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看到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甘肃省文化产业总量少、单位规模小;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明显,但潜力有待开发和培育;非国有文化产业企业发展迅速,但层次和规模需要提升;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初步显现,但缺少具备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大,但投入和消费拉动不足。加之现存的体制和观念上的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制约和影响,使现阶段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文化产业总量少、单位规模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文化的消费要求将逐渐增强。据统计,2009年,甘肃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872元,比上年增长6.6%,这将为促进文化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但是,文化产业总量少,其增加值只占到全省2009年生产总值1.34%,从而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二)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明显,但潜力有待开发和培育
甘肃省文化资源较为丰富,西有以敦煌为代表的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资源,南有以天水的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麦积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源优势较为明显。目前,甘肃省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不足,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活力没有充分发挥,使这些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潜力有待开发和培育。
(三)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初步显现,但缺少具备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
产业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甘肃省文化产业主体以中小企业和文化个体户为主,除几个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如读者集团以外,还没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一方面,企业投资多以自筹资金为主,中小企业占据着主体,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销售等领域。个别民营企业参与文化领域的投资,建设了一些文化产业项目,但没有形成以文化产业为主业的经营业态。资本市场融入度极低,企业规模弱小,层次和规模需要提升,资金分散,造成甘肃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现有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有文化产业领域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具有创意实力的企业更少。
(四)非国有文化产业企业发展迅速,但层次和规模需要提升
在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非国有文化产业企业发展迅速,其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省文化产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的66.87%和56.1%,但是资产和增加值只占到全省文化产业资产、增加值的14.2%和29.2%,表明这些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规模偏小且布局分散,还未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发展整体,只能在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从而还不具备扩张和竞争的优势,层次和规模需要提升。
(五)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从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来看,2009年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为52.32﹕19.32﹕28.36,核心层文化产业仍是整个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但从甘肃省文化产业现存发展状况分析,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发展缓慢。
(六)文化人才比较匮乏
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扩张,甘肃省在这些方面的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此外由于文化产业市场的分散和经营者的市场意识的淡薄,缺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意识,加之资本市场融入度极低,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较大程度地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