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肃区域经济实力评价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一套较容易获得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2005年、2009年甘肃区域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分析。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为科学、客观、准确地衡量区域经济实力,根据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的原则,以甘肃省14个地级区域为样本,从人均发展水平、经济规模、经济增长质量等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进行评价:
X1:生产总值
X2:人均生产总值
X3:经济增长率
X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X5:人均投资额
X6:地方财政收入
X7: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X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X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10:全员劳动生产率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区域经济实力的评价方法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模糊数学、灰色聚类等众多的方法被用于进行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其中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方法。本文选择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进行区域经济实力评价分析。
1.主成分分析步骤
①对原p个指标的n×p个原始数据标准化。目的是为了消除变量间在数量级上或量纲上的不同而产生的影响,以使每个变量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
②根据标准化矩阵求出协方差矩阵(与相关阵一样)。
③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λ和特征向量。
④确定主成分,结合专业知识给各主成分所蕴藏的信息给予恰当的解释,并利用它们来判断样品的特性。
2.因子分析步骤
①确定待定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
②构造因子变量。
③利用旋转使因子变量具有可解释性。
④计算因子变量的得分。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06年《甘肃年鉴》、2010年《甘肃发展年鉴》以及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为了克服由于指标的量纲和量级不同对统计分析结果带来的影响,须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由于选用的指标都是正指标,因此数据的标准化为:
公式中,xj为第j个指标的实际值;分别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因子分析
运用SPSS11.5软件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进行运算,建立相关系数矩阵并得到特征值及贡献率(见表1)。
表1 总体方差解释
由表1可知,前三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2.04%,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就可以代表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表2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对提取的三个主因子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将其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因子1在X1、X4、X6、X8、X9上有较大载荷,反映经济发展总量情况,称为经济规模因子;因子2在X2、X5、X7上有较大载荷,反映人均发展情况,称为人均水平因子;因子3在X3、X10上有较大载荷,反映经济发展质量情况,称其为经济质量因子。
因子评分:表3是根据回归法计算出来的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将因子系数乘以对应变量的标准化值就可以得到因子值,因子得分模型如下:
F1=0.2067Z1-0.0448Z2-0.0186Z3+…+0.2149Z10
F2=0.0290Z1+0.4490Z2-0.1108Z3+…+0.0104Z10
F3=-0.0198Z1-0.1072Z2+0.4920Z3+…-0.0906Z10
表3 因子得分矩阵
以上述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各区域的经济实力得分,模型如下:
F=0.5306F1+0.3077F2+0.1617F3
其中,F为各区域经济实力总得分,各因子得分Fi的系数为各因子的信息贡献率,它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三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
表4 2005年、2009年甘肃区域经济实力综合得分
(四)区域经济实力分析
根据区域经济实力评价结果和位次变化情况,我们将全省14个区域划分为以下类型:
表5 甘肃省区域经济实力类型划分
一是区域间经济实力差距有相对缩小趋势。从评价结果看,14个区域经济实力得分的极差由2005年的2.68缩小为2009年2.42;同时剔除兰州市外,其余13个区域的得分极差由2005年的1.57缩小为2009年的1.10,区域经济实力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二是兰州市经济实力最强,稳居榜首。从评价结果看,2005年、2009年得分稳居榜首。兰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集中了全省半数以上的科技、教育力量,具备了区域创新的基本条件,区域通达性较好,同时也是信息流、物流、人流汇集点,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296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近1/3。
三是酒泉市、庆阳市经济实力较强,位次显著提升。2005年酒泉市、庆阳市经济实力得分位于全省第4位、第5位。近年来随着全省打造东西两翼区域经济增长极战略的实施,两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两市经济实力跃升全省第2位、第3位。其中,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工农业经济发达,人均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科教水平高,风能、旅游等资源丰富,城乡发展协调性较好。庆阳市是甘肃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的主产区,工业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0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4.6%,位居全省第2位,发展前景看好。但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带动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是嘉峪关市、金昌市经济实力较强,位次有所下滑。2005年嘉峪关市、金昌市经济实力得分位于全省第2位、第3位。但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两市经济影响较大,2009年两市经济实力排名有所下降,排全省第4位、第5位。其中,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偏西,拥有我国西北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酒钢集团公司,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水平高居榜首,工业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教育水平较高。但不足的是由于人口规模小,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产业结构单一,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不强。金昌市属于资源型工业城市,其中金川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人均发展水平高,工业经济效益较高,经济运行质量较好,科研投入较大,经济活力强。但经济总量较小,空气污染较重。
五是平凉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经济实力较弱。这些区域中,平凉市因其境内煤炭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经济实力提升很快,经济实力排名从2005年的第9位跃升到2009年的第6位,但农业发展条件一般,城市化水平较低。其他区域经济实力排名变化不大,其中,白银市属于资源型工业城市,经济水平位居前列,区位优势明显,但工业经济效益欠佳,资源面临枯竭,后续产业不足;天水市是甘肃东南部的区域中心,也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支撑点,电子机械工业发展有一定基础,但技术优势已丧失,缺乏竞争力;武威市、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六是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实力最弱。这四个市州2005~2009年排名变化不大,列全省最后4位。这些区域经济欠发达,工业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层次低,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科技教育水平低,贫困问题突出,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