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甘肃能源消费状况
甘肃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但是资源优势并没有为甘肃的经济发展带来相应的利益,反而形成了高能耗、高排放、资源依赖型特征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87.56亿元,总量是1978年的52倍,是2000年的3.2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在逐年增长,由2000年的3011.62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年的5481.6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88%。
表1 2005~2009年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价值)
表2 2005~2009年各省市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当量值)
近年来,全省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富有成效,然而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甘肃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2.26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7倍;2009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86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3倍,是能耗最低的北京市的3.05倍。2005年甘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高达4.99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8倍;200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53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3倍,是工业能耗最低的广东省的4.36倍。经过五年的发展,甘肃节能效率有所提高,能耗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与先进省份的差距还很大(具体见表1、表2)。
(二)甘肃的生态环境
甘肃是长江、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是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屏障,担负着保障全国生态安全的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心的四件事之一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在甘肃尤为严重。一些地方的生态已经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加重,沙尘暴频率加快,盐碱地面积扩大,山地泥石流加重,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主要工业污染严峻,土地承载力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三)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甘肃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粗放式的发展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补给速度,另一方面废弃物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索。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甘肃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甘肃对资源的依赖度很高。长期以来,甘肃一直沿袭粗放型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由1990年的2175.3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年的5481.60万吨标准煤。2009年甘肃省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3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出现了建设规模大、投资需求膨胀、煤电油运紧张、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资源制约问题再次显现。2009年,甘肃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在全国三十个省市(西藏缺数)中排倒数第七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3倍。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甘肃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第一,水环境污染严重。2009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达到4927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16364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达到3290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1.07%,说明仍有大量的未处理和不达标的废水和污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使生活和生产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第二,大气环境不容乐观。2009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6313.95亿标立方米,烟尘排放量达16.18万吨,工业烟尘排放总量达9.1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50.03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0.0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8.37吨。空气中的废气、烟尘量大大超过环境的容纳量,严重污染了环境。
第三,固体废物污染加重。2009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50.21万吨,其中危险废物20.94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33.35%,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2.31万吨,部分危险废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污染严重。居民生活中的垃圾及废气、废水的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09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63.6万吨,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40.85%;生活污水排放量由2005年的2693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32907万吨;生活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4.57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9.94万吨;烟尘排放量由2005年的3.81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7.02万吨。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
所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减轻环境的压力。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省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尤其与先进省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成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障碍。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甘肃的资源利用情况有以下两个特点:
表3 2008年甘肃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情况与全国对比表
第一,资源产出率低。2009年,甘肃省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0.99%,而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国的1.79%。同时,重要能源消耗占全国的比重也很高,石油占2.62%,原煤占2.07%,用电量占2.95%。而每吨标准煤实现的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6.41%。
第二,资源利用效率低。2008年,甘肃六大高耗能行业消耗的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耗总量的66.70%,占全国同行业能源消耗的总量的2.39%,总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1.48%,单位产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2.65%(见表3),资源利用率低已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瓶颈。
4.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损害着人们的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气、水、固体废物等的污染,是一些地方疑难怪病和职业病产生的重要原因,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同时,政府也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政策上、法律上加以正确引导,把“循环经济”的生活理念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培养起循环型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