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
2011年,在委党组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委内相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和全委中心任务,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目的,以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为重点,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一、2011年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学习,准确把握工作方向。全办同志采取支部、处室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政策文件。通过学习文件、专题讨论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并结合实际提出我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向和重点。
(二)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经积极争取,全年共安排下达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6235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0795万元(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233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工代赈示范项目资金294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2455万元,成品油价格税费改革中央返还财政收入用于以工代赈省配套资金210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专项资金3156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2956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000万元)。全年共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011.35公里、桥梁29座1084.9延米、河堤74.26公里、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9.43万亩,解决1.5万人、0.3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修复水毁道路26.69公里,防洪河堤4.6公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52万亩;对我省11个市(州)49个县(市、区)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12446户63639名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安置区开发和调整基本农田8万亩,衬砌渠道162.7公里、新建防洪河堤12公里、乡村道路456.3公里、人饮工程150处、卫生所0.35万平方米、蔬菜大棚及养畜暖棚5881座、移民住宅1.24万户81万平方米。
通过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总体扶贫开发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年预计可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万人。
(三)努力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进度。2011年国家下达我省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共计32500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29560万元,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投资计划2940万元。计划下达后,我们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督促相关县、市、区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尽可能多地吸纳项目区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实现了项目建设要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拉动贫困地区消费的总体要求。
(四)规范管理,有效提升全省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水平。一是对2004年印发的《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意见》及2005年印发的《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管理办法和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报请省政府印发执行;二是针对公示制工作中存在的公示牌不规范、公示不持久等问题,通过调研检查、委托稽查等方式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公示制度,使贫困地区群众在了解党和国家这一惠民、利民、为民政策的同时,积极参与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三是通过采取把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作为立项建设和施工承建以工代赈项目的必备条件的方式,切实落实劳务报酬发放政策,全年共计下达劳务报酬3870万元,有效增加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现金收入。
(五)组织验收,认真总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验。我办组织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定西、天水等市(州)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通过竣工验收总结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好的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更好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奠定良好基础。
(六)积极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十二五”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编制完成了我省“十二五”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规划。规划立足我省实际,科学分析我省贫困地区现状、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工作总体发展方向,筛选谋划促进我省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项目,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衔接,力争将规划项目全部纳入国家规划并扶持实施。我省“十二五”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规划总体思路为通过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改善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条件。同时,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对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自然条件恶劣,难以就地脱贫致富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平台,大力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改善安置区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社会公益设施,彻底解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有效提高搬迁农牧民的综合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脱贫和发展问题。
(七)加大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宣传力度。为全面总结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展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加深广大干部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理解、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氛围。我们通过《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所取得的成效,并组织人员编印了易地扶贫搬迁宣传画册,同时要求市(州)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本市(州)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宣传工作。
(八)及时上报2012年度项目计划,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2011年,我们及早准备、提前谋划,及时向国家上报了2012年度建议计划。一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要求,完成了2012年以工代赈和示范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和计划申报工作;二是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我省相关县(市、区)上报的2012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查、规范及批复,编制并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2012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议计划。
二、2012年工作重点
(一)认真做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抓紧做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1〕111号)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规划编制的安排部署,积极协调各部门,认真组织委内相关处室,做好秦巴山片区、六盘山片区、四省藏族群众聚居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分省规划工作,为我省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
(二)继续做好以工代赈及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申报、转下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及时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建议计划的编制和上报、国家计划的分解下达等工作,力争2012年国家安排我省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规模较2011年有所增加。全年计划完成6万名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500公里,修建河堤100公里,衬砌渠道80公里,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等建设任务。同时积极探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综合开发,促进贫困片区经济发展。
(三)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水平。一是组织人员对2010年、2011年计划所列的以工代赈小型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单项工程审批质量进行检查,进一步督促市(州)发展改革委提高项目审批质量;二是严格按照《甘肃省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办法》要求,继续采取把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作为立项建设和施工承建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必备条件,切实落实劳务报酬发放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现金收入。三是根据近年来市(州)、县(区)人员流动快的实际。对市(州)、县(区)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四是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结合实际修改完善《甘肃省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以工代赈计划管理系统》,调整以工代赈资金使用范围,重新测算各市(州)、县(区)资金额度。
(四)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一是组织人员对部分市(州)2011年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抽查,了解资金使用情况,促进资金到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督促相关市(州)、县(区)做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资金报账制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的录入及完善工作。
(五)全力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检验项目建设效益,2012年我们将继续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严格按照竣工验收办法和规范要求,对已建设完工的以工代赈骨干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开展省级竣工验收工作。
(六)继续做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宣传和项目公示制工作。一是继续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全力做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宣传工作,营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继续加大对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公示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促使相关项目县、市、区按照工作要求,全力做好项目公示工作。
(七)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探索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新机制。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及《甘肃省“十二五”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甘肃省“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围绕着力改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连片特困地区加快发展,通过深入实地调研,认真研究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准确定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关系,围绕按要求确定搬迁对象、依法调整土地、科学选择安置区、扩大项目和资金整合范围、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力度等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后评估和经验总结,探索更加有利有效的体制、机制。
(八)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中央、省上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全省扶贫攻坚做出应有的贡献。
(翟建军 陶正茂 梁婉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