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时间:2023-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2010年经济运行的特点(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张掖市实现生产总值2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3.第三产业提质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提升2010年张掖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96亿元,增长10.8%。2.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结构升级明显2010年张掖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一、2010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初步核算,2010年,张掖市实现生产总值2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3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75.4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74.96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3﹕35.5﹕35.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1.4和0.9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6400元,比上年增长10%。

1.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2.33亿元,比上年增长6%。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10年,张掖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2.03万亩,比上年增长4.9%;油料种植面积26.05万亩,增长0.85%;蔬菜种植面积26.48万亩,下降0.7%;棉花种植面积3.42万亩,增长6.2%。粮食总产量109.23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夏粮产量35.46万吨,下降3.5%;秋粮产量73.77万吨,增长11.5%。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大牲畜存栏达到70.5万头,比上年增长12.75%。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75.97万头、19.48万头、139.18万只和552.79万只,分别增长9.1%、13.9%、9.5%和9.4%。肉产量10.2万吨,增长9.7%;蛋产量1.34万吨,增长6.4%;奶产量4.49万吨,下降4.36%。

支柱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围绕草畜、制种、果蔬、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产业化基地面积29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当年开工新建、改扩建重点龙头企业12个,完成投资3.96亿元。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年消耗农产品18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4.5%。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工业在困难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张掖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4亿元,增长2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7.4%,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对工业支撑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4.4亿元,增长28.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8.7%;饮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32亿元;增长22.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92亿元,增长1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01亿元,增长23.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3亿元,增长14.4%。

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大力实施各项节能降耗措施,加大治理力度,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3.64万吨标准煤,增长7.87%。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4.1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2.32%。

3.第三产业提质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提升

2010年张掖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96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9%,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传统服务行业稳步增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3.8亿元,增长8.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增长7.9%。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02亿元,增长13.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4.19亿元,增长39.7%;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87.41万人次,增长6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6亿元,增长63.6%,旅游综合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2.3%,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较快增长,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2010年张掖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02亿元,比上年下降11.73%;第二产业投资56.9亿元,增长35.51%,其中工业投资39.67亿元,增长50.75%;第三产业投资59.57亿元,增长42.44%。全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93项,比上年增加30项,完成投资105.75亿元,增长30.3%。全年续建、新建计划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3项,完成投资13.75亿元。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场、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城市天然气管网、黑河宝瓶河水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3万吨谷氨酸生产线等2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结构升级明显

2010年张掖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6亿元,增长19.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1亿元,增长1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6.7亿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亿元,增长13.8%。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热点更加突出。在城乡居民由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观念逐步转变的基础上,市场热点商品继续旺销,高档耐用消费品、服务消费类商品销售呈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汽车销售持续热销,需求能力明显增强。

3.外贸经济健康发展,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

2010年张掖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出口总额5918万美元,增长35%;进口总额4万美元,下降56%。

(三)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2010年张掖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07%。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58亿元,增长20.06%。在财政收入提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质量也逐步提升,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6%,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13.87亿元,增长20.65%。主体税种增收明显,其中:增值税增长12.47%,营业税增长18.79%,企业所得税增长48.78%,个人所得税增长27.67%。全市财政支出完成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9%。其中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18.19%、12.15%、33.51%、70.13%。

2.产品销售收入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回升

2010年张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7%;实现利税总额12.15亿元,增长47.8%;实现利润总额7.48亿元,增长73.12%;亏损企业亏损额0.57亿元,下降20.5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1.42,比上年提高26.8个点。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张掖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5元,比上年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6元,增长5.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98%,比上年降低0.05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75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16元,增长1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08%,比上年降低0.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2634元,增长17.8%。

(四)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保障继续加强

1.金融运行稳健有序,存贷款余额增速稳步提高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3.04亿元,增长22.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5.01亿元,增长16.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3.21亿元,增长18.5%。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2.34亿元,增长16.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18亿元,下降3.7%;中长期贷款余额75.98亿元,增长41.2%。

2.市场物价高位运行,消费价格涨升明显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8%,消费品价格上涨5%。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呈“六升二降”的态势,食品类价格上涨8.3%、居住类上涨6.4%、衣着类上涨5.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烟酒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4.6%和0.5%。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6.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87%。

3.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继续加强

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投入资金17.7亿元,全面完成了省市承诺的24件36项实事。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4000多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完善五大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学校75所、医疗卫生机构88个、文化站室17个,城区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全面完成。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切实加强矿山、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