注重企业联合和技术合作;同时,为了加强发达国家企业和亚洲企业的网络连接,他们还建立越来越完整的产业链,或者产业网。
我们可以明显发现,21世纪的“制造中心”已经不再属于某一国市场或者地区。全球技术创新中心与制造业中心两者正出现互相分离状况,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不再是制造中心地位,也正在形成制造中心依附科技中心的趋势。比如美国很久以来都是知识经济的发源地,几乎所有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技术创新都被它给夺取。但是美国并没有把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更注重全球技术创新中心地位,但美国依然没有降低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因而,包括中国等东亚地区的信息产业,在各方面都明显依附于欧美科技中心。
所以,跨国公司在确立全球制造战略规划时,必然非常注重技术创新,而且是具有多元化创新技术。这里对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可以概括出两类:
一是跨国公司积极加大厂商之间的网络联系,包括和竞争对手缔结技术战略联盟;全面建立和扩展网络体系,使其供应商、顾客与其国外子公司相互沟通。
二是国际一体化战略必然让跨国公司在其内部组织建立国际化生产和国际化研究开发机构网络,从而改变了跨国公司由东道国当地市场导向投资的策略。
尽管这两类体系的方式不同,但他们是殊途同归,即都为了提高跨国公司创新速度,进而使其国际技术竞争能力大大增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跨国公司不断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这表明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重点已经有所转变:从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向技术资源的全球配置转变。
对于制造业,其核心能力还是企业知识基础的发展。因此,跨国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会不惜花费大量代价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从目前这些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情况来看,其海外研发机构大多在世界相关领域知识高地附近一带集中。对于东道国来说,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推动力,又承载着技术创新,因而积极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国设立研发机构成为东道国的一个政治和经济策略。
在全球大规模制造、世界分工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长期处在产业链的末端,要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占据高科技的前沿阵地,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坚实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