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国家安全制造战略
我们正面临一场“阳谋+阴谋”的经济超限战,所有能够被想得到的招数和金融战争途径,都会被加在这一场较量之中,这理应引起我们的第一重视。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郎咸平
应对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必须正确判断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走向,清醒地认识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及国家安全结构中的内在矛盾。确立新安全观的基本理念,在营造国家安全屏障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构筑保障国家安全的综合战略,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思路。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主编、博士生导师、教授严高鸿
《国家机密》是一部反响不错的电视剧,在这个片子中,国家安全厅的同志为了国家机密的安全,与犯罪分子作了英勇的斗争。保守国家机密就要制定一个安全的国家制造战略。切不可因为一时的疏忽造成对国家利益的损害。
制造业在产业划分里属于第二产业,它是经济领域中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安全被定义为:“要确保我国自身的制造业领域的利益不受侵犯,切实保障本土制造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竞争与发展的自主能力不受侵犯,确保本土制造业的规模、技术能力和生产水平足以支撑国家利益体系不受侵害,保障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由于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设备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讲是十分陈旧的,技术上也十分落后,同时还伴有科研能力薄弱、严重依赖国外技术,管理的水平十分低。更有甚者,我国对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尚没有一个完备的规范,外资的进入也呈现出分布不合理的情况。
在我国经济安全中具有重要和关键作用的产业,基本上都处在劣势地位。所以我国的制造业安全已经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话题。
从整体来看,今后几年我国制造业的对外开放将会出现以下趋势:
一、开放规模将会仍旧不断扩大。按照入世既定的步骤方针,我们逐步对进出口商品贸易降低关税,对部分规定商品实行零关税。对于投资方面的开放,我们将进一步缩小和取消对外资企业的各种要求以及限制和禁止投资领域,进入我国制造业的外资也将会不断增加。
二、我国的制造业所出现的某些趋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些趋势包括外资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趋势以及独资化的趋势等,而跨国公司在华势力的增强也不断推动着这些趋势的强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密切的融合关系将在国际贸易与跨国投资之间实现,而我国制造业开放的扩大将使跨国公司将我国制造业纳入其庞大的分工体系中,从而在华赢取相当的利润。
三、我国制造业的开放方式将从政策主导型开放转变为制度型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必然会破坏我国制造业原本的约束与鼓励并存的开放政策,原有的国民经济保障政策将会取消。不过,入世不可能只是单纯地放弃任何限制区修改国内规则,而是在新的游戏规则下,设计新措施推动国内产业的进步。在取消了既有保护政策的前提下,我国逐步将修改不合理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新的开放制度。
从根本上保障一国的“国家利益”不受外国侵犯,这是国家经济安全最基本的意义。制造业安全可以看做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在制造业领域的体现。不过,制造业安全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历史教训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即使闭关锁国把自己同世界经济隔绝开来,也保障不了自身安全;在全球开放的经济合作时代,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制造业的开放不仅有风险,而且也是难得的机遇。
要理解制造业的对外开放会引发经济安全,其实原因很简单,对外开放条件越宽,限制越少,外商投资以及国外商品将会越来越多地涌入国内市场。一方面会挤压本国的商品生产销售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中,从而导致许多不利于自己发展的问题。
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技术层次,尤其是在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而言,掌握了技术的制高点的国家,必然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主动权。因此,当前的分工地位不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是否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术层次。一国的技术发展一旦被外国资本控制,就会在尖端技术领域没失去话语权,继而也会使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逐渐丧失,那么也就失去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量管理、经营理念、资金、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被引进,加上处在开放所带来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制造业很快就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有竞争力的产品范围很狭小,基本上大多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绝大多数产业还都处在产业链的末端,技术含量不高。如今我们的产业包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玩具业,也包括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信息产业都面临同样的情况,即我国企业因为缺乏一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致使我们国外的技术创新有严重的依赖性,只有很少的盈利,而且还备受打压。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出的很多都是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其中一些行业虽然“三资”企业比重较高,但大多是港台的中小资本,而欧、美、日等国跨国公司进入的比较少一些。当年,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我们就是在此类产品的市场开放上受到了十分苛刻的对待,这类产本本身就竞争非常激烈,而且还在市场发生贸易摩擦,使得我们的国内企业获利空间很有限。
对于国内市场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言,国外资本通过自身强大的资本技术优势,凭借收购国内骨干企业和新设投资的手段去抢占市场份额,与我国内部的企业争取利润;对于高技术产业,则是通过分工优势,在附加值部件的高低攫取利润。在外资企业产值占到半数多的我国高技术产业领域,企业的平均工业增加值率反而比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还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投资开放中,其实存在着利益分配的问题。外资企业的国内配套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假如大量的投资品、中间投入品都从国外采购,那么这一部分的利益将转移到国外,失去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外资企业增加值的分配情况,工业增加值主要涉及职工工资、利息支付、税收上缴,以及税后利润的分配,这些利益中有多少留在了国内,又有多少通过合法和不合法的途径转移到了国外,既决定于税收制度、外资政策和股权结构等硬的规则,同时企业的实际控制方也拥有相当大的操纵空间。如果外资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客观上就存在外方侵占中方利益,利用转移价格虚亏实盈逃避纳税的可能。
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主要就是为了通过进口国外的设备和引进外商投资的方式,去提升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但是这个目的实现程度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其中重要的包括:受国内企业制度,现有技术水平,国内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以及国外厂商的技术转移意愿等。
我国在前几年的技术引进过程中,尽管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由于我们思想上重视硬件引进,却对消化吸收轻视,引进的结果仅仅是在有限程度上提高了一定的生产力,但对自身的技术升级没有多少效果。近几年,我们开始注重对软技术的引进,但技术引进的主体却转到了外资企业。尽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已经提高了技术转移层次,但其前提是要其对企业具备足够的控制权。所以说,国外资本技术转移层次的提高其目的只是为了应对我国市场竞争机制,他们既不可能把最尖端的技术转让出来,也不会通过技术扩散让其他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国外资本的强势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努力。
一是他们会凭借国内企业的资金困难,对行业内骨干企业予以收购,进而把它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中,从而削弱国内技术最先进的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二是他们会凭借贸易和投资等多种手段,达到遏制东道国企业技术升级的努力的目的,对于单项进口的产品,不仅会抬高价格而且设立种种限制和要求,抢夺市场优势;
三是把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尽量吸引到外资控制的投资企业或研究机构,通过挖墙脚的方式来削弱国内的科研队伍。
因此,在国际竞争对手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资本实力之下,开放经济很可能会抑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升级,使其保持较低技术层次,从而削弱其竞争力。
我们来关注一下我国的航空、航天、核工业等产业,他们都是关系到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国防安全,也是我国国力的象征。在这些产业里,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份额占绝对地位,虽然也有部分合资企业,但是很多还是军用转民用。
因此,战略性产业与其他产业在先天上就有很多不同,他们本身不存在因产品进口和外商投资所导致的经济安全隐患。在这些领域中,各个国家都会严格封锁这些战略性产业技术、关键配套技术。我们也许还记得,曾经发射成功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设计制造,就是在不能与美国和俄罗斯进行技术合作时,完全凭借自身的独立技术攻关实现的。对外开放主要是通过其上游产业和配套产业对战略性产业产生影响。正由于各种现代尖端技术集中在战略性产业上,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建立起强大和先进的产业体系去支撑它的发展。这个产业由于涉及现代尖端技术,也同时会涉及国家机密和安全问题,因此诸如数控机床行业、集成电路行业之类的制造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战略性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我们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这些产业的高速发展,因为只有当这些关键领域占领了科技的制高点,我们的其他相关领域才能得到相对发展;否则,我们将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客观作用是双重的,它既可以扩大市场空间,也有可能缩小市场空间;既可能凭借引入外来竞争者的方式使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也有可能由于力量对比过分悬殊,从而会大量吞并或挤出国内骨干企业;既能够将资金和适用技术引进来,也有可能对自己的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当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发展到今天这个进程时,我们在欣慰于开放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对开放中会出现对国家安全隐患的警惕。
假如我们任由国外资本来整合国内企业,不受任何限制地就运用贸易和投资两种手段获取了十分可观的利益,那么我们就会既让出了市场也没有得到技术,既没有从国际分工中获得多少利益又丧失了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会在国防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上受制于别国。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对外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在实际中朝哪一个方向发展,是由各种综合因素决定的,而在这些综合因素中,最为关键的还是技术层面,在于我们能否占据科技的制高点,占据技术的制高点。
技术是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话语权的。在这里,制度的作用退居其次,通过对技术产生和技术产业化以及技术应用过程的效率的影响发挥作用。从很大程度上来讲,产业安全是以技术领先为前提的,落后其实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我们如果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进行分析的话,几乎所有的发展较快的国家,均是在赶超过程中对本国新兴产业都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包括美国、日本以及后来快速发展的韩国、新加坡。在美国制造业起步阶段,美国政府就通过关税法案对制造业进行保护措施,形成了只引进英国资金和技术去拒绝英国产品的基本策略。尽管美国在1913年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是其制造业关税税率仍然高达44%。日本在经济逐渐起飞的时候,则是采用排斥外资直接进入的手段,而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以技术援助合同引进技术为主。
目前,我国也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日、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很重大的差别。我国如今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在2002年的时候,工业品平均关税已经降低到了11.4%,这些使我国成为大国中出口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最高的国家。虽然现实已经不允许我国模仿别人的措施去保护自己的制造业,但我们还得为由对外开放所引起的国家经济安全采取保障机制,完善对外开放政策,减少国民经济在世界市场上风险。
国家安全制造战略必须得到我们所有国人的重视,掌握住自己民族的核心制造技术,将是我们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我们期待更多的龙芯、WPS、巨型计算机和预警机出现。只有这样,我们民族中创新的基因才能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才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