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制造业约束继续存在兰州是以重化工为主体的工业城市,制造业是工业的“短腿”。另一方面,兰州的工业不论过去和现在均以重化工为支柱,其他制造业较为薄弱。总体上,兰州未来工业的发展必须倚重重化工产业的发展、扩张、改造和提升。
(二)制造业约束继续存在
兰州是以重化工为主体的工业城市,制造业是工业的“短腿”。虽然还有其他多个工业门类,但总体上以炼化、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结构“重重轻轻”、制造业不发达的特征十分典型。这种状况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有其积极的作用,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兰州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粗加工的生产方式和能源原材料的产业重点是兰州工业的原始定位,低附加值、低效益、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较为明显,工业结构过“重”,布局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另一方面,兰州的工业不论过去和现在均以重化工为支柱,其他制造业较为薄弱。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原有的重化工支柱产业经过调整改造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轻工业、制造业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受到较大打击,机械、电子、纺织、食品、制药等行业大量萎缩,“重重轻轻”的结构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呈强化趋势。2009年全市重工业增加值248.50亿元,增幅为8(5%,而轻工业增加值仅59.67亿元,增幅仅为16.2%。近年来,一些大企业在延伸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有所动作,但还未形成气候;以高科技和深加工为目标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发展缓慢:而同时,原有的一些依靠大企业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小企业、乡镇企业全面萎缩。
总体上,兰州未来工业的发展必须倚重重化工产业的发展、扩张、改造和提升。但在加工制造业方面,必须有所突破,否则将难以走出“卖原材料,越卖越穷”的怪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